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文茜
“你是想进去一百次吗?!”25日中午,在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又称“集装箱市场”)行动指挥部现场,一位正准备进市场取货的中国妇女,被一名魁梧的俄罗斯保安像拎小鸡一样从货车驾驶室中粗暴地扯了出来。
原来,这名华人妇女此前已进入市场取过货。当她试图再次进入市场时,被保安认了出来。但这一幕似乎并未影响其他华商取货的激动心情。他们在烈日下焦急等待轮到自己取货。华商能被允许从市场提取自己的货物,是中国代表团与俄方交涉取得的最大成果。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25日说,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就俄方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事宜与俄方进行了交涉,经过磋商,双方就妥善处理市场关闭问题达成共识。
高虎城说,俄方确认了其为妥善解决市场关闭问题所作的具体安排,包括:莫斯科市政府有关部门已制定并开始实施清理摊位和转移货物的具体方案;确保具有合法文件的货物安全、无障碍地运出市场。
俄方:中俄经贸关系不受影响
“集装箱市场事件不会破坏中俄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俄外交部25日公布同中方的谈判结果时表示,双方一致认为,不会也不应让集装箱市场事件对两国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双方决定,今年6月成立的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尽快投入工作。
俄外交部称,对于俄方打击走私和腐败以维护外贸秩序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集装箱市场采取的行动,中方表示理解和支持。中方决定积极加强华商在遵守俄法律法规方面的工作力度,并对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加强监控,不让低质、危险、有害健康和假冒的产品流入俄罗斯。
俄外交部表示,若有华商以自己合法权利受到侵害而进行投诉,俄方将依法查处。
据悉,22日抵达莫斯科的、由高虎城率领的中国商务、外交、海关等方面组成的代表团,经艰苦努力,直到24日15:30才获准与俄相关部门接触。双方代表团就集装箱市场问题进行的所有谈判均采用闭门形式。
市场9月1日前清空
CBN记者25日看到,集装箱市场行动指挥部入口处的公告板上张贴着提货时间表,写了每天允许提货的贸易区号及注意事项。
莫斯科东部行政区区长叶夫季希耶夫宣布,每天都有近千辆货车进入市场,迄今已有1万多辆(次)货车从市场拉走各种货物约10万吨。
据悉,集装箱市场1/4的摊位已经腾空。莫斯科东部行政区计划在9月1日前将市场内的所有货物运出,并将整个市场清空。市场今后不会再开放。
莫斯科市长紧急撇清自己
“集装箱市场不会再开了!中国商人的安置问题不是莫斯科市政府的工作。”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近来已经多次这样表态。
卢日科夫这是怎么了?
据俄媒体披露,卢日科夫同已经逃往土耳其的集装箱市场大股东伊斯麦洛夫是“铁哥们”。卢日科夫还参加了后者斥资10多亿美元在土耳其建造的豪华酒店的开幕仪式。正是这一做法触怒了俄政府高层。卢日科夫现在很可能是在极力撇清自己。
另外,莫斯科10月11日将进行市杜马(议会)选举。这或许也是卢日科夫如此“绝情”的背后原因。
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古德科夫此前表示,集装箱市场遭打击,是因为伊斯麦洛夫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建造了一个不合适的东西(豪华酒店)。
古德科夫指出,不要把集装箱市场说成“万恶之源”,它只不过是一个有着各种不幸和问题,暗藏着巨大的腐败,充当了官员“摇钱树”的经商场所,而造成这一切的恰恰是当局。他说,这个市场应该关闭,但应该提前通知关闭日期,以便商人们能做好准备。很明显,目前的做法保护的并不是老百姓,维护的也不是法律,而是官员们的“乌纱帽”。
俄担心中国“报复”
据悉,俄联邦海关局局长普鲁索夫在同中方代表谈判时表示:“什么‘灰色清关’?那是你们的叫法!我们一直都叫‘走私’!”
但在俄罗斯,随便找一位华商问问,他都会抱怨这儿的经商环境和腐败,但他们依然执着地留在这儿,只因这儿赚钱比国内容易。
据浙江、福建、广东、河北等驻俄商会联合估算,在此次集装箱市场事件中,遭受损失的中国企业约有2万家,直接经济损失合人民币400多亿元。
尽管集装箱市场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中方对此事的关注程度,让俄相关官员在表面态度强硬的同时,内心已开始不安。俄媒体发表评论称,“中国决定保护本国公民”,“莫斯科政府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中国可能‘报复’俄罗斯”。
认为中国货妨碍俄轻工业发展的俄工业与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的担心尤甚。他表示,担心多个国家将对俄罗斯商品采取报复措施。目前,其他国家对俄罗斯商品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有27项,来自11个国家。
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俄政府必须拿出诚恳解决问题的姿态,才能获得中方的谅解。俄科学院经济学院士米赫耶夫指出,2月份中国“新星”号商船遭俄方击沉的事件就已令中国民众愤怒,现在集装箱市场问题又闹得沸沸扬扬。若想打击“灰色清关”,必须采用文明的方式。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批评说,如果触怒中国,俄罗斯在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朋友?他建议市场问题应由两国高层一起解决。
俄罗斯能离开中国货吗
进入莫斯科任何一家商店,都能看到中国货。在列宁区的一家商店,记者发现其商品大多是从集装箱市场进的,包括外套、运动衣、裤子、衬衫、内衣,基本上是“中国制造”。
CBN记者问售货员:“集装箱市场关闭,会不会导致你们的商品涨价?”姑娘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知道。不过按照惯例,秋季的货物,现在就该准备好了。”
其他商店的情形类似。一位俄罗斯老板指着一套运动衫说,这样的中国货从集装箱市场进只要400卢布,她可以卖到700卢布。集装箱市场关闭后,她不得不去其他市场进货,但价格比原来高许多,利润大不如前。
在调查中,这些卖中国货的店主和服务员均无法回答CBN记者关于“今后如果没有中国货该怎么办”的问题。
据统计,俄罗斯人去年在轻工产品上的消费超过330亿美元,其中本国产品仅有84亿美元。
俄国家杜马议员斯达尔施诺夫表示,俄罗斯并未达到英国、法国那样的生活水准,拒绝便宜货是不可能的。
又一辆已经取出货物的货车从集装箱市场开出。CBN记者看到,车上的华商脸上满是喜悦。这也许正是生活在“灰色清关”潜规则下华商的真实写照,他们痛并快乐着。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