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从出口贸易到出口加工,再从重化工到今天的以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主。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提升的过程中,由新加坡政府全资建立的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淡马锡公司”)顺应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引领新加坡产业不断升级。
凭借数十年来一系列产业投资所累积的财富,淡马锡公司已跻身世界最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行列。他详细分析了淡马锡公司(及其前身)在新加坡产业发展各个阶段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新加坡大致经历了4个经济发展阶段:出口导向期、快速工业化期、产业升级期以及经济转型/海外投资期。淡马锡公司的发展也经历了类似阶段。
第一阶段(1965-1974年):以出口导向为主的时期。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后,转口贸易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政府实施优先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政策。
为了配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解决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不完善、融资困难等瓶颈问题,新加坡政府成立了一家政策性银行,为出口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分担经营风险,还直接投资私人投资者不敢涉足的基础性产业,如航空公司和造船厂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新加坡政府成立了一批集商业经营和行业管理于一体的“职能机构”。
新加坡政府投资建立的这些国有企业和“职能机构”对贯彻实施政府的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确保日后经济转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国有企业和“职能机构”是淡马锡公司的前身。1974年,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政企分开,新加坡政府决定成立淡马锡公司,取代经济发展局,负责管理国有企业和“职能机构”,总资本为7000万美元。
第二阶段(1975-1985年):快速工业化时期。在此期间,新加坡制造业发展迅速,外资继续大量涌入,工业投资和设备购置急剧增加,基本实现全民就业。
新加坡政府为顺应快速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发展方针,不遗余力地支持工业化和重组经济结构,推动制造业朝着高附加价值、更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新加坡政府支持淡马锡公司扩大原有的金融业、造船业、航空业、电力业的投资规模,同时鼓励淡马锡公司投资一些新兴产业,还把政府投资的一些新兴产业企业划归淡马锡公司,包括石油化工、电信、地铁以及服务性企业。
第三阶段(1986-1997年):产业升级时期。这是新加坡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呈现出产业全面升级的良好态势。电子产业成为新加坡制造业的龙头,服务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产业新亮点。
淡马锡公司在这一轮产业升级中做出了较大的战略调整,主动撤出了一些效益下滑、前景不佳的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实现国家利益和公司效益的双赢。淡马锡公司还通过企业上市方式来增加现金流,同时让新加坡人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经济转型/海外投资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新加坡经济出现一些新特点: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商业成本的上升新加坡制造业已逐渐丧失优势,出口贸易开始出现萎缩,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又面临新一轮深度调整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新加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可对外输出的资本,急欲寻找海外投资场所。
在这一轮对外投资的热潮中,淡马锡公司仍然发挥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从2002年起,淡马锡公司逐渐减持在新加坡企业的股份,转而投资亚洲国家和经合组织成员,形成一个崭新的均衡的全球资产组合。亚洲是淡马锡公司的投资重点,到目前为止,淡马锡公司在亚洲的投资比例占公司资本的40%。
淡马锡公司在海外主要投资三大行业:银行业、电信业和生命科学领域。除了上述三大行业,淡马锡公司近年来还在越南、印度、俄罗斯以及一些拉美国家进行多领域投资,以求分享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
背景资料 淡马锡公司是新加坡政府控股的产业投资公司,也是新加坡4家政府控股公司中最大的一个,隶属于新加坡财政部。截至2008年底,公司资产市值达到1000多亿新元(约合660亿美元),旗下拥有新加坡航空公司等20多家企业集团,总产值约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13%,占市场总值的21%。
淡马锡公司的治理结构比较合理,一直是其他国家政府在管理国有企业时学习的榜样。公司董事局主席、董事和总经理的任命需经总统批准,董事大部分来自独立私营机构的非执行领导者,财政部指派常务副部长兼任公司董事,董事局负责战略性决策。
虽然属国有公司,但淡马锡在投资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干预或制约。
淡马锡公司主要通过对境内外企业实施参股、控股等方式,不断扩大经营领域和规模。所涉及的经营领域包括金融、物流、石化、娱乐、出版及生物技术等。淡马锡公司跨行业、多领域持有众多公司的股权,会根据新加坡产业发展需要以及世界经济环境变化而灵活进行股权调整,例如退出一些传统产业、进入一些新兴产业,从而既保证公司长期稳定的回报,又对新加坡产业发展与升级发挥引领作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