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已出台的宏观政策基调和措施,还是近日热传的“千亿经济刺激方案”,都已经说明,保增长已成为当前决策层的经济政策主流。然而,对于如何提振经济,各界认识不一。学界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不可再走过去光靠投资驱动经济车轮的老路。
此前,随着半年度统计数据和7月份数据的公布,学界的“保增长”还是“防通胀”的争议也基本上告一段落,保经济增长、防止增速深度下滑成为普遍的共识。而决策层的宏观政策导向经历了从2007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双防”到“三防”、“一保一防”到奥运前的“一防一控”。
此外,不可回避的是,从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几个方面来看,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比较困难。
忌重走投资驱动路
保增长不是问题,以何种方式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成为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促进消费难以短期内见效而出口面临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是否应该重新走上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老路”,成为专家们争论的核心。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当前的经济增速下滑部分是由于主动调控的结果,在重新刺激经济增长时,只需对原有政策进行适当松动即可,应该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培养内需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见效最快的,在目前私人投资没有起色的情况下,可以适度扩大公共投资的规模。
从具体的政策操作方面,张晓晶认为,可以对现行的政策进行适度的微调,包括适度放松货币政策,进行增值税改革,允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在税前抵扣,以及扩大民生支出等等。
“扩大政府投资可以用来短期应急,但是从长期来看,公共投资的规模的扩大不是好事,不能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张晓晶说。
张晓晶认为,此次保增长不仅需要短期考虑,更需要中长期的应对,在扩大投资的同时,提振消费在拉动经济中的作用。“消费的核心在于收入,应该考虑长期扩大就业促进劳动者收入增长的政策。”张晓晶表示。
“应该把短期问题和中长期问题区分开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李建伟昨日对记者说,鉴于出口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在上调出口退税之后,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必须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如果要保证全年的经济增速不低于10%,那么投资增速不能比现在更低。”李建伟说。1至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7.3%,扣除10%的PPI因素之后,实际增速只有17.3%。
李建伟认为,必须保证投资不能出现深度下滑,但是不能依靠房地产的投资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的泡沫必须挤破,在当前各方博弈的微妙时刻,政府的调控政策不能松动。”
李建伟建议,通过生产型的基础设施和灾后重建来提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包括将未来三五年的项目适度提前到今年实施。
仍临深度下滑风险
“从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来看,经济周期进入下行区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李建伟表示。
从出口方面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仍然没有见底,而日本、欧洲的经济形势也正在恶化,而这三个地区是中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高。出口总额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02年一季度的45%迅速提升到2007年的103.8%。2005~2007年净出口增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达到2.5、2.2和2.6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发布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认为,如果没有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大量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济增速可能从2006年就开始进入回调状态。
对于7月份的出口增速反弹,李建伟认为,这不能说明形势已经好转,7月出口增速的回升更多是宏观政策调整的结果。
消费方面,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创下了2003年1月以来的月度最高额。但是李建伟认为,消费增速与GDP增速之间存在一年左右时间的滞后效应。此轮经济增长的高峰是在2007年的上半年,所以消费的高峰出现在2008年的上半年。
而考虑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落,李建伟认为下半年的消费增速将出现下滑。1~6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65元,同比增长14.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1至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7.3%,增速高于1至6月的26.8%。李建伟认为主要是灾后重建的拉动作用,从其他方面的投资来看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说,即使没有外部因素的作用,2008年也将进入下滑周期,次贷危机等外部因素只不过是加剧了这一过程。”李建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