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震荡背后的媒体生态隐忧

2009年10月15日16:3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彭伟步

  国内颇有影响力的《财经》杂志面临一场控股权的风波,创始人胡舒立很有可能离开创办了十年之久的《财经》,而之前她的“最好拍档”吴传晖的辞职获得控股方的批准,已离开了《财经》。两位颇具创新精神的负责人相继离开《财经》杂志,带来我们对未来中国媒体生态的担忧。

这场震荡也说明,在关系到传媒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新闻报道的自主权等大事上,从业者发言权不充分,我国的媒体生态仍然处于一种待发展状态。

  传媒业是一种特殊行业,既要在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又要兼顾社会责任,在我国,传媒还要保证舆论的正确性,确保不触犯红线。

  许多媒体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新近发生的事件,引起了很大反响,但也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如“云南卖淫案”。媒体为了保证时效性,在抢发新闻的过程中,会产生所谓不断“校正的真相”的滚动报道模式,其中也许会有报道上的瑕疵,这成为了三家媒体受到有关方面的黄牌警告、遭到行政处罚的发端(《南风窗》报道)。

  面对当前媒体出现的变革,以及推动我国向国际社会传播良好形象的考虑,胡锦涛主席于10月9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媒体大会上,强调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媒体发展,鼓励和支持媒体在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政府非常重视传媒的舆论监督,也希望通过舆论监督缓解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对传媒随意打压,甚至进行打击报复,违背了媒体行业的普遍规律。在西方社会,媒体也会受到相应的来自资方的压力,但是媒体如果出现错误的报道,主要的惩罚来源于新闻当事人诉诸法律的诉讼。

  《财经》杂志的震荡,看似来自资方,但资方与新闻报道从业人员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依然耐人寻味。如果传媒的疏导功能被资方这样肆意压制,公众的情绪无法发泄,获取信息的渠道闭塞,迟早对社会管理不利。

  面对压力,胡舒立并未就此束手,仍然很有可能寻找到新的空间,这说明,即使资方挤走了胡舒立团队,媒体仍然会不断产生新的呼吸空间,这些新的缝隙,或许就是希望所在。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在网络急遽发展的背景下,再采取老的管理办法已经行不通,而是逐渐采取相对温和与开放的态度面对舆论监督。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