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开启后奥运时代的中国新经济之门:全球金融盛宴 > 能源与金融论坛精彩观点

党均章:金融动荡给风险管理者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2008,北京全球金融盛宴”, 来自这个领域的风云人物11月4日齐聚北京,对国际关心的金融及能源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研讨和精彩的对话,能源金融世纪将从这里开启新的篇章,搜狐财经现场全程直播,以下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党均章的精彩观点。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党均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党均章

  主持人:全球动荡,我们的应对措施,下面邀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部的总经理党均章先生。党先生长期从事银行的工作,现在又在管理风险管理业务,他对应对当前的金融动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请。

  党均章:各位嘉宾上午好,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国际金融风波的一些思考。关于这场金融风暴的起因,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的探讨,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见解,在这里我不再赘述。我主要想大家一块儿思考的是,这次为什么影响范围之大,波及范围如此之广,为什么许多国际上拥有雄厚的资本,拥有先进的令我们羡慕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大银行,在这次风波当中如此脆弱,甚至被收购、倒闭或破产。

这些问题,给我们风险管理人员又会带来什么新的思考,我想给大家分享六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再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和大家一块儿探讨《新巴塞尔协议》在这次风波中的问题。

  第一是关于风险管理战略的问题。大家知道风险管理战略是要服从一家机构发展战略,要服从一个机构整体发展目标的问题。那么,一家机构要建立在价值增值基础上打造百年老店,还是要追求极其利润,急功近利?那么答案是自然的。为什么在这次危机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银行在实际现象当中都存在着和这个选择不相符的一些情况。一个是股东,也就是所有者,追求大比例的分红。高级金融管理者具有降落伞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有金字塔保护他。对员工来讲,许多员工用员工期权制度,种种迹象最后归集到一点,这些银行明显的金融行为短期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金融行为短期化就使这家银行的风险管理发生偏移,既然风险管理发生偏移,陷入危机、陷入风险,发生巨额损失就在所难免。在这个地方,我想起原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一句话“金融如水、当细思量”,我们在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的时候应该来深入思考这句话。

  和大家一块儿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风险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从体制因素来讲,这次危机引发应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来约束、决策者,谁来约束金融者,谁来保证利润最大化和这场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平衡,这是一个问题。从整个这次危机所波及的银行,特别是被收购的银行来看,当决策者、当金融者出现金融非理性化的时候,不管从这一家机构的治理架构来讲,还是外部来讲,这个约束很软,这个约束效力不佳,为什么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谁来约束。如何从银行的法人治理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思考。

  体制上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使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够纵向贯通、横向制约,这是作为一家银行构造风险框架体系必须思考的问题。这次危机中,我们很有趣的发现几个现象,在同一家机构里面,一个部门将一类产品卖出,同时在这家银行机构里边同一产品被某另一机构再买进,为什么在国际大佬的证券银行出现这种情况,它已经凸显出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架构体系是缺乏盈利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信息在内部是缺乏沟通和交流的。

  第三体制上的问题,我想应该考虑到风险管理独立性的问题。华尔街一家被收购银行的风险管理的同仁们在网上发出一篇对这场风波的一个感言。在04年到06年期间当次贷市场兴旺发达的时期,实际上他们在风险管理里边已经发现了次贷危险,也就是它的风险,不管他和业务员进行交流还是对高层进行交流,都被他视为噪音,和业务发展部门和业务金融者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不能被重视。同时我作为一个风险管理者,我也相信,我们美洲、欧洲乃至亚洲许多国家的银行的风险管理同仁们,不会处在将近五六年里面发现风险的端倪,为什么不引起许多银行的重视,引发这么多银行巨大的损失,风险部门的独立性应该值得考虑。

  第四个体制上的问题,就是对银行新产品的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问题。这次我们考察损失巨大的影响,发现从银行机构内部对一些金融衍生产品的管理出现了真空,比如说CDS产品,包括CDO等一些多层化造金融衍生之最的,跨多极限、多品种、多币种的产品,说它是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事,信用部门它是市场交易产品,所以认为是市场交易部门管理,对这个产品的信用风险,市场部门认为是信用部门应该管的事,最后大家也不去想,也没有人管,只管交易购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觉在银行业内部目前国际所有银行关于这种新产品的内部管理的部门和职责和人员,包括方法、技术无疑存在缺陷,这是我们思考体制上几个问题。

