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消费理财

助学贷款之“结”宜从根解起

  据《兰州晨报》报道,近日,兰州某些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时被扣了“双证”,原因是学校害怕他们不按期偿还助学贷款。

  没有毕业证、学位证这“双证”,毕业生求职将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被扣证的学生及其家长纷纷表示不满,而国家教育部早有明文,高校无权扣押学生毕业证。

但学校和银行方面也有苦衷:自全面推行助学贷款制度以来,拖欠还贷、恶意拒付现象普遍,令银行感到难以负担,采取扣“双证”的极端措施,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对于这种行为,社会舆论在普遍表示“不应当”的同时,提出了种种解决办法,有的主张明确责权关系,完善个人信用体系,迫使毕业生不敢欠债不还;有的主张政府应仿效欧美各国,由政府向放贷银行提供贷款信用担保,一旦学生欠债不还,则政府将向银行支付绝大多数甚至全部贷款。

  这些主张当然都有各自的道理和可取之处,却差不多都忽略了一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欠债不还的毕业生?

  照理说这些助学贷款还款期限长达6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凭借劳动所得自力偿还,不应有什么问题,但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步伐过快,应届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而就业机会的增长并未相应提高,许多毕业生求职压力大,“三怕”(怕找不到工作,怕找不到对口工作,怕找不到收入理想的工作)心理普遍,尤其在非大城市、非重点名牌高校就读的学生,这种现象就更明显。

  显然,对“三怕”担心的不仅仅是毕业生及其家长,学校、银行同样担心,因为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虽找到工作但收入不理想、发展不顺利,就很可能迟迟无法具备自主还贷能力,这样以来,助学贷款变成呆账、坏账的风险显然大增。

  单纯依靠个人信用体系并不能解决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并非不想还,而是无力还;学校、银行也并不是成心要扣“双证”恶心学生或质疑其诚信,而是担忧他们出校门后、在还贷期限内仍无法具备偿还能力;让政府顶“烂账”也非长久之策: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绝大多数相关银行同样是国资,以国资给国资担保,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这次“扣证”风波发生在兰州,相比之下,因助学贷款问题引发的矛盾在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就少见些,即使有,程度没那么“激烈”。这正是因为这些城市的毕业生毕业后机会较多,不论自己或学校、银行,相对而言信心都较足之故;在一些西方国家,如加拿大,虽然学生贷款一向由政府提供部分担保,但几年前就业率较低时,商业银行对此业务普遍不很上心,而自去年就业情况显著好转后,相关商业银行的热情就明显提升。由此可见,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开助学贷款的两难之结,惟有从根抓起。

  这个“根”,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果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减轻,对前途普遍乐观,教育回报率普遍提高,则不论他们本人或学校、银行,就会对按时还贷信心十足,既减少了恶意赖账的概率,又让“扣证”之类伤面子、伤感情,且不合法的“非常行为”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要做到这点,有关方面不但要在帮助毕业生择业方面加大力度,还应在学校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慎重决策,让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售,尽快成为能自立的社会一份子,让他们、也让学校和放贷银行都少一份提心吊胆,多一份相互信任,惟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开助学贷款这个难解之结。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