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政府全面救楼 房市走向调整? > 楼市走向

五年房价翻三番 2000亿浙资热钱瞄准京城地产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09年11月02日18:55

  经济观察网11月2日讯 “最早万年花城开盘的时候,卖四千多一平,当时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来,南边还不太火,我觉得那儿潜力很大,动员身边朋友买,有些人将信将疑。现在同样那个项目,卖一万七八了,他们还拼着挤着想多排上几个号。人的心态,就是这么微妙。”

  浙江台州人陈俊,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平时他穿着一身看起来像在平价商店买的宽松休闲服,骑自行车,挤地铁。不过,在他的身边,却围绕着一百多位浙江商人,这些人一直追随着他,“指哪打哪”。这些人汇集起来的资金数额,少则上千万,多则数十亿。

  陈俊是这样叙述投资房地产业的理由的:“做别的生意,你要花很多时间去经营,房地产不需要,买了房扔在那半年一年的再拿出来卖,价格又不一样了。现在还能上哪找这种放在那不用去管就可以赚几倍的生意?”

  北京西客站、南三环木樨园、东南三环潘家园……这些大名鼎鼎的商圈里的很多商业地产项目的策划都是陈俊做的。陈俊说,以往,浙江商人在北京做房地产投资,除了有个别知名房地产商是直接做地产开发,其他人都是买房。不过,从去年以来,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很多朋友要求在房地产开发的前期投入资金,而不只是买房了。”

  他说,浙商一开始来北京投资之所以以买房为主,是因为怕市场环境不熟悉,投入开发折戟而归。近几年来,他们在房地产投资上尝到了甜头。

  这些资金现阶段逐渐由买房转为买方和投资开发并举,除了这几年对市场环境更加了解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房地产价格比以前高了,发展空间相对小了,所以他们转而寻求利润更加丰厚的开发投资环节。

  10月16日,浙江省省委书记赵洪祝说,浙江人在北京有50多万人,浙商在北京总共投资额达4000亿,其中去年就投了2000多亿。

  而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房地产业。

  “这两年,也只有房地产业保值增值的潜力最大。做外贸的浙商,基本上很惨,倒闭的,破产的,巨亏的都有。股票基金,就是一串数字上上下下,总是不实在。前几年炒煤的浙商也不少,现在也都赔了。温州一个很大的鞋厂的老板,投资小煤窑,投资失败,价格行情波动,出了事故,现在又面临整顿,俗话说‘九赔十不足’,办鞋厂多年积攒下来的积蓄都搭进去了。最后只剩华山一条道:房地产。民营资本船小好调头,都掉头了。2005年到现在北京房价翻了3倍,我身边那些跟着我买房的朋友说,做什么生意都不及房地产业划算。”陈俊说。

  目前,他正在谈北京东四环的一个高档休闲地产项目,以及一个大连的项目。等到谈判顺利完成,那些追随他的“粉丝”们就会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投资,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推向市场。陈俊说,“现在想找我们的资金运作的项目很多,我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比如我们要是接手烂尾楼,有几个要求:一是法律、账目、经济往来明确,这是硬件;二是地段、环境、户型,这些是软件。硬件不行,软件再好也不管用。”

  有个不熟的客户找上门来说想融资,可以给高额利息,别人给3分他能给6分,“我就直接跟他说,你光利息给的高没用,要是前两个月付了利息第三个月跑了我怎么办?”陈俊说他们的惯例是借给熟人,还必须要以合适的土地或房产等资产做担保。“最近这两年,个人之间的借贷少了,企业之间的多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同时入股投资比较普遍。资金实力更强的就组成财团来做投资,这样就能独立运作大的地产项目了。”

  最近这段时间,陈俊打算带领这帮“粉丝”去长沙和重庆看看市场,“感觉现在一线城市有点饱和,二三线城市发展潜力比较大,也是我们以后重点关注的区域。”

  陈俊可能是浙商投资群体中较为中庸的一个。相比传统的民间借贷或炒房,他的操作方法更为公司化和规范化。不过,如今在受过完整高等教育甚至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浙商“富二代”当中蔚然成风的,则是联合发起基金、创投资本等,把雏形变成了成品。

  浙江温州一家服装企业主的二代接班人鲁先生表示:“公司也在面临转型,服装行业利润不高,以前还能接很多外单,现在老外客户自己都生存困难。去年有个上海朋友发起设立了投资基金,我们也一起出资参股。目前的资金投向主要是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项目在安徽和海南都有,现在在关注房价低一点的二三线城市。以后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想物色上海、北京的商业、写字楼项目,少数地段稀缺的地区还可以考虑长线持有出租。”

  除了浙商,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矿山企业整合后的套现资金也在大规模进入房地产业。

  随着金融危机的波及,海外资本受金融危机影响有衰减之势,然而大量民营资本补充进来,成了新生力量。而在其背后,则是经营实业的民营企业的大量关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博客)表示,去年一年全国有10多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还有30多万家处于倒闭边缘。实体经济的乏力,成为民营资本抽身转投房地产的直接驱动力。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