  我们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交叉风险的管理问题。这次金融危机有许多人把它归结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我个人认为,金融产品创新本身没有罪,产品创新是一家银行发展的一个动力,也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关键是对这些创新性的产品如何来管理它的风险,这就有一个谁来管、如何管的问题。显然我们这些受危机的银行没有解决好谁来管、如何管的问题。所以,这应该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另外给我们带来思考的一些问题,就是这些交叉产品出现了一个新的风险管理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贷款信贷市场或者传统的市场交易产品,出现了许多产品已经是跨产品、跨部门、跨风险种类、跨帐户的一些风险。对这些跨越许多传统风险管理观念上的一些东西,怎么来管?这个地方需要我们思考的就是这两年随着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落实的问题,作为一家银行机构怎样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新巴塞尔协议是不是就是风险管理的全部内容?它和04年颁布的风险管理又是怎样的关系,我想风险管理同仁应该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间关系就不详细叙述。

  需要思考的第四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传统银行的主流风险种类和其他风险因素的关系。比如说这次危机直接的原因是由于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引发的风险,银行业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和重视程度比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风险管理权重上,你在下的精力上和整个方法、措施运用上是怎样的比重,值得我们思考。

  还有一个风险是战略风险,前面已经说了,我就不说了。因为战略风险是和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密切相关的一个东西,感觉银行业在这次战略风险还是有很多的思考余地。

  还有一个风险是声誉风险。雷曼兄弟的迷你债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第五个思考问题,作为银行业的同仁,关于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带来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一个方面,就是对银行业产品的过度创新,不但没有能够分散风险,而且集聚的风险,对这个问题要思考。本来金融衍生产品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工具,它是用来分散和转移风险。从这次危机来看,这次创新产品没有起到这个作用,而用来管理风险、分散风险的工具反而成为风险的引发源,这是我们同仁们应该思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个方法问题是怎样统调市场信用和操作的问题。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信用风险问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正在实施新协议的银行,作为金融风险系统的时候,金融风险主要的一点是企业或者个人等信贷系统。截至9月末,国内有某家银行的存贷比例低于50%,也就是说这家银行有50%的资产已经是非信贷类产品,那么基于这种框架下建立的模型系统,你能涵盖这家机构全部的金融风险吗?你的交易机构的金融风险又由谁来管?如何来管?所以,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对集中性的风险管理。次贷危机爆发另外一个问题是集中性风险,显然各家银行关注不够,所以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四是关于压力测试的方法问题。西方所有银行对这次危机引发的产品都进行了压力测试,但是很少有银行把压力测试能够上升到一种程度,假定出来现在这种情景模拟。那么压力测试这种方法对我们又带来什么样的警示。

  第五是关于模型本身的分享问题。所有的模型都带有许多假设的条件,当你的假设参数、假设条件或者依据的数据资料发生问题的时候,你的模型的结果可能就要值得大家去认真对待。

  第六个和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关于风险防范建立的问题。为什么在这次风波中间,高盛能幸免于难,损失那么少,大家可以查阅有关资料。高盛避免这种风险是由两个交易人员向交易主管部门的人员和金融高管建议被得到采纳后才幸免于难,足以说明风险管理的全员、全程、全过程的问题,风险文化对风险管理,我想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阐明一个观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监管者对银行进行监管的一个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不应该成为一家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全部。所以,关于里面其他一些更多的问题,在新近的一期银行家杂志有详细的论述,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党总,党总以风险管理者的角度从金融体制、产品、监管战略给大家做了六个方面的一些思考。正如党总所言,新一轮金融风暴对中国的金融业尤其中国金融银行业多多少少会带来一种考验,我想对中国银行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也是一种挑战。

(责任编辑:陈彦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