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商业媒体 > 《南方企业家》媒体专区

资本市场倒下与坚挺的英雄泪

   2008年月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资本市场激起了波澜壮阔。只缘于此次会议在部署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时,把资本市场工作列入到了经济工作的第一项重点任务之中。会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非常非常重视。

   不是重视,而是非常非常重视。可见,这一次,资本市场要掀起一场大改革了。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8年倒下的“资本大鳄”就有15人次之多。所涉及范围之广、人数之多让人瞠目结舌。这些人包括“家电大亨”黄光裕、“公路大王”刘根生、“资本权贵”王益、“股神”“带头大哥777”、“股评大腕”汪建中等等红极一时的明星人物。他们也许有着不同的发财途径,但其结果却是惊人的相似:同样曾被推上财富的巅峰,却又同样卷入被查的漩涡。英雄落幕,别有一番凄凉。这一幕幕悲喜剧也让世人进一步见证了属于资本市场独有的美丽与残酷。

   在此,笔者把资本风险分成对内与对外两种,其中内因主要指企业家的主观因素,面对同样的资本,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结果。外因主要指一些投行的资本陷阱。面对风险和陷阱,企业家们该如何规避资本风险已成了大家备受关注的焦点,毕竟,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一日千里,而机遇也稍纵即逝。

   现如今,从企业家成功转型到资本家的人不善乏陈,如柳传志、何伯权、沈南鹏等。其中,柳传志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在谈论资本话题的时候,又怎能缺了他?他在联想的华丽转身至今仍被人称道。

   联想是传奇。柳传志是传奇。资本也是一个永远也诉说不完的传奇,关于它的喜怒哀乐又岂是廖廖万字所能承载的?!

  ◎对内风险 资本的原罪与救赎

  ◎对外风险 对赌协议 是天使也是魔鬼

  ◎人物解读 柳传志:隐士不隐

  ◎资本导航 VC/PE的新欢旧爱

  本刊策划/左书舟

  

  资本的原罪与救赎

  黄光裕被拘了,汪建中被罚了,邱忠保入狱了……这一切都是“资本”惹的祸。

  随着“资本大鳄”们一个个走上审判席,沉寂未久的资本原罪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然而,揭开表层面纱,我们会发现资本本无罪,只是它如同火,玩火者终究难免会引火自焚。在资本市场愈来愈发达的今天,企业家又该如何规避资本风险呢?

  文/睿一

  IPO热

   有这样一个江湖传说:一个公司上市,起码能诞生上百个千万富翁!因此,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随着众多企业的IPO,不断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上市的目的无非有三个:筹资、改制、扩大知名度。其中,筹资是首要目的。近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资金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继续发展的瓶颈时,上市成了它们融资的“快速通道”。毕竟,一个产业和企业光靠自身的积累发展,速度太慢了。

   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注重资源整合。尤其是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对内部、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是决定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制度的改革往往制约着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这时,通过上市来进行改制成了企业突破瓶颈的必要选择。

   扩大知名度是企业争先恐后上市的又一个理由。当今社会,企业是否上市往往是衡量其实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公司上市了吗”、“打算什么时候上市”等问题成了企业家们经常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下,一波又一波的IPO热轮番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某种意义上说,公司上市后的资本运营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例如,改善企业资产质量,体现出规模经济效益;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促进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内部产品结构升级,同时促进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善;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增强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等。

  所以,成功的企业和资本市场从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阿里巴巴的马云六分钟敲定软银的两千万美金到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股价暴涨,从百度在纳斯达克股价引领中国概念到国美老总黄光裕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他们背后都能挖掘出不同寻常的资本故事。

  有人说,资本市场“短短一个世纪里就创造了比人类历史上所有财富总和还要多的社会财富”。中国股市虽然年轻,却曾造就了许多连西方发达市场都望尘莫及的“奇迹”:琼民源股票一年内翻了10倍;东方电子给股东创造的价值以年均137%的速度增加;蓝田股份一只鸭子的年产值可以抵得上两台彩电;而唐万新的德隆系,曾掌控1200亿资金。

   只是,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名字都被卷入了历史的车轮里一去不复返。

  企业家?资本家?

  

   把公司引入资本市场后,产业运作自然而然也过渡到了资本运作。眨眼间,投资公司、控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企业家见面必谈资本运营,三句话不离私募、风投、股权、上市等专业术语。

   数年前,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有过这样一个著名说法:希望集团2万人搞产业,年利润两亿;200人搞房地产,年利润两亿;20人搞资本(金融)运作,年利润也有两亿!他因此感慨务实不如务虚。这一说法曾引发民营企业到底应该做实(业)还是务虚(资本运营)的争论。

   尽管许多人对资本运作情有独钟,但对“资本家”一词却讳莫如深,认为资本家只会玩空手套白狼的伎俩,他们不做实业投资,只对资本游戏,买空卖空,收购兼并感兴趣。

   其实不然,资本家意谓资本经营者,是个中性词,用“有色眼镜”看它的时候,它就变得有感情色彩了。这个“有色眼镜”就是资本运作的方式,它的好坏和成功与否决定了资本家一词的内涵。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资本经营”就已经开始成为企业界的主流思想,其高潮期是学习杰克·韦尔奇,现在仍不断蔓延。对资本经营的痴迷,其内在冲动是,把企业规模做大,进入“世界500强”;在表现形式上,是一代企业家已经没有兴趣继续艰辛地经营实业,而是试图通过资本市场或资本手段迅速致富。

