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空窟上的小康村

2009年10月28日12:0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空窟上的小康村

  □免费小学、自来水、液化气、水泥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江西刘源坑村,是横峰县第一富裕村,上饶市小康示范村。

  □常年开采煤矿导致百万方地下空窟,百亩土地塌陷——2004年的江西刘源坑村,开始下陷,全村房屋不同程度破裂,鉴定结果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地。

  □今天的江西刘源坑村,整村面临搬迁。

  ■见习记者 屈一平

  多元化产业是小康建设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多元化的产业,急于摆脱贫困的“拼资源”无法构架起稳定发展的小康。过去,有人说:一座小煤矿加一个优秀党支部,就是一个小康村;现在,关掉一座小煤矿,很可能就关掉一个小康村。

  江西上饶市横峰县刘源坑村就是这样一个缩影,在空窟上崛起,在空窟上消逝。

  由于长期过度无序开采煤炭,这个曾经山花遍野、地肥水美的小康村变成了现在耕地塌陷、房屋开裂、水井干涸、村民无法生存的采煤沉陷村。251户村民面临整村搬迁,离开自己美好的家园。

  ——记者手记

  恐慌

  刘源坑村的村民们,早起第一件事:看地面是否又多了裂缝。

  “地每天都有变化,一点一点的,门后面这条是今天才出现的。”

  10月7日晨8时,26岁的吉云给记者指着自家屋内的裂缝担忧地说,这里是“一点点的慢性地震。”

  吉云家位于村里目前仅剩的刘源坑煤矿边上。

  距离2008年7月刘源坑煤矿那次最大透水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近一年零三个月了。这400多个日子里,刘源坑村的251户村民每天观察着地面的变化:地下空了,还在下陷!

  恐慌和担忧笼罩着这个村庄。

  刘源坑村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岑阳镇,这里距离横峰县城7公里。

  说起一年前那次透水事件,村民们记忆犹新。“2008年7月24日那天,一早就发现农田里的水发黄,不对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开过小煤窑的村民黄华武第一判断是:煤矿透水了!

  晚上21时,63岁的汤桂娇被屋顶掉落的石头砸醒,“正睡觉呢,屋顶石头往下掉,躲都没地方躲,吓死了。”第二天早上,村民陈传火摘完菜发现田里出现了一个3米多深的大洞。

  透水事件造成该村地下水枯竭,所有水田变成旱地。房屋大面积开裂和下沉。在村里,记者看到,家家户户二楼住房均有不同程度的开裂,一楼的地面有肉眼看得到的小裂纹。村民们很担心下雨,一下雨,全村住户都往屋外跑。

  令村民恐慌的还有今后的生计问题。“没田没地没工作”——刘源坑村村民这样形容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没有煤矿可开采,没有田地可种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背井离乡出外打工。

  到记者发稿前,除了33户已搬迁,刘源坑村近200余户仍在危房中生活,对此,横峰县岑阳镇镇党委书记陈茂忠委托武装部部长杨国峰告诉本报记者,因搬迁补偿一事未达成一致,镇上和村民至今仍在僵持。

  如今处境这般尴尬的刘源坑村,过去曾经是当地有名的幸福村,1995年还被上饶市评为“小康示范村”。

  辉煌

  ——“睡在摇篮里都有钱分。”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岑阳镇刘源坑村原为刘源坑矿管村,位于横峰县中部,三面环山,总面积0.5平方公里,251户941人,由于该村地表地质结构复杂,存在大量地下溶洞和地下河,且含有丰富的地下煤炭资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煤炭业为当地村民和横峰县带来了巨大收入。

  发生透水事故的刘源坑煤矿1973年投产,作为国营煤矿,当时建厂房等占用了刘源坑村近100亩水田,然而村里每户一名矿工的收入让村民很快尝到了开矿的甜头。“那是1986年吧,矿上给我们都分钱,按人头,那时候真是睡在摇篮里的婴儿都有钱分呢。”村民黄爱花的家就在刘源坑煤矿门前,那是1995年盖的砖混小二楼,白色瓷砖墙面一铺到底,9万块钱的造价在当时引来邻村无数羡慕的目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刘源坑村作为矿管村,直接归属横峰县经贸委管辖,刘源坑矿的收入也全部上缴横峰县财政。面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刘源坑村开始了自己开小煤窑的行动。1989年,村里率先投资开始搞起了小煤窑,到1998年这样的村集体小煤窑达到6个。与此同时,村民自发联合开创的小煤窑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最高峰的时候,仅有251户的小村庄遍布20多个小煤窑,3个大煤矿。

