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专家:房地产和出口最具增长弹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21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下半年宏观经济调控重在优化、改善,而通胀压力尚未成为现实,流动性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不可能也不应出现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他认为,继政府投资之后,房地产和出口将是经济增长最具弹性的两个领域。
中国证券报:从全年来看,“三驾马车”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范剑平:今年来看,投资是“保增长”的主角。下半年新开工项目投资的高潮应该已经过去,因此投资增速有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但具体低到多少还具有不确定性。未来最有希望接过政府投资接力棒的是房地产。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约有20%是基建投资,20%是房地产投资,还有60%是二、三产业的产能投资。上半年基建投资已经发挥明显作用,但下半年由于全球产能过剩压力,产能投资不仅在今年,恐怕明后年都很难有大的起色。房地产投资目前已经比年初有所加快,但10%左右的增速仍然是偏慢的。
不过房地产业的不确定性也比较多,房地产价格在先前的调整中未能调整到位,一些本应进行的企业兼并重组也没有完全解决。上半年尽管出现了几个“地王”,但总的来说开发商拿地规模仍呈现负增长局面。未来房地产投资仍可能由于政策微调等原因而回落。这要求未来一方面政府投资不能松懈,另一方面,政策方面也要为房地产投资稳步发展创造条件,明确房地产的政策调控信息方向,政策调控要平衡政府、开发商,特别是广大民众购房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消费方面,如果没有太多新的刺激因素,消费增速进一步升高的可能性不大。扣除价格因素后,目前的消费实际增速达到17%、18%的水平,已经是最近十几年的新高。这主要是通过短期政策刺激实现的,但同期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却在回落,这说明目前的高增速不一定具有可持续性。从历史来看,我国消费增速能达到12%左右,已经是稳中偏旺的情况。因此即使往下掉一点,也没太大问题。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弹性最大的两个领域除了房地产,就是外贸。下半年名义上看,外贸同比降幅会收窄,甚至个别月份有望转正。这一方面是基数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价格企稳。但外贸领域的不确定性在于,虽然欧美经济有望探底回升,但反映到我国出口领域需要时间。而如果国外经济复苏不是缘于消费回暖,而是由于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等其他刺激因素,那么对我国外贸则起不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中国证券报:目前宏观经济调控有无微调迹象?下半年宏观经济调控与上半年相比,主要异同在什么地方?
范剑平: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主要着力点是制止经济过快下滑,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当前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宏观经济调控有逐步转向正常化的需要,但不能拐弯拐得太急,而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相机抉择,现在没法确认宏观经济调控“转向”的确切时间表。
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下半年首先要落实先前已出台的政策,其次是优化。上半年由于时间比较急,一些宏观经济调控工作可能做得比较粗,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半年应该进一步优化这些工作,包括信贷。下半年信贷应继续保证4万亿投资的顺利进行,此外,如果下半年情况好转,外贸企业的贷款需求也会回升,普通商品住房信贷需求可能回升,中小企业信贷也可能回升,信贷增长要争取保证这几块的需求。下半年流动性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不可能也不应出现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至于很多人喜欢用“微调”一词,事实上就是宏观经济调控优化、改善的过程,重要的是把握好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任何一个政府在出台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时,都会考虑相关的退出机制,把这当成政策限制是没有必要的。
中国证券报:7月份CPI同比下降1.8%,能否说物价拐点已经来临?
范剑平:今年物价回落主要是由去年的翘尾因素决定的,下半年翘尾因素会逐渐收窄。由于去年8月CPI涨幅回落,今年8月降幅也可能收窄,两者呈对称走势。预计CPI最快到年末出现零增长或轻微正增长。我国CPI中食品价格所占比重很大,目前粮食价格始终处于低位,未来如果粮价不涨,CPI回升的动力也不强。此外,国际油价还处于触底反弹范畴,还没有到传导至
农产品(10.23,0.35,3.54%)价格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的程度。
至于货币原因导致通胀,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首先,流动性随时可以调控。其次,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发达国家很大的不同是,我国目前的储蓄水平很高,动用的货币存量,政府发行的国债基本是由居民储蓄购买的。实际上是把已有储蓄拿到政府使用而已,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也是把过去存款进一步活化使用,这与美联储先前施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不一样的。
总之,最近一段时间,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诸多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这种情况下担心通胀有些为时过早。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