   而资本运营和资产运营方式方法林林总总,除了买壳上市(当今最主流的资本运营方式)外,还包括兼并、收购、参股、控股、重组、拍卖、无形资产资本运作,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如果资本得不到有效的使用,所谓的资本经营无非是一场经济游戏,暂时的繁荣只能形成所谓的经济泡沫。而那些利用非法手段进行资本操控,把疯狂圈钱当成了终极目标的人更是失败的投机家。

   从经营者能力的角度看,善于经营资产者不一定善于经营资本,而善于经营资本者也不一定善于经营资产。比如,比尔·盖茨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但我们并未看到盖茨在资本市场和其他方面的卓越表现。相反,他本人却远离股市,将大量个人资产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索罗斯是一个优秀的资本经营者,相当一段时间内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牟取厚利,但我们却未看到他在经营工商企业方面的突出成就。

   事实上,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集两种能力于一身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前仆后继地奔赴资本市场一显身手。在这“资本经营”狂潮的席卷之下,膨胀与坚守,腾挪与专精,成了企业家命运的分水岭。

  资本魔咒

   马克思早就指出,“有50%的利润,他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他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他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资本是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也能毁掉企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在做正常的资本运作的过程时,对己对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可实际情况是,企业的领导者常常都会多迈一步,一脚踏进资本运作游戏的泥潭。由于这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有赢必有输,盈利永远是资本游戏的最终目的,因此,有的企业家在资本面前变得浮躁、投机、贪婪,甚至疯狂。当企业管理层被资本的暴利冲昏头脑时,灾难便开始降临。

   回溯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时期,我们可以发现部分有着相似人生轨迹的富豪:他们发家速度极快,壮大历程隐晦低调,在各个融资机构间复杂“运作”。而在他们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之后,随着一些消息曝光,监管力量随即介入,其中不少人不得不黯然收场。

   随着2008年多名企业家沦陷资本市场后,沉寂未久的民营企业家的原罪问题,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有人说“中国富豪榜”就是“中国囚犯榜”,这种说法显然过于偏颇,但是随着不少“富豪”的落马,人们发现在这些“富豪”当中,许多财富的来源让大众耐人寻味,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往往都是以失陷于资本市场而渐次退出历史舞台。

   或许可以这样说,资本是火,玩火者难免会惹火上身。这些落马的“富豪”要么因为利用市场漏洞违规操作牟取暴利;要么因为迷失于大规模的资本运作;要么因为深陷多元化泥潭无法自拔,举步维艰。黄光裕、刘根山、王益、汪建中……这些“主角”无一不充满“戏剧性”,前一刻他们也许还在富豪榜的宝座上受人顶礼膜拜,下一刻却就要哐啷入狱。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命运,可能就在一个下午茶的光景骤然转折。

   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曾经的“明星企业家”一夜之间变成了“问题企业家”,曾经让他们暴富的资本市场顷刻间又让他们声名狼藉,债台高垒。这就像一个风度翩翩的王子突然被女巫施了魔咒一样变成了一只丑陋的青蛙。不过,在童话里,那只青蛙终究还是变回了王子。然而,资本市场是冷酷的,它没有美丽的童话,在那里,倒下的就很难再爬起来。

  资本救赎

  

   随着“资本大鳄”们一个个走上审判席,他们的故事也就陆续画上了句号。然而,中国的资本故事还没有结束,它,已到了最值得沉痛反思的时刻。难道真的是资本市场让这些曾经一手将企业带上巅峰的企业家走向了毁灭?其实资本也好,资本市场也罢,其本身并没有罪,真正应该反省的是运用资本的人和资本市场的体制。如何规避资本风险成了中国企业家们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首先,企业在进入资本市场后,要把自身做好做实,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千变万化,在变化中获得稳定的发展,赢取每一个珍贵的机会。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就等于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中加了一道保险。经济学家张文中的警告则更为直接,他说,企业不要认为上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上市的前提是要做好自身的功夫,否则上市未必都是成功的开始。

   其次,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本链的流转两方面看,企业对于获取资本、掌握资本、运营资本、增值资本等生财之道要有清醒的判断。换句话说,是资本支配企业,还是企业支配资本的问题要搞清楚。马云在《赢在中国》中曾说过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永远不要让资本说话,让资本赚钱才对”也许是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即企业要做资本的主人。

   第三,资本运作需要企业家或决策层有清晰的思路,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能做些什么。要从公司愿景、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运营管理模式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相互匹配地实施运作,真正做到正确地配置和运用资产。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匹配,都将有风险。

