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生态型公路:浙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型公路:浙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无论你是行驶在杭新景、杭徽等高速公路上,还是行驶在06省道、44省道等普通公路上,你都会觉得轻松惬意、快乐无穷。沿途望去,放眼都是葱葱绿色。依着山势,缓缓起伏的公路两边,望不到边际的绿树和浓密的草皮映衬得道路沿线的山更青,水更绿。

有的路段则在路边建起了精致的花坛,里面种上温馨的花朵,让人心旷神怡。

  这是浙江省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生态型公路”的代表性公路。

  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浙江公路人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日益重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打造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内涵的“生态型公路”便成了浙江公路追求的目标。据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有关技术人员介绍,所谓“生态型公路”就是追求对生态环境最小的破坏和最大的恢复,追求良好的景观生态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道路的舒适性。

  “生态型公路”秉持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养护到运行管理,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以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为此,浙江公路管理部门还为“生态型公路”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今后五年,高速公路绿化率达到100%,普通国省道绿化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环评、水保制度执行率达到100%;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实施300公里以上……

  “最大”、“最小”与“最强”折射生态的魅力

  无限延伸的公路难免要穿山涉水。公路工程不得不经常出现切割山坡、开挖丘岗、填平沟壑、砍伐树林、侵占湿地、分割草原等侵害自然地貌与生态环境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一些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保护区。施工过程中的填方和挖土以及桥梁的修建,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增加了水土流失量,极易造成因河流淤积引发的洪涝灾害。如何在实现高速公路本身应有功能的同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考验着人类的智慧。浙江打造“生态型公路”,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生态环境,而这也正是“生态型公路”的魅力所在。

  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黄衢南高速公路浙江段可以说是对“最大”、“最小”和“最强”的生动诠释。

  黄衢南高速浙江段位于浙西山岭重丘区,沿线岩土类型较多,地理地貌十分复杂。为了确保“最大”、“最小”和“最强”的实现,浙江交通部门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和安全选线,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地势,避免对地形、地貌的破坏,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黄衢南高速原设计在浙江有14个连拱隧道。浙江交通部门在审核时觉得有压减的可能。经过专家论证,最终取消了其中的大兴岭隧道和大仓坞隧道,其余的改为小净距隧道,不仅节约投资9000万元,还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

  边坡防护是黄衢南高速浙江段的一大亮点。浙江交通部门明确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对边坡坚持“边建设边保护”的原则,各路段在路基施工半年后就开始进行边坡绿化防护施工,并且在挖方路基边坡上普遍采用TBS和“高次团粒”防护,在填方路基边采取“土工格植草”和“方格植草”防护,有效减少了路基渗水和路面排水对边坡的冲刷。

  前些年,受理念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浙江建成的一些国省道的边坡大部分是硬面防护,有的甚至还裸露着边坡;而一些取石场、取土场更像是一块块朝天的“伤疤”,既污染了视野,又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浪费。近几年,浙江新建的公路基本上采用了植物生态防护,对取石场和取土场采用野生植物复绿和人工防护相结合的方法来保护。并且从去年开始,浙江已开始对已建公路裸露边坡进行复绿工程,每年安排20万平方米的边坡复绿工程。

  复耕还田,彰显节约理念

  修建公路,势必要占用土地,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最宝贵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浙江公路管理部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在浙江,每建一条公路,交通部门都要督促施工单位完善各项工程临时用地方案,并亲临现场指导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弃土的数量。黄衢南高速原K15+790,右侧为土取场,取土完成后如何利用这块场地,一度困扰相关部门。考虑到取土后山体的不稳性,交通部门和当地政府协商,由施工单位出资,将该处山体炸平,整理改造成15亩新农村建设宅基地,这等于新造了15亩土地。同时,施工便道、各种料场的用地,也尽可能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或荒坡、荒山上。如果确实需要临时借用土地当做施工便道,原则上要与当地政府签订租借协议,在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复耕,归还土地。

  浙江在公路建设中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土地,而且还想方设法开发农用耕地。黄衢南高速原K109+661左侧农田地势较低,该处农田经常被淹,于是施工单位将清表土倒至此处,使该处土地面积抬高了2.5米,建成了七亩农田。K123+700-K125+700路基施工需要借方,施工单位在与当地村镇干部协商后采用借土和造田相结合的方案,有意识地在溪底和安基两村选择了两处能造田的小荒山,利用借方工程平整后的土地造田造地,分别造田162亩和108亩。目前,仅衢南段工程沿线就累计造田造地590亩。

  水是另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浙江交通公路人同样倍加珍惜。

  在建设黄衢南高速浙江段工程中,为保证沿线农田的灌溉,同时减少对填方路基的冲刷,施工单位通过新建或改建水库对沿线水库进行大面积扩容。为减少路基土壤冲刷水库,又在路基两侧边坡修筑了半高挡墙,挡墙上部设置“方格植草防护”,缓解高速公路边坡潜在威胁。据统计,仅衢南段全线就新建、改建水库7座,增加投资300多万元。与此同时,为大力完善水循环系统,建设单位在衢南段全线共设置了100多个沉淀池,并且对原有的沉淀池进行修葺,定期对废水进行生物和化学检测。江郎山互通区预制场下面是大片农田,为防止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流入下游农田,施工单位在预制场周围修建了沉淀池,并安排专人检查池内的污水处理和排放情况,主动联系相关监测部门对池内污水进行化学检测,有效控制废水污水给农田带来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浙江公路部门已经开始全面推广沥青路面废旧沥青再利用技术。全省已经引进了两台先进设备,对废旧沥青进行技术处理后再利用。15省道等有上百公里的路面用上了再生沥青,实现了节能减排。

  公路为古树绕行

  在公路建设中,常常会遇到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生态湿地、名木古树等,究竟是让其服务于公路建设,还是让公路绕行?这同样考验浙江公路人的生态理念。浙江公路人交出的是一份出色的答卷:不管代价有多大,难度有多高,绝不能破坏沿线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即便是一棵古树、一处古道、一座古桥也不能随意破坏。

  遂昌县妙高镇株树窟村外骰子岗有26株树龄从100年到300多年的南国红豆杉、桂花、白栎、黄连木、香樟等古树。由于地形特殊,“两龙”高速株树窟互通线原本计划将外骰岗整体搬移,考虑到古树的安危,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最终决定增加投资。采取线路外移、高挡墙防护、增加两座小桥等综合措施,将外谷子岗的三大古树群包围在株树窟互通区道内,形成了“两龙”高速的一大生态景观。

  而丽龙高速莲都段边坡工程,如按原设计方案建设,需削坡90多米,山区植被原生态将遭到重创。有关部门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决定将削坡改为棚洞,将原削坡高度从90多米降低到30多米,减少破坏植被1万多平方米。

  这几年,浙江公路建设里程年年大幅提高,但没有任何生态破坏、退化的现象。尽管发掘出了多处古墓群,但没有发生一起损坏文物的事件。

  可见,“生态型公路”已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