  1994年,17岁的邓水乡成了小煤窑的老板。“当时没什么手续,400块钱交给工商,自己选个地方,煤窑就开起来了,地方大小也没有限制,每年交两三千块钱的税,一年下来能赚1万多。”1997年,邓水乡给家里买了第一台彩电,21英寸。

  刘源坑村的富裕闻名远近村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很多农村孩子为学费所迫辍学时,刘源坑村却缔造了“免费上学”的神话,曾任当时村支书的艾细牛告诉本报记者,从1986年开始,村里每年出资5000元供孩子们免费上学,一直持续了五年。

  ——“外面叫我们‘第二华西村’”

  1987年从横峰县龙门村嫁到刘源坑村的孙红英,曾经引起龙门村很多人的羡慕。“这里比娘家好,有零花钱,刚嫁过来,人家问起是刘源村都老羡慕啦!”1995年,勤劳的孙红英加入到村里装煤运车的队伍中,每月有近500元的收入。爱人邓国记在水泥厂工作,月收入也在一千元左右,到2006年,孙红英家盖起了三层小洋楼,面积405平方米。

  当时的小煤窑富了全村的村民。

  村民程军在1989年加入到村集体的小煤窑中,红火的小煤窑每月给程军分成200元。1998年,原刘源坑村村支书艾细牛的两个女婿也开起了小煤窑,每吨给村里交26元——33元不等,“最好的时候,村里每天从小煤窑可以收到10000元。”

  耕地太少,很多村民将自家地交给别人耕种,1998年,邻村村民开始做起了刘源坑村的生意,卖米卖菜卖油的摊点在村口摆了起来,刘源坑村村民开始过起了“农村里的城市人生活。”

  “第二华西村”很快在整个横峰县叫响,县里甚至组织村民两次考察华西村,希望把刘源坑村打造成横峰县的名牌村,富裕村。

  “他们当时每家都安装了液化气灶。”——刘源坑村现任村长徐洛水;

  “当时我同学有他们村的,那里60岁以上老人逢年过节有钱发,楼房很气派。”——现任横峰县电视台台长谢华忠;

  “小康村那会,1996—1997年,一个小煤窑每年毛收入10000元。”——岑阳镇副镇长王国浩。

  沉陷

  1999年,江西省开始全面整顿小煤窑。到2001年上饶市横峰县刘源坑村十几个私采小煤窑被全部炸掉。2003年刘源坑村最大的刘源坑煤矿进行改制,横峰县以360万将刘源坑煤矿拍卖给个人,成为私营煤矿。2005年,原归属横峰县经贸委管辖的刘源坑村划为岑阳镇管辖。

  一系列举措都指向煤矿的规范化运作,然而已经迟了。

  “以前我的小煤窑是透过水的,1994年透过一次水。”刘源坑村村民黄华武1994年就开始担心村子的安全,事实验证了他的担心。

  由于对地下矿产资源过度采掘,2004年地质部门勘探结果是,该村地底下已经形成了100多万方的空窟,土地塌陷129.5亩,煤矸石占毁土地143亩,70多户村民住房出现开裂下沉。这一现状在2004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报》首度公布,引起村民震惊。在一次和上饶市水文地质队的接触中,村民黄华武再度听到“刘源坑村地底下近100多万方的空窟”,后者称,对外不要透露,刘源坑煤矿老板打过招呼的。

  这一年,刘源坑村村民经历了第一次搬迁。

  26户住户由于地下溶洞兼有开裂现象,从住地首先搬了出来,邓家组、何家组、桐王里(郑家组)从此永远地在刘源坑村消失了!