   第四,对资本市场都有更深刻的认识:那就是要冷静地对待资本,不管金融市场怎么发达,对于企业而言,实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现在市场环境并不成熟的时候,更需要用谨慎的态度看待上市,看待资本市场。在企业上市之后,变成公众公司,企业应当树立起一种意识,就是投资者不仅仅是股东,更是企业的客户。

   第五,资本运作不仅要靠企业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综合实力,更需要了解国际形势、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提前做规划朝着目标努力,否则就永远进不了国际舞台。

   第六,资本经营要与企业经营完美结合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资本家的资本力、知本家的知识智力和企业家的运作与创新力所形成的三点支撑或三股力量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另外,我们必须明白,如今,无论是创下家电营销新模式的黄光裕,还是玩“资本空手道”于股掌的袁柏仁,已不能简单归因于所谓的“资本原罪”,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失范和无序。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显稚嫩。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不够严密的法律监控下,一些人为一夜暴富而选择了铤而走险。于情可忍,但法理难容。这些人终究还是要为以前的疯狂错误埋头“买单”。

   为了不让更多的资本悲剧重演,国家已开始非常重视资本市场的整顿。2008年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时,资本市场地位被显著提升,资本市场工作被列入经济工作的第一项重点任务之中。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它预示着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向前坚实地迈进一大步。

   当然,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千头万绪,需要完善的地方不胜枚举。但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一边强化法治、一边完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成熟壮大必将指日可待,而“资本大鳄”接二连三地被“审判”也将成为往事。

  链接:

  2008年倒下的“资本大鳄”

  2008.1  格林柯尔系掌门人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12年有期徒刑(执行10 年), 并处罚款680万元。

  2008.2  “杭萧钢构案”三名被告人罗高峰、陈玉兴、王向东因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入狱、罚款。

  2008.4  曾分别就职于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和南方基金公司的唐建、王黎敏因“老鼠仓”案被罚终身市场禁入和7年市场禁入。

  2008.5 一度被尊为“股神”的“带头大哥777”王秀杰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万元。

  2008.6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涉嫌证券市场交易“重大违规”被正式“双规”。

  2008.7 “金信信托案”主角葛政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6年,罚金40万元。

  2008.7  上海茂盛集团董事长、“公路大王”刘根山涉嫌抽逃注册资本金被正式拘捕,案件仍在审理中。

  2008.8 原中科证券嘉兴营业部责任人宋征晖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报注册资本罪、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 处罚金30万元;原中科信托嘉兴营业部责任人葛明珊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报注册资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 年6个月,并处罚金35万元。

  2008.9 原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负责人,大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石雪因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国 有资产罪、金融凭证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死缓。

  2008.11 武汉新兰德董事长兼总经理朱汉东被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并对其实施证券市场禁入5年。

  2008.11 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汪建中被罚款1.25亿元,并判其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2008.11 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涉嫌操纵股价被拘,案件正在审理中。

  2008.12 “飞天系”掌门邱忠保因犯合同诈骗罪、挪用资金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罚金100万元。

  对赌协议 是天使也是魔鬼

  文/萨 陀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频频传出国内企业参与和境外大投行对赌而陷入困境的消息。先是中信泰富参与澳元对赌而巨亏155亿港元,深南电与高盛子公司对赌而陷入困境,继而太子奶、中国高速传动、国航、东航等一批国有企业陆续也爆出因对赌失利而巨亏。

   纵观参与这些国企对赌的对手,无一例外都是国际著名的大投行,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其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理解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而国内企业却对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的操作并不熟悉,相比这些大投行,这些企业还只是小学生。因此在对赌中,国际投行往往利用有利条款处于有赢无输的位置。

   在此之前的中国企业家,曾经以为这些戴着光环的国际投行们都是“活雷锋”,在企业发展最缺钱的时候,他们主动送上门来慷慨解囊。至于“对赌协议”,在那个特定的时候,或者是来不及细看,或者是压根没有看懂,又或者是单纯地理解那是人家对自己的“业绩考核”,就大笔一挥签字完毕。毕竟,在大把的真金白银面前,没有几个人能保持清醒。

   国内这些企业之所以参与对赌协议,可能确有业务需要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盲目乐观,希望通过投机赚取快钱的投机心理是这些企业参与对赌的主要原因。国际投行正是利用了企业这种贪婪、好赌和无知的心态,凭借手中的信息优势将对赌协议经过一系列操作,变成了企业赢少输多,而国际投行稳赚不赔的一场赌局。

   事实上,从签字那刻开始,他们就已经将企业的控制权拱手相让了,资本进来后,企业家常常只是个“看摊”的角色而已,名义上还是创始人,还是董事长,但事实上已经被驾空、被控制,业绩跑得快还好,跑得不快的话,“缰绳”就被人收走了。

  如今,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国际资本有机会在中国现有金融体系下创造最大价值,并最终取得20%至25%的回报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在国际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境外投资机构已经视中国为资金避风港。大量外国投资的进入,对于很多获得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一笔意外之财,但如何应对这笔意外之财,企业还需三思而后行。在当前情况下,企业设置对赌协议的时候,应该保守一些,尽量将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考虑进去。

