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通胀 一只等待落地的靴子

2009年06月05日16: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财经》 作者:崔晓红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了救市已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也因此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当市场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时,更加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是否又会卷土重来

  2009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出来了,GDP同比增长6.1%,CPI同比下降0.6%。

官方以及部分专家对一季度数据表示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企稳回暖迹象。

  还有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2009年前四个月银行新增贷款达5.17万亿元,提前实现了《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央行公布,截至3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5.4%,创1997年以来最高纪录。

  这组数据所预示的通货膨胀阴影,引发了越多越多的担忧,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经济运行的信心。

  通胀各家说

  金融危机之后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在选题执行过程中,《新财经》采访了数位专家学者,他们的观点不一。有肯定的,也有坚决予以否定的。面对同样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所依据的经济理论不尽相同,不同经济学派对于通货膨胀概念的阐述存在差异。

  比如:支持国家干预的凯恩斯认为,对通货膨胀而言,货币、利率和产出间的相互作用是最主要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倾向于除了一般标准消费性商品物价通胀外再另附上生产性商品(即资本)通胀。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是通货膨胀率数值最主要的影响,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是通货膨胀的导因。这一观点与奥地利学派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着重于货币的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中央银行多发货币引起的。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干预经济的结果,这是通货膨胀的本质,价格上涨只是其结果而已。医治手段,就是要放弃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恢复自由银行制度。

  在中国人所熟知的、中国政府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发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考量,通货膨胀的产生,实质上是发生了利益的再分配。持有大量通货(纸币)的人利益受损,而对于借贷者有利。然而,对于持有固定资产和以固定资产还贷的人来说,影响不大。

  上述种种理论在定义通货膨胀时出现的差异,其实是对一个经济现象的关注角度和层次的差异。无论是哪种理论,从根本上来说,都在探讨同一个主题,即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纸币发行量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

  我们以为,通货膨胀下的物价上涨有别于一般的物价上涨。在健康的经济环境下,物价在一定时间内也会出现上涨或是回落,但这不属于通货膨胀,是市场自然调节的结果。如果没有外力强加干预,价格涨上去了还会降下来。而通货膨胀则表现为货币发行过量,物价全面、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非健康现象,是一种病态现象。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就是经济危机,也可以说,通货膨胀本身就是经济危机的一种,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体有很大伤害。

  通胀难避免

  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货币发行过量。我们都知道,货币发行的掌控权在政府,而事实上,政府或因为主动,或出于被动,往往很难控制好货币发行量。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几乎不可避免。

  就拿这次金融危机来说。金融危机暴发后,该不该救市的话题引发了大讨论,有举手支持的,也有极力反对的。无论外界争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政府一定会出手救市。

  纯粹的市场学派认为,救市根本就是多余,市场自身就有很强的修复调节功能,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它一定能够从危机中走出来。如果把市场看做一个独立的机体,和人一样,偶然得个感冒什么的,扛一扛,不用打针吃药也能过去,没准去了医院还能医出毛病,要再碰上个庸医,诊断错误,反而会耽误治疗。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救市的主张不无道理。但是,问题在于,经济社会不是一个真空状态,其中存在着基于不同立场的各个群体,政府、利益集团、专家以及普通百姓,等等。不同利益群体有着不一样的利益诉求。政府救不救市,不会简单地只从经济角度考虑。

  政府救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时间,政府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经济自然恢复。就和做菜一样,不停地加料。殊不知市场对于经济刺激方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往往料已经加多了。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这应该也是经济发展规律应有之义。

  正如铅笔经济研究社理事冀志罡先生在文中所写:“从历史经验看,如果一国政府不能令经济在短期内走出低迷,而通货膨胀威胁仍然可控,则原有的刺激政策就会长期化,并不断加码。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甫一上台就遭遇空前危机,为了向选民证明自己,必然推出种种短期政策;如果政策不奏效(目前正是这样的情况),奥巴马就只能通过政策加码来兑现自己的承诺。最终,这会形成某种依赖症,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财政赤字层层加码,只要经济仍未复苏,就业仍未改善,这些政策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奥巴马政府如此,中国政府亦如此。

  人们普遍预计,接下来几个月中,中国在货币政策方面将继续开闸放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4月1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也在近期公布的声明中透露,未来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从操作层面来看,接下来的时间要想进行信贷急刹车也不太可能,急热急冷对经济震荡更大。因此,今年的信贷投放总量将会创出历史新高,并且增幅惊人。

  通胀伤害

  大手笔的投资,天量的信贷投放,引发了相当一部分评论家和经济学家的担忧,他们认为这必将扭曲经济体的价格机制,引发通货膨胀。我们尚不能肯定通货膨胀是否一定发生,但我们可以分析通货膨胀对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

  首先,政府会比较认同。因为用再泡沫化来解决去泡沫化引发的问题,是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办法。在通货膨胀预期下,社会消费会受到刺激,会拉升经济增长率,那样的话,GDP“保8”将没有什么悬念。

  其次,房地产商尤其是地方政府将成为最开心的群体。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去杠杆化过程,使得房地产信贷困难,而销售大幅下降,流动性近乎冰点。今年第一季度的天量信贷已经给房地产企业及时输送了资金。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房产成为人们寄以希望的保值资产,因此房产销售有可能会再度火暴。房地产业市场火暴了,地方政府的财源又开始滚滚而来。

  第三,国有垄断企业集团。在整个经济结构中,他们掌控的资源往往具有垄断性和稀缺性,在产业格局中占据上游位置。因此,他们的叫价能力强,可以转移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上涨;另外,在信贷发放结构中,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拥有大量的负债,通货膨胀正好是削减他们债务负担、保持垄断利润的良机。

  那么,通货膨胀中受损最大的群体是谁呢?一部分是那些资产结构简单的群体——这包含大部分普通中产阶层,他们辛辛苦苦积累起来一些财富,但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又缺乏必要的社会安全保障,因此大多数以现金形式储蓄在银行中。通货膨胀一来,他们的财富立即缩水,而他们在房贷、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则会随着通货膨胀水涨船高。另一个深受通货膨胀打击的是社会底层,他们本来是最脆弱的群体,生存维艰,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将把他们推向贫困的边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已经明示,通货膨胀的产生,实质上是发生了利益的再分配。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是牺牲一群人的利益,来造福另一群人。

  我们不能肯定通货膨胀这只靴子什么时候落下,我们能做的只是提个醒,通货膨胀有可能发生,而且可能性很大。也许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听,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呢,听着闹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通货膨胀的来临,意味着金融危机的结束。听起来确实不舒服,这等于是说,合上一块伤疤,又撕开另一块伤疤,而且有可能撕得更大,会更疼。讨论通胀能否发生,寻找通胀解决之道,为的是减轻未来的痛楚,这正是我们眼下需要考虑的。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