  这次迁移的买单方是刘源坑煤矿经营主。据2004年—2006年时任刘源坑村支书艾东林回忆每年给村里交10.5万元,三年共计31.5万元,用于安置这26户移民户。

  然而,无序的大面积开采还在继续,并且正悄悄向村庄中心蔓延。

  四年后的2008年7月24日,煤矿开采破坏了紧邻村庄的一个致命断层,随着对断层水持续近一个月的抽取,造成水田塌陷,地下水枯竭、房屋裂缝塌陷,251户村民近4万多平米房屋成为危房,100亩水田成为旱地。

  横峰县安监局对这次事故给出这样的责任认定:责任在于刘源坑矿矿方未执行技术作业规程规定探放水,F35断层导致地面塌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86万元,房屋补偿1600多万元,农田、鱼塘需补偿7000元,需补偿水井源引用水厂30万元。

  这一次,刘源坑村面临的是整村搬迁!

  纠葛

  10月的一个午后,刘源坑村村委会办公室旁,一幢白色三层住宅的院落前,64岁的陈水乡对着房子发呆。这栋348平米住房里的每个螺丝每扇窗户都是自己看着装上去的,仅仅三年,又要亲眼看着它们毁掉。

  2004年,村里通知她搬家,理由是她所住的邓家组这块地下出现塌陷。三个儿子想尽了办法,加上村里给的补助,全家人自己当小工,2006年花了14万建成的三层小洋楼,让陈水乡感到了幸福的“归宿”。

  刚刚五年,64岁的陈水乡又要搬家了!

  在刘源坑村,这仅仅是26个2004年搬迁户的一个缩影,同样面临这一搬迁命运的还有祖祖辈辈在刘源坑生活了一辈子的251户村民。

  “上屋搬下屋,损失三箩谷”。

  村民邓水生这样形容自家搬家经历,邓水生是陈水乡30岁的小儿子,他粗略算了一下,按照岑阳镇政府200855号政府文件中第五项安置补助办法规定,房屋拆除补偿标准为砖混结构427元/平方米、砖木结构299元/平方米、土木结构269元/平方米,自家可以得到一个没有地皮和地基梁的毛胚房。

  按照刘源坑村和村民签订《搬迁协议》规定:每户建房用地110平方米,每栋房地价合计人民币14300元。也就是说,刘源坑村村民需给村里交付地皮费用14300元/户,同时建房所需的地基梁费用也需自己承担,这让村民很想不通。

  以邓水生家为例,除去自家欠债部分,地基14300元+地基梁10000元+简单装修3万元,要想住进新房,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他们家需要筹集近六万元,他们的邻居隔壁邓友金家需筹集近10万元,前面住的邓国记家需筹集14万元,后面住的邹新发家需筹集7万元。

  一份刘源坑全村村民集体签名的《关于要求提高房屋搬迁补偿费和保障日后生产生活的请示报告》这样表述村民的要求:第一,补偿造价标准偏低,难以恢复原状;第二,土地征用、平整和报批等一切费用由村民平摊有欠公平;第三,由于透水事故造成农田受损,要求解决低保和就业问题。

  就村民反映的补偿费用不公问题,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刘源坑村村委会、岑阳镇政府、横峰县政府,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村上没有钱,就这200多户下来要补偿1700多万,我们正在起诉刘源坑煤矿,让他们出钱,如果到位,可以考虑给部分村民装修补偿。”刘源坑村村支书徐洛水给本报记者看正在起草的民事起诉状,表示标的太大,已向上饶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

  岑阳镇政府王副镇长对于2005年才接手的刘源坑村这样评价:之前最好的时候不归镇上管辖,现在却要买单。负责包片管理刘源坑村的岑阳镇武装部部长杨国福也表示,应该由煤矿企业来承担的事情,由政府收尾,吃力不讨好。

  地陷了,煤矿关了,刘源坑村村民形容他们进入了“没田没地没低保没工作”的“四无”状态,64岁的村民陈水乡开始用麻绳编织装饰品维系生活,每加工一个可得手工费0.1元。