  正如这次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留给了人们很多的教训,其中过度投机无疑是最为深刻的教训之一,这次危机中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就是因为挡不住诱惑而深陷其中的。一家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诱惑。但投机也就意味着高风险,这个时候如果头脑不清醒,就容易栽跟头。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教训。

   另外,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和风险监控,特别是一些大型国企。在加强有效监管的同时,也要鼓励我们的金融机构大胆创新,为企业不折不扣地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财富保值手段,否则,相似的悲剧还会继续上演。

  

  

  柳传志:隐士不隐

  ■ 文/谢砚

  30年前,每天热衷于利用工间操的时间与同事打扑克的柳传志一定想不到,30年后的今天,他会被视为一个传奇。

  今天的柳传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衡量和理解30年历史的一个标尺,频频被推上纪念的舞台,不仅因为他是联想的创建者,更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风险投资人。

  我格外珍惜今天的社会

   2008年11月,牛根生求救的万言书在网上广为流传。虽然牛根生扯起的民族企业大旗让不少人甚为反感,但信中披露的信息却着实令人感动:柳传志、俞敏洪、傅成玉等人,只因一声“保卫民族品牌”就立刻准备数亿资金,主动替蒙牛托市,尽管这时的市场信心低迷、银根紧缩,他们的股价也在风雨飘摇中。其中,柳传志在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后,连夜召开了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钱打到了“老牛投资”的账户上。

  为何解囊相助蒙牛?在这件事上柳传志显得很低调。但从他的一段话中,我们不难理解他的这一义举的原因。“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30年前什么样非常清楚,今天什么样我们也很清楚,30年前的样子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在那个时候有过什么样的政治风浪,我们也是知道的。所以心存感激,格外珍惜今天的社会。”

   心存感激,格外珍惜今天,这就是亲身经历过中国解放后所有天翻地覆、惊心动魄场面的柳传志最大的感受。

    17岁那年,柳传志报考飞行员,却在最后时刻因舅舅是“右派”而梦碎。1967年,刚大学毕业的柳传志碰上了文化大革命,被下放到农场“接受改造”,后被调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那时的柳传志,一家6口人住在一个16平方米的车棚里,家中所有的家具都是折叠的,就连给孩子买一条棉毛裤,都要提前几个月做预算,连续压缩几个月的开支……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那时的柳传志,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一个助理研究员,每天热衷于利用工间操的时间与同事打扑克,谈不上有什么事业规划。

   1984年,中国“公司”元年。在那里外加起来才12平方米的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里,已届不惑之年的柳传志用计算所投资的20万元人民币,和10名科研人员一起,创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的前身)。这时的柳传志,对已逝的岁月心有不甘,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却和大多数人一样,连“公司”是什么都不知道。

   复杂的制度环境,非市场因素的阻扰与困惑,政策的不明朗,没受过什么商业训练,白手起家……面对困难,柳传志虽然小心翼翼,却还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生活,他卖过电子手表、卖过旱冰鞋,帮别人安装、检测电脑。上门谈生意,40岁的他被20多岁的年轻人轰出去,尴尬无比。钱来得不容易,却因涉嫌走私被判处了300万元的罚款,还接连遭到骗子的“洗礼”:20万元的投资拿到手不到两个月,便被骗去了14万元。1987年,又被骗飞300万,柳传志急得在深圳堵了2个月,钱追回来了,他也落下了病根,常常半夜被惊醒。被骗怕了后,就连带1000多的现金他都要缝在裤子里面,买东西时还得把裤子解开……

   24年过去了,柳传志安渡了无数激流险滩,成为屈指可数、最具影响的商界领袖之一,联想也从国有小企业成长为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公司。

   深知在改革开放30年中做出一番事业的不易,柳传志不仅非常珍惜自己的成果,也很珍惜别人的成果。因此,即使求教的不是牛根生,而是别的人,相信柳传志还是会出手相救的。“我们这些人经过对比之后,格外对这个社会要有感谢,要有回报,要有责任。”

  没他就没联想的今天

   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是领导者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战略抉择的产物。现在的联想,是柳传志每每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战略抉择塑造的产物。柳传志的企业战略家生涯,几近完美。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柳传志从IT代理商转型PC制造商,进入个人电脑制造决定了联想集团后来的成功。

   1994年,柳传志把联想的发展模式由“技工贸”转向“贸工技”,这是柳传志的第二个重大战略选择,强化了联想在个人电脑相关业务上的成功。

  人们至今仍将今天的联想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追溯到柳传志的“贸工技”上,但正如柳传志所说:“事实是,没有‘贸工技’,就没有联想的今天。”

   从1990年代中期起,柳传志那些言简意赅的词汇,如“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退出画面看画”和“拐大弯”,就像联想的成长故事一样为外界所熟知。

   2000年,是柳传志从商史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他将联想的自有品牌和分销代理两大核心业务分拆为新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集团,分别交给了他精心培养的两位接班人杨元庆和郭为,精明地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

   分拆后的新联想集团进行了多元化尝试,但皆不成功。已经分身投资领域的柳传志不得不回头思考,企业怎样才能把多元化做好。最终,联想集团将自身定位重新拉回到PC制造,并于2004年收购了IBM的PC业务。

