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谈股论金

公募基金不是菜园门

  据有关媒体报道,近日坊间有传闻称,鉴于沪深股市持续低迷,有去了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想重回公募基金,但遭到证监会的拒绝。“走了就别想回来。”中国证监会给那些投奔私募基金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们定了这样一条规矩。

  这一传闻是否属实,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它暂时搁置一旁。不过,透过这则传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公募基金如何对待那些去了私募基金的原公募基金经理的回归问题。中国证监会是否真的有着这样一条“走了就别想回来”的规矩?

  经过了今年以来的大熊市,公募基金的优越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在今年的行情中,不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无不损失惨重,但在政策的阳光雨露下,公募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不降反增。根据日前披露完毕的基金2008年半年报显示,虽然今年上半年股指暴跌了48%,59家基金公司旗下364只基金亏损额高达1.08万亿元,平均每只基金亏损近30亿元,但这59家基金公司按基金规模提取的基金管理费却高达1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倍,已达2007年全年管理费的六成以上。

  公募基金这种旱涝保收的局面,特别是出现巨额亏损也不影响收入的局面,显然是私募基金所不能比拟的。作为私募基金来说,虽然在大牛市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或许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提成收入;但在熊市里,基金经理们的日子就难熬了。正如一位专业人士所分析的那样,私募基金的管理费归信托公司所有,基金管理人靠的是业绩提成,遇上这样的大熊市,即便实现了正收益,但只要达不到客户的预设目标,也只能是颗粒无收。因此,在当前这种大熊市的环境下,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待遇,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而对于那些曾经在“天堂”里呆过,但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们来说,因此萌生重回公募基金的念头也是人之常情。

  但公募基金不应是菜园门,绝对不能允许基金经理们想进就进,想出就出。虽然作为局外人,我们并不知道“走了就别想回来”的规矩有多少真实性,而且在笔者看来,这一规矩也未免过于绝对化,但为那些去了私募基金如今却又想重回公募基金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们立下规矩却是应该的,而且对于他们应从严管理。

  “一刀切”地拒原公募基金经理们于公募基金的大门之外,这不是正确的做法。毕竟那些去了私募基金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中,有不少是昔日公募基金中的“明星经理”,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有一定的理财能力的,而这一点,正好可以弥补目前公募基金经理的不足。在目前的基金经理中,有许多人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据银河证券的统计,在现任383名基金经理中,有接近1/3的从业经历不足1年。因此,那些去了私募基金的昔日的“明星经理”们,如果能够重回公募基金的话,对于提高公募基金的理财水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公募基金也不是这些昔日的“明星经理”们的菜园门,任凭这些基金经理们随心所欲:大牛市来了,就到私募基金去大把大把捞钱;大熊市来了,又回到公募基金的怀抱,享受政策的阳光。所以,对于那些原公募基金经理的回归,也应立下一个规矩,为他们戴上一个“紧箍圈”。比如,规定回归公募基金的原基金经理5年内不得主动离职。鉴于基金经理的成长过程,原基金公司方面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因此,基金经理的离职与调动,可借鉴足球运动员的转会制度,收取足额的转会费。尤其是那些回归的原基金经理,在转会费的收取上,可制订更高的转会费收取标准。这样既可以限制基金经理的随意流动,也可以在基金经理调动时,让基民们得到一笔必要的补偿。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