  对于刘源坑村村民生活安置的问题,横峰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叶辉给本报记者出示了一份《关于横峰县刘源坑煤矿矿区塌陷问题情况汇报》,在第四部分“下步工作意见”中称:对于刘源坑不适宜水稻种植的100亩农田,实行水稻改经济作物的农业综合开发;对该村年满50周岁的群众办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本报记者从岑阳镇负责包片刘源坑村管理的武装部部长杨国福进一步求证得知,这块100亩农田将交由开发商作园艺林,对村民补偿为300元/亩,还可以适当解决就业,至于低保,50周岁以上的群众可以办,50周岁以下的可以自己谋生。

  那么,刘源坑村已经干涸的田地是否可以按照低保的失地农民对待呢?横峰县社保局胡副局长表示,失地农民的标准是城市在扩建过程中征用土地造成人均不足2分地,会办理失地农民低保,像刘源坑这种情况,人均2—3分地,虽然由水田变为旱地,但不是城市征用的,不属于失地,出于照顾,才给50岁以上的办理低保,现在材料刚报上来,正在审办中。

  暗流

  一边,围绕刘源坑村补偿问题风波未平,另一边,关乎刘源坑煤矿继续开采问题暗流涌动。

  “煤矿提出,赔偿可以,条件是继续开矿。”刘源坑村搬迁理事会代表郑友根,曾经代表251户村民质疑横峰县副县长李秋文,后者这样透露煤矿迟迟没有赔付的端倪。

  而就在本报记者刚刚离开横峰县的第二天,打电话给横峰县副县长李秋文,他表示,煤矿对出资有个反复,以前说不给,现在又表态要出资1000万元了。

  此番同意,是否有了继续开采的承诺?刘源坑煤矿还可以开采吗?

  横峰县安监局局长吴勤这样答复本报记者:目前对于刘源坑煤矿,是停止一切生产活动,煤矿本身证照齐全,等群众全部搬出去,再根据鉴定结果来决定。煤矿继续开采的前提是地质鉴定结果,然而本报记者惊奇地发现,从横峰县国土局到安监局,从岑阳镇政府到刘源坑村委,都没有这份神秘的地质鉴定报告!

  横峰县宣传部副部长叶辉的回答更加令人震惊:鉴定是刘源坑煤矿出钱请相关鉴定部门做的,鉴定结果在煤矿那里。记者电话联络到刘源坑煤矿矿长刘正兴:他表示,现在在和横峰县谈恢复生产的事情,至于赔偿和鉴定等事宜去问政府。

  一年前,面对透水事件发生后的刘源坑村,岑阳镇党委书记陈茂忠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为了有效保护刘源坑村现有资源,坚决不允许煤矿再度开采。

  然而,对于刘源坑村现有资源的理解,记者听到不同的声音:“资源丰富,还可以开。”横峰县国土局副局长李章华这样回答本报记者关于刘源坑煤矿是否继续开采的询问。同样的答复来自刘源坑村村支书徐洛水,“全搬完了,可以开。”

  “要么被压死,要么四处借钱,四十岁搬了两次家,会不会还有第三次?”

  村民孙红英每天都坐在自家屋门口的院子里,这里相对安全。听说刘源坑煤矿还可能复采,她对自己今后的新家更加担忧。

  地下裂缝依然在继续,借钱建房的困境依然在继续,煤矿复采的脚步似乎也在继续。

  链接

  国内其他小康村、首富市过度开采事件

  ■2004年,沈阳市苏家屯区高力屯村本来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但是由于煤矿开采,1999年后,该村开始出现地面塌陷。333户住房283户成为危房。

  ■因为污染和过度捕捞,一个曾经昌盛一时的“小康渔村”——山东省无棣县水沟村在过去的10年里一步步走向败落:七八年前,水沟村盛极一时,当时只有1200多人的小渔村,仅100马力以上的大船就有98艘。而目前仍在坚持捕捞的渔船只有30余艘。渔民们因没有耕地,弃船上岸后生活更加无着落。当地渔民称,村里的渔船会在两三年内消失殆尽。没鱼可打的渔村,不知还能支撑多久。

  ■“山西首富”河津市,以焦化、电解铝、煤炭三大支柱产业为依托,三年实现了争创“全国百强县市”的目标,炉炉焦炭换来了“山西首富”,但2004年开始该地空气和水资源却被严重污染,当地成为呼吸道疾病和肺炎的多发地区。

  资料整理:屈一平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