   当年柳传志创办联想时,他的愿望就是做IBM的代理商。第一次参加了IBM的代理大会时,柳传志特意穿上父亲的一套老式西装,却只能孤零零地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大概那个时候你还没有资格见到我。”1984年到过中国的IBM全美第三把手后来这样对柳传志说。柳传志盯着他,坦然说:“那当然,那当然,肯定是那样。”

   然而,20年后,柳传志带领30亿美元规模的联想收购了IBM 120亿美元规模的PC业务,让联想一举跻身世界500强,当年的IBM全球高级副总裁也成了柳传志的下属。

   完成对IBM的并购后,柳传志将联想集团董事长的位置让给了杨元庆,转身来到了联想控股,站在资本战略的角度,再造出多个“新联想”。

   在今天看来,虽然柳传志的某些做法也为人所诟病,比如“贸工技”、比如收购IBM的PC业务,比如进入互联网过晚……但是,这些在今天的联想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华丽转身

   父亲柳谷书是对柳传志影响最大的人,尤其是柳谷书在63岁时还到香港创建香港中国专利代理公司,71岁高龄还领命振兴陷入困境的香港法律服务公司,给了40岁才创业的柳传志很大的鼓舞和动力。

   受父亲的影响,柳传志是一个很喜欢挑战的人。40岁那年,柳传志主动要求“下海”,牵头创办了联想;56岁那年,他跳跃着进入了投资领域。“每定了一个目标以后,不停地要有新的,你不让我制定都不行,我一定会有新的目标出现。”

   对于曾经那一段已为很多人所熟知的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柳传志不喜欢多说。现在的柳传志,更愿意谈到的是他的投资。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联想控股公司总裁,负责联想控股下属公司的风险投资、并购投资、房地产等业务。

   柳传志为何会对利润一往情深呢?这种情结纠缠于联想转型。联想靠20万资本起家,本小利微,柳传志不得不步步小心,生怕有任何的差错。

   1990年左右,正是联想的高速发展期,也是柳传志最不快乐的时期。那时的他,不但要努力搞好公司的内部管理,还要费尽心思地为饥渴的联想寻找到更多的资金。“当时,我们的财务成本重得不得了,联想20万元起家以后,完全是靠利润来滚动发展,真的是很困难。”

   而在经过一系列的摸爬滚打后,柳传志在不断摔跤的过程中总结、研究规律,认识到了投资对被投企业的巨大帮助作用。

   1994年,联想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成功之后的一飞冲天与此前创业期的含辛茹苦之间的巨大反差,更是刺激了本是资本门外汉的柳传志。“在2000年分拆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之时,我就开始思考联想如何跳出产业,走向资本的道路。”

   2000年,卸下一身重担的柳传志开始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进行资本实验,做起了“资本家”。2001年,他创办了以成长型IT企业风险投资为主的联想投资以及从事房地产业务的融科智地,2003年又成立了PE私募投资公司——弘毅投资。

   当时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在相关领域都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但未雨绸缪的柳传志已经开始担忧其行业前景。“这不能确保稳定的股东回报,太过单一,效率不够高……当行业风险加剧之时,股东会让两家公司过分小心,不能采取大胆的行动。”

   IT行业永远是存在着风险的,柳传志的担忧不幸言中了。

   2003年,神州数码第一季度就亏损了1.5亿港币,没有上交一分钱的利润;而联想集团在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后,短期内也无力支援联想控股的资本扩张。这时如果继续局限在IT行业,联想控股的整体风险无疑会扩大。

   于是,柳传志在完成对IBM PC业务的并购后,潇洒转身,将联想集团董事长的位置让给杨元庆,自己转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以资本为导向带领联想控股进行一场全新的产业布局。如今,建材、医药、汽配等多个行业都已经扎下了“联想系”的根。

  畅享资本王国

   2005年6月23日,上午10时,香港中环。

   这一天,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但香港联交所大厅内仍是人头攒动,出现在大厅内的柳传志一脸笑意。

   这一天,中国玻璃(3300.HK)首日挂牌,引来各方关注。其背后的操盘手,正是柳传志和他的弘毅投资。

   中国玻璃的上市,让柳传志兴奋异常,因为这是联想控股第一个以公开形式理想的成果,这是他的新舞台。

   中国玻璃原名为“江苏玻璃”,本来只是江苏宿迁一个亏损的小玻璃厂。2004年,弘毅以8000多万元资产入股。随后,收购、重组、上市,柳传志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在一年内一气呵成。

   改造中国玻璃的故事,让弘毅投资一战成名,也成为柳传志从企业家成功转型为投资家的鲜活注脚。

   “中国玻璃只是弘毅投资组合拳的第一步,未来大家可以看到弘毅更多的‘中国故事’。”当时的柳传志如是说。而他的话也很快就实现了。

   柳传志的弘毅投资40%的资金都流向国企情结。短短5年间,我们看到柳传志在中国国企改制的大潮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弘毅投资已经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本土PE,先后投资了中国玻璃、先声药业、巨石玻纤、石药集团和中联重科等国有企业,涉足金融、建材、医药、装备机械、消费品、连锁服务等多个行业,并在短短几年内,将被投资企业打造成为国内甚至全球都有知名度的企业。如中国玻璃,2007年已经成为一家年营业额20亿元、净利润近1.4亿元的行业最大平板玻璃上市公司。

