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一知情人士透露,
中国银行全资附属的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投资)将与广东粤财控股集团合资成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投向将以中小企业为主,首期募资30亿元人民币。
注册香港的中银投资,一向以大额的股权投资、不动产和不良资产投资为主业,此次动作有些出人意外。
不过,其一直颇为低调,虽成立20多年,在中国大陆亦有不少投资项目,却鲜为人知。
投向广东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中银投资与粤财控股达成相关共识后,于9月中在广州签署相关框架协议。目前,有关方案已经递交发改委,正在走审批流程,相信年内可成立基金公司。
双方初步方案是,首先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专责中小企股权投资,其后将进入认购募集资金阶段。在股权方面,粤财控股与中银投资的比重可能各占一半左右。
不过,该人士认为,由于基金日后投向主要在广东省内,具体运作将依赖粤财控股,相信粤财控股日后将占据主导地位,股权安排可能是粤财控股持股55%,而中银投资在45%。
该人士续称,新基金公司将以发展中后期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风险相对可控,收益率也较可观。
撮就此次合作,刚刚升任中银投资董事长的田晓韧出力不少,田晓韧在2006年进入中银投资之前曾任中行广东省分行行长。
中银投资2007年报显示,其资产规模为248亿,总利润却高达53亿,平均资产回报率为26.9%。值得关注的是,当期投资资金超过69%投往中国境内,较2006年增加5%。
中行广东省分行一人士认为,此次中银投资对于股权投资基金是一种尝试,实际上,中小企的发展单纯依靠银行亦不现实,日后,随着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渠道的发展,这方面市场容量只会越来越大。
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股权投资的吸引力或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创业板和产权交易等投资出口的拓宽,令股权投资获益的空间骤然增大。此外,产权交易活跃的广东亦是股权投资基金考虑的因素之一。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仅南方产权交易中心一家的产权交易量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9月23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从成长性来看,中小企股权投资收益较大企业更高,如果上市,收益可达几十倍,即使产权交易,收益都可能数倍于投资。当然,前提是风险可控。
前述知情人士认为,如基金管理公司获批,基金规模将会逐年放大。
正名“股权投资基金”
随着对中小企融资难的深入关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在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股权投资基金未尝不是一种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称,创业板开闸,对于投资基金来说是一次盛宴,但要防止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过度盘剥。
近日,德勤对中国私募基金市场未来12个月的投资前景进行调查,访问了30间内地大型私募基金公司,调查中认为投资回报如内部回报率(IRR)会增加的受访者占39%,而2008年同期仅10%;认为投资回报会跌的仅39%,2008年却达70%。另外,当中超61%的受访私募基金公司指,有信心其投资项目的估值将能在未来1年倍增,对比去年同期只有10%。
不过,与众多新兴的行业一般,股权投资基金亦存在规范和监管的缺位。
深圳国信证券一分析师认为,投资于成长期企业股权的股权投资基金,长期处于“水下”状态,甚至连名称都不统一,运作流程亦缺乏规范,不少地方可能存在灰色或不对等条款。
年初,国务院关于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尽快出台股权管理基金的办法。当时,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曾说:“这次用的是股权管理基金,而不是产业投资基金。因为经过过去一年行业达成的共识,股权投资基金更能够跟国际接轨,更能够真实反映这个事物的本质。”
公开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市场活跃的560多家股权投资基金中,无论数量和募集资金的情况,基本还是外资为主。
不过,上述德勤的调查同时显示,在未来一年中,私募基金的交易会来自消费零售行业、医疗保健行业和能源行业。资金来源方面,50%受访者认为内地私募基金,将是未来12个月私募市场中最活跃的投资者,将会从外资私募中抢占更多市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