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轻工业面临危险,是当局向切尔基佐沃市场(又称‘集装箱市场’)痛下杀手的真正原因。”这几日,在剖析莫斯科关闭俄最大市场的决绝之举时,俄媒体道出了背后隐情。
其实,如果注意到俄政府6月份以来的一系列动作,就不难看出其意图所在。
俄《机关报》评论说:“被称作‘倒爷贸易’的集装箱市场,仅仅是刚刚开始的打击行动中的第一个祭品。”
“集装箱市场”模式难以为继
俄工业与贸易部官方网站刊登的上述《俄罗斯轻工业状况报告》称,俄罗斯市场上约一半的轻工产品为非法生产或非法进口,主要为中国和土耳其产品。其占俄轻工产品市场的比例,2005年高达69.2%,2007年为49.7%,目前为46.8%。俄联邦财政因“倒爷贸易”每年损失税收6500亿卢布。
俄工业和企业家协会估算的损失还要高。该协会表示,仅纺织品一项的非法进口和生产,每年给俄罗斯财政造成的损失就达8000亿卢布。
上述报告表示,尽管俄罗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投资约20亿美元,对轻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但是穷10年之功,俄轻工业深陷危机的状况一直没能改观,企业产量不断下滑,于是开始变卖设备给土耳其。而土耳其的轻工业却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
报告还强调,目前俄国内市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仅占17%~36%,这明显同《国家安全法》相悖,因为根据该法律,本国产品在俄市场的份额至少不应低于51%。为实现这一目标,俄工业与贸易部呼吁发展连锁店经营模式,取代当前的市场。
这一构想得到了俄总理普京的支持,他一直因轻工产品市场的现状而恼火。于是,集装箱市场正好成为整治的“典型”,而该市场大股东伊斯麦洛夫在土耳其收购超豪华宾馆一事,不但刺激了俄政府的神经,更推动了整治的进度。
关闭集装箱市场只是俄政府整治行动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关闭几十个类似的市场后,才能谈得上“在打击仿冒和走私方面取得胜利”。据参与行动的工作人员透露,“上头”已经下令扩大整治范围。
俄民众开始支持政府决定
应当承认,俄政府在关闭集装箱市场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绝。事到如今,已经不用怀疑其拯救本国轻工业的决心。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6月20日在视察俄纺织工业中心伊万诺沃时,下令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保护本国纺织业。他特别强调,“处理灰色进口和非法产品的生产”是政府近几年的要务之一。
梅德韦杰夫承认,完全消灭“灰色清关”非常困难,但实质性的减少完全有可能——“灰色清关”曾占俄进口总额比例的70%,目前已下降到50%。因此,需要制定切实的计划。
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如果纺织业一时难以恢复,那么可以先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入手,特别是化纤生产业。
近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俄民众已开始支持政府的决定,其中大部分人相信,整治市场能同时达到打击非法移民、惩治腐败、打击走私、拯救民族轻工业的多重目的。
俄振兴轻工业非一日之功
走私并非俄市场外国货泛滥的主要原因,俄轻工业自身的薄弱才是症结所在——在这一点上,俄分析人士的观点与政府一致。但在具体对策上,专家与政府存在分歧。
俄专家认为,政府目前的做法的确能增加税收,也能减少走私和“灰色清关”。但若中小企业得不到优惠和扶持政策,设备和技术不能更新,原材料仍然价高货缺,政府部门的腐败不明显减少,那么俄罗斯企业就没有发展空间。
一些分析家指出,俄罗斯的生产成本要比中国高许多。因此,俄罗斯许多企业在境外,包括中国和印度生产或定制服装。这样看来,“消灭”集装箱市场并不能拯救俄轻工业,反倒会导致某些商品的短缺。
俄工业与企业家协会第一副主席穆雷切夫也指出,在集装箱市场上,本国产品只占21%,30%属正规渠道进口,其余49%都是通过“灰色清关”进来的。只有发展本国轻工业,为低收入群体生产廉价产品,才能改变现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盲目驱逐“倒爷”。
更有人表示,既然影响俄罗斯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灰色清关”,那么首先应受惩治的就是海关和护法机构人员。如果反腐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就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走私。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对走私链上责任人的惩罚机制。而目前只惩罚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