   可以说,联想利用投资催化了国企的机制改造。“有的国企本来办得很不错,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会把管理量的能量充分地释放出来,就会有更大的改观,是把铜和铁变成金子和钻石,国家会有更大的效益。”柳传志说。

  而柳传志带领的另一家投资公司联想投资,名气虽不如弘毅投资大,但也不乏成功案例。其中,投资卓越网堪称联想投资最具影响力的项目。

   2000年,从1998年开始就关注互联网却迟迟未进入的柳传志终于沉不住气了。这一年,联想投资与金山公司共同投资2千万组建了卓越网。2003年9月,当美国老虎基金5300万人民币注资卓越,联想当初投资卓越的1千万一下子升值成了2.7亿,这种投资回报率与PC的利润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在互联网寒冬中,柳传志坚信互联网肯定会赢利,而卓越也真的熬了过去,成为柳传志互联网圆梦的场所。而到了2004年,卓越网作价7500万美元卖给亚马逊,柳传志的投资回报高达13倍。

   另外,融科智地的房地产业务也已遍布全国11个城市,同时运作19个项目,并在各大城市的住宅物业开发中跻身于第一梯队。

   在投资以后,柳传志深深感觉到投资PE私募基金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它给企业带去的不仅是钱,而且还带去了其他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会选到合适的企业,就有一点像滴灌,把水滴到最需要它的位置。”

   柳传志投资的领域,各不相同,不管是水泥、钢铁这类基础行业,还是牛奶、果汁、农产品等消费类领域,都能引起了柳传志的关注和兴趣。柳传志就如一个长袖善舞的“资本家”,带领他的几个公司在资本市场频频动作。

   但柳传志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投资家,因为他其实不太懂具体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参与的投资项目的细务也不是很多。但这并不妨碍别人把他看作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他是更高层次的投资家,他更多的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资产配置和基金控制,他对公司的影响是集中在产业、方向和理念等方面。”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如是说。

  独特的用人之道

   在某个企业家论坛上,当柳传志作完演讲走下台时,一个20多岁的青年跑到他面前,向他索要名片。柳传志双手递出,同时认真地强调,“你的名片呢?你还没给我名片呢?”。青年拿不出名片,却兴奋异常,因为在柳传志跟他索要名片的那一刻,他感觉到了自己与仰慕已久的偶像之间的平等。

   这就是柳传志,温文儒雅,极具亲和力。和他在一起,你绝对不会感受到由于他的声名与威望所带来的压力,他的平易近人始终一贯,让你有一种亲切感,感觉自己“和他是朋友”。

   正是柳传志这种特殊的魅力,使他的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杨元庆、郭为、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这是联想的“五虎上将”,他们如今执掌着联想控股五个子公司的帅印,驰骋商场,就像联想控股的五根顶梁柱。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柳传志的慧眼识才,培养、指导并大胆启用年轻人所形成的一种强大的管理阵容。

   在人事战略的安排上,柳传志从来都是目光长远的。

   1988年,柳传志提着30万港币到香港成立合资公司之前,他特意要求北京的几位管理层要大量招聘和大胆提拔年轻人。于是,一大批刚走出校门或者还没有毕业仍在实习期的年轻人加入了联想。从1988年到1990年,联想出现了一批“娃娃官”,其中就有杨元庆、郭为以及后来创立了顺驰不动产的孙宏斌。

   “能够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柳传志用人的第一要求。一旦发现离心倾向,柳传志会手快刀快,甚至有些冷酷无情。当年孙宏斌因在企业内部有搞帮会的嫌疑,架空了高层的管理。柳传志挽救未果,心痛之余毫不留情地将他投入大狱。而对于那些能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柳传志则会尽力培养,“因人设事”,扶其上马,如杨元庆和郭为。

   2000年,柳传志毅然把正如日中天的联想集团一拆为二,分别交给35岁的杨元庆和37岁的郭为。面对质疑,柳传志的回答很简单:“企业发展是没有定律的,有人说国际上都是在合并,而你们却在分拆,你管我呢?我自己的情况需要分拆就分拆。”

   这似乎很特立独行。但成功的领导者,是懂得下属的优缺点,并将其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使其变得有价值的人。柳传志无疑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作为柳传志最器重的“干将”,杨元庆和郭为各有特点,难以互相替代。“杨元庆性格坚定,擅长执行,有着超强的执行力;郭为善于谋略,擅长定战略。”柳传志曾这样评价。为了珍惜这两位将才,避免杨元庆和郭为之间的恶性竞争,柳传志宁肯牺牲一些企业发展的短期利益,把完整的集团一拆为二,让他们各自更好地发展。

