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冲突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结束后,我们遇到了最糟糕的局面,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在这一阶段的经济领域,中国陷入难以自拔的内在冲突之中,从而令所有拯救性的政策左右互博,效果有限,最终可能以丧失调整经济结构的速度和能力为代价换取就业的稳定,漫长的转型演化为 “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常说中国经济需要转型,但是,自2000年以来的此轮经济高速增长期太过迅猛,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过于缓慢而政府又穷于应对短期的宏观调控,从而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驱动下,惯性的进入一个矛盾激化的经济过热阶段:贫富差距、内外失衡以及产能过剩都很严重。正是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发生惊天逆转,衰退凶猛而来,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掩藏下的矛盾统统暴露,并成为自身经济加速下滑的推动力以及难以挽救的主要障碍。

  在经济转型与社会(政治)稳定之间,中国面临艰难抉择,毫无疑问的是,几乎所有政府在政治上都会选择即期的稳定,保护就业,从而牺牲调整经济结构的速度。从目前的政策取向看,中国也如日本等此前的转型国家一样,选择保护就业。一种官方主流的声音认为,转型不可能一日成功,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将陷入漫长的泥潭。

  所谓经济转型,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以及内需拉动。前者要求经济不再依靠低要素价格的比较优势获得出口竞争力,而是要提升商品的技术含量与品牌价值,拥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利润;而后者是要求由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尤其是要依靠国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这需要改善收入分配和加强社会保障。

  一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长程运动受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量驱动,一是社会保障的需求和努力,另一个是市场释放的要求和努力,两者相互交替并互相拯救。当市场存在过度竞争后,社会保障的力量就会改善劳资关系,促进分配正义;而当社会保障的力量过于强大而影响市场活力之时,政府便会选择更加自由的市场经济,释放市场活力。而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经济转型期,非常不幸的是,恰恰需要两个相反的力量驱动才能完成转型,这构成了中国转型的内在悲剧性冲突。

  在市场释放方面,中国存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压力。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上游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垄断且实行要素价格管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高,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以及基础(地产等)建设行业。因此,中国产业需要技术创新以及产业调整,在过剩条件下,必然要求扩大市场自由竞争的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这种力量主要来自科技水平(创新)以及劳动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损耗以及污染。在政府层面,就是要减少对要素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干预,降低税率,给予市场更多的自由配置资源的权力,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但是,中国转型的另一目标是由出口导向转变为内需拉动,这需要扩大国民消费,即增加社会保障和提高国民收入。具体就是要求政府和企业增加劳动者的医疗、养老等支出,并保护劳动者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实现内需拉动的经济转型。提高国民收入与完善社会保障是内需经济的必要前提,而内需的活跃创造了市场,也有利于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但在这场中国转型的内在冲突之中,有两个结构性矛盾。一个是,增强市场(企业)活力与加强劳工保障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新劳动合同法》的尴尬。增强市场活力意味着企业必须有灵活的用工制度,有解雇过剩工人的权力,并过竞争淘汰效率低下的公司,而政府也要拒绝继续扶持夕阳产业。但是,在当前保护就业以维持稳定的政策取向中,那些效率低下的公司将得到保留,夕阳产业在财政刺激项目中得到维持,而《劳动合同法》成为人为控制的工具,一方面,政府要求或建议企业不得裁员,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允许暂缓执行。矛盾在于,如果严格执行法律,企业必然丧失活力;但若不遵守法律,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以及实现分配合理则也成问题。

  另一场冲突在于,中央政府必须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健全社会保障以弥补社保欠账,但是,另一方面,市场需要政府减少税收来,让利于民,激活市场。但是,至少从政府层面,前者意味着税收大幅减少,而后者则有要求增加支出,这种矛盾可能导致,税收难以降低而社保改革缓刑,从而将转型改革推入泥潭。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矛盾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