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基建贷款5月回落 中小银行广东现分化

2009年06月16日06: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5月,财政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对信贷投放的驱动效应逐步减弱,信贷市场的真面目慢慢展现在商业银行面前。

  这个月份,广东银行同业一季度齐头并进的态势被彻底打破。大小银行的信贷增量出现明显分化,除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信贷增幅明显外,其余股份制银行的信贷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环比负增长。

  年初以来的绝对重头戏——基建贷款、票据融资不再是所有银行的选择,数月之间,不少银行信贷增量的主体已经转化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及个人按揭贷款。

  来自广东银行业的数据显示,5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加971亿,同比增长26%;存款余额62238亿,增加882亿,增幅仅20%,存贷款规模总体增速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广东金融机构5月新增的721亿本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65亿元,其中基建贷款为-45亿元,而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剧增216亿,几占新增贷款的三分之一,一改去年第四季以来的颓势。

  从基建贷款转向个贷

  1-4月份,银行中长期贷款中基建贷款比例过大,信贷优化呼声日隆。而5月份,广东银行业的基建贷款负增长或许正是对此的最好呼应。

  数据显示,广东国有行、股份行5月底的基建贷款余额环比双双下挫,四大国有行基建贷款余额5502亿,环比下降39亿。其中,广州、深圳地区分别减少28亿、30亿。

  股份行在基建项目上则显得较为弱势,5月底基建贷款余额录得922亿,环比仅减少4个亿,较年初减少20亿,1-5月总体呈现负增长。

  对此,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人士认为,基建贷款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的推动作用减弱,加上监管层对贷款风险的高度关注,使得后续新项目贷款增加不多;另一方面,对资金成本的考虑和项目进度顺延的变化,也使部分基建项目公司提前还款。

  他认为,基建贷款的容量毕竟有限,经过前几个月的冲刺,大型项目的潜力几乎发掘殆尽。而早期发放的项目贷款,比如1月初的放款,近期已经出现提前还款的情况。此外,也不排除有部分银行为完成任务发放人情贷款,此类不实的贷款需求,一定时间内也会出现提前还款的可能。

  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对经济触底的憧憬和地产市场的复苏,中长期贷款另两大类目——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却逐渐走出上扬行情。

  5月,广东主要地区的地产成交和价格均趋于上升通道。以深圳为例,深圳世联地产的研究表明:一手房市场“供小销大”、“量价齐升”,而二手房市场则呈现“量跌价升”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一手房成交面积为77.59万平米,环比上升4.04%;成交均价为12901元/平米,环比上升4.21%,同比上升15.79%。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住房按揭贷款也一改前段时间的颓势,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分地区来看,在广东省新增的216亿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中,地产成交活跃的广州、深圳分别占45亿、94亿,余额分别达1430亿和2890亿。

  羊群效应散去

  近期,国信证券对深圳银行调研后认为,1-4月信贷天量增长是由于总行以当地市场份额为主要考核指标,加上地方政府对于在本地市场份额靠前的银行也会给予较多的重视,因此各家银行信贷的高增长,部分程度上是这种考核下的羊群效应。

  但从目前的信贷情势判断,银行此种羊群效应已经逐步散去,对市场最为敏感的股份行表现尤甚。

  5月,广东省股份行信贷增长呈现为有进有退。中信、光大、 深发三家行贷款余额环比减少31亿、15亿、17亿,增量较大的招行、广发分别增加325亿和56亿,其余股份行增幅较小。

  在增量较大的招行和广发行的信贷结构中,票据融资依旧占据相当比例,余额分别达到286亿和47亿。

  广州一股份行信贷人士称,票据贴现利率近几个星期逐步上升,6月10日,珠三角利率已达1.3%,减轻了银行做票据倒挂的损失;另外,利率的上扬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资金供应正在减少。

  他认为,招行、广发行票据融资保持高位可能与其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判断有关。由于对房地产市场回暖持观望态度,这些银行可能将资金转入周转快的票据市场,等待贷款发放的良机。

  银行的信贷投放策略取决于其对经济和对风险的看法。显然,在市场面前,银行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出现分水岭。

  广发证券一银行业分析师表示,5月份广东当地经济形势尚未根本好转,表现在进出口仍在下降通道,但由于广东是外贸大省,因此票据融资量一直较大,可能部分银行在此方面的增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近日,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一内部论坛表示,判断经济真正复苏有三个标志,一是民间投资的恢复;其二是中小企业是否呈现活力;三是潜在消费能力能否转化为现实消费市场,拉动内需。

  马蔚华认为,政策作用虽见效快,但不具有持续性,主要是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马丁)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