   事实证明,杨元庆和郭为都没有让柳传志失望,尽管各自都曾遇到困难,但分拆不但没有伤害到联想的发展,反而让业务发展得更好。

   如今,一度业绩徘徊不前的联想集团在杨元庆的带领下走出了多元化的迷局,初具跨国公司雏形;郭为的神州数码在2007年完成了股改,业务重心向IT服务方面拓展,并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

   可以说,从IT产业转战风投,从生产并推销产品的商人,到专事生产“好公司”的投资商,柳传志能在悄然之间就完成了这个根本转型,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五人的协助。杨元庆让柳传志能专心地从事投资新事业,而朱立南、陈国栋和赵令欢,则协助柳传志将其投资战略全面铺开。

   而对于人才的喜爱和帮助,柳传志并不限于联想内部,他扶持过的人,很多。史玉柱就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感谢柳传志对他的帮助,而孙宏斌出狱后创立顺驰不动产时,柳传志借了他50万元,并全力助跑顺驰。

   2008年7月,在柳传志的倡导下,“联想之星”项目启动,专门从中科院优选30项成果负责人进行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领军者,推向市场。

  链接:

  投身资本的企业家

  何伯权

  乐百氏创始人--2001年,达能全面接管乐百氏,何伯权辞职。2003年成立今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项目:7天酒店连锁、久久丫、OFFICEBOX、诺亚财富、爱康国宾、九钻网、万乘金融等

  

  王 兟

  TOM集团前CEO--2006年辞职离开,现为投资基金TPG全球合伙人,投资项目:越南FPT公司、云南红

  沈南鹏

  携程网创始人--2002年起以个人身份投资分众传媒、金丰易居、中华学习网、一茶一坐、岩浆数码等,2005年离开携程网,成为红杉资本合伙人

  吴 鹰

  UT斯达康中国区前CEO--2007年离开UT斯达康。2008年1月份加盟风投公司和利投资集团任职资深合伙人,转战基金投资

  雷 军

  金山公司前总裁兼前CEO--2005年起以个人身份投资我有网、多玩网和UCWeb。 2007年12月辞职,现为天使投资人。

  周鸿祎

  3721创始人、前雅虎中国总裁--2005年8月辞职离开雅虎,以投资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加盟IDGVC,2006年2月成立天使投资基金

  VC/PE的新欢旧爱

  ■ 文/虹秀

  在刚刚过去的2005~2007年被认为是中国投资的泡沫期。很多VC经不住业界的浮躁,拼命的投项目,价格抬得很高,很多不怎样的项目都融到上千万美元。现在很多项目都出了巨大的问题,或者本不该出现的问题。比如创始人捐款潜逃,或者作为创始人的大股东挪用资金。比较著名的是PPG、ITAT。还有一些是创业者的管理软肋也浮现,比如太子奶。

   这轮低谷到来时,很多VC开始悄悄地吸取自己或同行的教训,开始审慎投资,而不是冒进,那么VC/PE的新热点又在哪里?

   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低谷当中,曾经豪气万丈的VC、PE们纷纷洗了个凉水澡。尘埃落下,尘世安宁。?

   湖南太子奶集团的资金链断了,进入资产清算的程序,吞咽苦果的是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当初他们押宝太子奶,向其投资近8000万美元。还有曾经被追捧为新商业模式代表的服装百货连锁机构ITAT也同样把蓝山中国、美林这诸多投资人卷入血本难归的处境,累计上亿美元的投资被业界称为是一场ITAT骗局。同样问题新闻频传的还有做医院媒体的炎黄传媒、房地产中介的顺驰不动产和担保公司中科智,他们曾成功获得赛富、花旗、凯雷、GE等大牌投资者的青睐。而上市一年多就被勒令从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摘牌的亚洲互动传媒,让它的明星投资人红杉中国倍感尴尬。这么多的问题投资集中爆发,在中国近些年的VC投资史上还是第一次。

  PE的工作

  是投钱 不是省钱

   在2007年,所有的VC似乎都是投无不胜的大明星,动辄就传出某某VC获利数十上百倍的消息。即使赔本了,那又如何?这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业。该行业的平均投资成功率不足三成,有失败是必然的。“LP们看中的是我们投资失败的经验。”在牛市中,面对纷至沓来的LP,熊晓鸽曾如此说道。现在的低潮期,他又发话了:“PE的工作是投钱,不是省钱。”有了伤痛,只能往肚里咽,手里有钱还是得往外投。如果人人信奉“现金为王”,LP们又何必将钱交给VC们来保管呢?更何况,活跃在中国的VC/PE,有相当一部分在去年才新募集了基金,相对于7-10年的基金存续期来说,他们正出于投资的旺盛期。

   只是,这一轮的“阔爷”悄悄变成了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几乎停滞,人民币基金方兴未艾。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人民币基金投资案例数首次超过外资,占据总投资数的近六成份额。在中国各级政府的鼓励下,人民币基金募资正高潮迭起。11月又传来利好消息,1500亿元人民币的社保基金将向股权投资开闸。

