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东欧金融危机“新风暴眼”是如何形成的

  陈晓晨

  一道铁幕,经济寒流的铁幕,已经降落。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坐落在这条线后面的中东欧古国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无一不陷入经济寒流之中。

  本月17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一份报告更是向东欧扣动了扳机。该报告称,东欧形势不断恶化引发了该地区市场的动荡,并将波及到西欧乃至纽约。25日晚, 穆迪及另一家评级机构标普又分别调低了乌克兰的评级,一时间,经济寒流大范围袭击了乍暖还寒的东欧。

  “金融海啸第二波”的警报拉响。

  “三高”模式埋隐患

  然而,在危机酝酿前,东欧一直是国际资本的“宠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国家纷纷从转轨的阵痛中恢复。此后,东欧经济整体上保持稳步甚至高速增长。2007年,东欧第一次超过东亚,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新兴市场。

  一些专家认为,外力在东欧经济转轨成功并成为新兴市场之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彭晓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美国和西欧在对东欧的扶持力度上非常大。

  不过,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和西欧对东欧大力扶持的背后,是东欧经济转轨后美国和西欧对东欧金融业和核心制造业的资本控制。

  中国社科院东欧研究室主任孔田平对《第一财经日报》介绍,斯洛伐克银行资产的97.4%、捷克的96.2%、克罗地亚的90.4%、保加利亚的80%、波兰的79.6%、罗马尼亚的70%、塞尔维亚的60%、匈牙利的58.9%都为外国资本控制。

  彭晓光进一步分析道,理解当前东欧金融危机必须要从东欧经济发展模式入手。经济转轨以来,东欧经济一直具有“三高”的特征:高投资、高负债、高消费。这造成东欧政府赤字不断增加,而且外储规模非常小,也使得东欧各国在金融危机面前自救能力差。

  一直以来,东欧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都十分小,经常项目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比重更是从2000年的2%升至2008年的10%附近。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更是逼近2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高”问题是东欧经济模式的痼疾,不是这次危机中才凸显出来的。

  以波兰为例,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波兰政府踌躇满志地推行闻名于世的“高速度、高积累、高消费”的所谓“三高政策”,大量引进外资,大上建设项目,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是“高负债、高赤字”:上世纪70年代末,政府各种补贴达到财政预算的40%,外债高达260亿美元。1980年,支撑不住如此负债的波兰政府宣布冻结提高工资,同时提高肉类价格,从而引发了全国性抗议,“团结工会”则借此时机走上历史舞台。

  彭晓光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次危机可以说是上次危机在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某种“翻版”。

  本质:债务危机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东欧危机与“次贷危机”很相似,可以看作“欧洲版次贷危机”。

  不过,环球财经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苗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二者虽然在宏观上相似,但是微观机理却不同。东欧危机的本质是债务危机,关键是资产和负债以不同币种计价。东欧国家的负债一般是欧元、瑞士法郎等外币,但是资产却是当地货币。因此,产生了资产和负债在汇率上的分歧。

  孔田平认为,过去五六年间,东欧外汇贷款的扩张为经济埋下隐患。在东欧经济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外资控制的银行向中东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很多外币贷款。因为东欧本地贷款利息很高,企业和个人选择外币贷款比较划算。

  但是,这些东欧借贷者忽略了汇率问题。“现在,由于东欧本币汇率大幅度波动,市场开始做空,本币贬值——相当于欧元和瑞士法郎升值,东欧债务压力加大。而这进一步引发了做空的势头。”苗刚介绍,在做空大势下,投资者纷纷做一些东欧国家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或其他汇率市场的衍生品的空头。本币越来越贬值,债务越来越高,做空势头越来越强烈,恶性循环。

  当然,理论上,货币贬值能够刺激出口,实现实体经济的“自我修复”。不过,苗刚认为,随着东欧债务违约进一步上升,西欧银行将面临巨额违约损失,使得西欧信贷状况恶化,导致投资消费需求萎缩,降低西欧对东欧的进口需求。这将对冲东欧本应出现的出口能力的增加,并带动西欧实体经济进一步下滑。

  目前,西欧银行向东欧邻居大约借出了1.3万亿欧元(约合1.635万亿美元),其中主要是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和瑞典的银行。今年,这些债务中约有四分之一,即4000亿美元将要到期,约占这一地区GDP总量的三分之一。

  苗刚认为,东欧问题的症结是信用过度扩张。东欧总体债务比例过高,产生信用泡沫,现在正值泡沫破裂的过程。

  或触发“金融海啸第二波”

  这次“东欧剧变”无法引起西方的欢呼,因为这可能会触发西欧银行业新的危机。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此前称,随着东欧国家经济陷入衰退,货币和资产价格加速下滑,导致瑞士银行在东欧国家发放的大量贷款面临违约的风险。他表示,这是“金融海啸第二波”的“病症”之一。

  事实上,受伤的不仅是瑞士。奥地利在西欧经济体中对东欧敞口最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去年9月的统计数据,敞口达2780亿欧元,几乎相当于奥地利GDP的三分之二。高盛估计,在最坏的情况下,对东欧贷款最多的奥地利银行业在东欧的附属机构可能会产生140亿欧元的坏账,规模相当于奥地利GDP的5%以上。

  “总体上说,东欧金融被西欧银行高度控制。现在,东欧信贷违约风险加大,一旦东欧信贷违约,债务就会传导到西欧国家,造成西欧坏账率上升。这样,东欧金融形势恶化势必威胁到整个欧洲,并将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苗刚表示。

  与“欧洲版次贷”风险并存的是“欧洲版CDS”。长期观察研究CDS市场的旅德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东欧国债CDS或引发CDS市场新的动荡,这将是金融海啸的“新一轮冲击”。

  “解铃还需系铃人”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东欧经济危机最终引发了欧洲的统合,这次则有可能引发欧洲的分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向白俄罗斯、匈牙利、拉脱维亚和塞尔维亚提供了190亿美元紧急资金。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中东欧国家急需来自西欧的救援。

  孔田平认为,如果西欧不出手救援,外债比例过高、抵御风险能力很差的波罗的海三国可能是“倒下”的第一波。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奥地利正在发起一项区域性支持计划,由IMF、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共同参与融资。但是,德国和欧洲中央银行都表态反对。恩道尔认为,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德国很难腾出手来救援东欧。他认为对东欧的救援前景暗淡。

  彭晓光认为,欧洲的政治分裂也加剧了目前的紧张局势。东欧国家在政治上一向亲近美、英,与法、德保持一定距离。这是否会影响西欧对东欧的救援还很难说。不过,彭晓光认为,鉴于西欧在东欧的巨大利益,抛弃东欧目前来看可能性并不大。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金融时报》19日刊出的一篇专访中表示,自1989年欧洲整合至今已20年,如果放手让欧洲再度分裂将是一大悲剧。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彭晓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