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借力奥运——“中国制造”新舞台 > 搜狐2008“中国制造全国行”:走进宇通 > 搜狐2008“中国制造全国行”:走进宇通

中国客车:抗衡和竞争就是提高性价比

  搜狐2008“中国制造全国行”走进宇通对话实录——

  搜狐财经中国客车制造和世界先进客车企业的技术差距还是有的,我们该如何抗衡或者竞争

  王文兵(宇通副总经理):我个人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包括原来汽车圈内的一些论坛,实际上中国制造大家提这个概念或者我们炒这个概念也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来看的。

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大潮当中承接了这一棒,欧洲发达国家人工成本包括其它各种成本上升很大,这种情况下对于技术和效率的要求非常高。这种情况下制造环节很难在全球有更广泛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说奔驰也好,MAN也好,在欧洲市场里面从产品的性价比来说,应该说可能还是适应和满足欧洲发达国家的需求,但是到发展中国家要求就不一样了,或者说不能适应。

  比如在中国客车市场,实际十年前基本上全世界有头有脸的客车制造企业不管是以合资也好、技术引进也好,独资也好,技术转让也好,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是这十多年竞争下来,目前来说可以说还是中国自主的客车制造企业打赢了这一仗。从市场份额来说,宇通和其它的自主企业在市场份额上每年占到95%以上,西安沃尔沃客车几百台的量,合资或者技术引进包括尼奥普兰,这些加起来也就两三千台的量,每年12万多辆的份额里面占的比重是很小的。从竞争的结果可以这么说。

  但是中国自主品牌客车企业的竞争力强只是在中国强,目前来说,制造行业性价比的竞争力不是一概而论的。欧洲这些企业比如奔驰,它的产品技术性能不好吗?质量不可靠吗?不比中国的水平高吗?不是这样的。单纯从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先进性来说,中国客车工业或者说中国制造工业离欧洲发达国家制造水平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和这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郑州开封可以买宇通的客车,也可以买奔驰的客车,理论上都是可以的,但是从运输公司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买奔驰的车,低于两百万的奔驰做不了,买了之后票价十块钱,得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票价太贵老百姓不会买的。

  制造产业的性价比不是全世界都是一个水平,不是都一个标准。反过来说,中国现在也有一些客车企业炒作很厉害,要销售到欧洲,不客气地说目前中国客车产品如果说主要总成不采用进口件,完全用国产件销到欧洲来说,价格是很低了,非常有竞争力。但是你的技术性能品质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性价比从性能和价格两个纬度来评价的话,中国制造目前在现阶段客车工业是很明显的一个代表,而且客车工业竞争力和小轿车相比,我个人始终认为在国内市场上客车竞争能力还是走在小轿车前面的。从直接的结果来看,目前轿车市场真正完全自主品牌所占的销售份额远远低于客车。我们目前轿车市场大众也好,现代也好,合资技术引进的产品还是占到主流。从两个不同的汽车细分市场来说,中国制造我个人觉得是这么一个概念。

  由于欧洲的产品性价比下不来,一个是欧洲产品从技术性能而言适应发展中国家有些过剩甚至有些不必要,同时价格也下不来,导致这种产业会逐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逐步转移。好在中国改革开放二三十年了,我们这些资源的优势、劳动力的优势最终体现在性价比的优势,能够在一些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上体现出来,这就出现了第一步,中国客车工业第一步先把合资企业赶出去。最近这三四年中国客车开始批量出口,而且势头比较猛。宇通在古巴、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中东、非洲都有了,我们的思路是先从发展中国家入手,目前我们的产品服务和能力适应这些相对来说有优势。如果说中国客车现在大举进军欧美,现阶段从基础零部件、原材料、加工水平可能还是比较弱的。如果不采用进口的零部件,总成还是有压力的,这是中国制造目前现阶段的现状。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由于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外国人干不了的我们干,我们接下这个产业转移的环节。下一步的中国客车或者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就是一方面怎么积蓄技术进步,在性能上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性能背后就是技术。我们要继续提高性价比,提高性能,中国产品的性价比更多是产业转移过程当中,也就是中国国情本身造成的优势。而真正靠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性能背后就是技术研发能力,通过我们自身做到领先甚至不比欧洲次的方面不多,还不够。另外一个纬度是价格,如果说你卖的价格低,但营利还很高这是对的;如果卖的价格低、赚钱又比人家少,这是差的。就跟赛跑一样,你没劲跑不了长途,竞争过了五年、八年你就完蛋了。

  怎样做到成本优势继续保持提高,不能光靠中国劳动力多、劳动力便宜,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所以工资很低,这个不是方向,如果走这条路产业发展没有后劲。中国制造下一步来说工作还很艰巨,从企业经营和管理层面来说,《参考消息》有一篇文章分析得很透,对比中国的制造企业和德国的制造企业,从管理水平上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差在效率。从造车的车头数来说不全面,这个效率最终产出的是产品。第二是产品品质的含量,要有质和量结合起来的产出才是你的产出,然后再比较投入。从这个纬度来比较,应该说中国制造业效率上要战胜欧洲或者美国的汽车企业,这条路还是很长的。如果大家认识到差距,持续坚持做,再有十年时间应该说中国不走弯路的一些企业应该差不多,有希望。这是从企业经营,企业效率的角度来说,要是从品牌来说还是比不了,品牌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百年企业没有百年深厚的积淀也很难做到。

  

(责任编辑:雍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