   即便经济低谷,投资的大门也不会关闭。不过,它给那什么都投的火爆年代划了一个顿号。去年还火热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概念,现在很难有新人获得投资了,VC们大多是对以往投资项目的追加的第二轮、第三轮投资。比如,最近获得英联、华平投资的7天连锁酒店,是第三轮融资。7月份获得法国某私募基金投资的深圳维也纳酒店则是第二轮融资。火爆过的视频网站,谁再自封是“下一个YouTube”,恐怕是无人问津了。同样受冷遇的还有SNS人际网站、婚介网站、博客网站等等。过去热门的新兴商业模式,现在提的人也少了很多。

   新的创业公司要想融钱,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只要你符合VC们调整策略后的关注点。“第一,我们会比较关注内需;第二,我们会关注抗周期性的行业。”深创投的总裁李万寿的话或许道出了VC们的新风向标。这两句话合并起来,就是要关注抗周期性的内需行业。这就是当下VC和PE的新欢。所谓新欢其实也是相对的,主要是指那些过去备受青睐,如今依然被投资人看好的行业。

  锁定医药和教育

   被公认为抗周期的两大内需行业是医药和教育。这两大行业也是过去牛市时,VC/PE们追捧的行业。现在最火爆的投资热点是医药,尤其是药房连锁企业。10月份,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宣布获得8200万美元的私募融资。11月,永康门连锁机构董事局主席王鲁豫也放言将获得多家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国内医药连锁企业获得私募资本的青睐始于海王星辰。2004年10月起,高盛分三期向海王星辰注资4000万美元,开启了外资向国内医药连锁企业投资的大幕。去年同济堂获得英国一家私募股权基金5000万美元的投资。开心人大药房则于2008年7月获得花旗银行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与冬天里,企业通常的收缩战略不相称的是,VC们投资这些药店都有个要求,那就是大肆扩张。总部位于北京的永康门近日在重庆的一个私募资本论坛上,高调宣布将在重庆收购200家民营药店、吸纳600家加盟药店。在此之前,永康门宣称已在国际私募股权机构的支持下,在河北保定收购了100多家民营药店,并计划5年内在全国收购9585个民营药店。湖南老百姓药房则计划将所募资金的60%用于并购。这似乎都是在复制海王星辰的发展路径。

   与海王星辰案例稍微不同的是,这轮的药店私募浪潮中,踏上了中国医保改革的浪尖。医改窗口让药店和VC们看到了无尽的光明。在即将实施的医改中,政府将推动建立“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的发展格局。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洗牌,出现大者通吃的局面。

   除了医药流通领域,佳美口腔、永康口腔、提供挂号体检服务的爱康国宾以及诊断试剂厂商北京科美、生物医药公司上海凯晟等等,这些初次或再次融资的企业都获得了风险投资。不过很难说,这个被VC和PE们追捧的,赶在医改前面投资的医药流通行业会不会像赶在奥运之前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那样出现泡沫。

   医疗是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三大类别之一,另两个是教育和食品。今年,东方剑桥、北京红黄蓝教育机构、安博教育均获得了首次或后续几轮的融资。最近几个月新获VC投资的食品企业有河南好想你枣业公司。2008年年初,花生生产大企业天申食品则获得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GIC)投资。另有消息传摩根士丹利拟投资核桃休闲食品企业山妹子。“三农”行业也是VC们持续关注的热点——无论是生猪养殖、花卉种植抑或是农药等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这个领域,国内基金也很活跃。一些食用油企业已获得国内人民币基金的投资。

  

  房地产亦成心头之爱

   以上都是不受周期影响的行业。出乎意料的是,房地产这个周期性强的行业也成了部分VC和PE们的心头之爱。2008年10月底,中信集团宣布发起一个总规模近70亿元人民币的房地产信托计划,借助一个名为“星耀五洲”的房地产项目开始了金融与实业结合的全新尝试。同样,普凯投资基金旗下的房地产基金也于近期宣布斥资3000万美元同中华房屋土地开发集团共同开发一块房地产。国内私募基金鼎晖旗下的房地产基金也正在二三线城市积极寻找区域房地产商共同开发项目。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轮宏观调控正是私人股权基金抄底的好机会。11月,二手房网站安居客获得经纬创投1000万美元投资。一位VC说道,等房地产的春天再度来临时,这些活着的得到风投支持的网站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还有一些VC则青睐那受益周期的行业。NEA近期投资了一家担保公司,其负责人蒋晓冬表示,找此类项目花了大半年时间。他认为在目前的信贷紧缩下,担保公司正好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融资需求。类似的受惠周期的还有租赁行业。租赁连锁企业广东邦家是一家2007年年底应当下宏观形势而成立的一家公司,据说深创投等投资机构已有意向对其投资。

   中国的内需市场够大。对所有的VC和PE们来说,无论是新欢还是旧爱,需要做到的恐怕是长期投资,不再急功近利,而是想想怎么种树。

  链接:

  VC喜欢的新兴产业

  一是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制造业

  二是传统产业转型的企业

  三是互联网的应用企业

  四是文化创新产业

  五是连锁服务企业

  六是新型农业

  七是新型能源与环保产业

  八是创新了商业模式的企业

(责任编辑:李淑琴)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柳传志 | 黄光裕 | 汪建中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