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于全球华人企业领袖有莫大的挑战:机会与想象并存。这一年,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大陆经济复苏的表现较优;台湾则自马政府去年五月执政以来,因两岸关系的明显改善,已逐渐稳定。11月5日-6日,由《远见杂志》举办的2009年第七届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这正是分散各地华人企业领袖共聚一堂,分享经验,寻找对策的最佳时机。在这次峰会上,搜狐财经专访了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先生。
国内风投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要经过成长期
搜狐财经:您在风险投资界已经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了,您怎么评价中国大陆地区风险投资界?
刘宇环:国内风险投资还在起步阶段,最近3-5年来,突然有大量外资到国内,存在一定程度泡沫的现象。现在国内已经有将近700家的风险基金管理公司,但真正讲到做风投,早期做的少,有经验的更少。风投需要很严格的投资纪律,投资还要积极的项目管理,投资很简单,只是投资完了之后怎样积极的管理。比如我们在投资早期的项目,需要大量的关注,关注对CEO的培训和帮助,要给他方向,在董事会协会他们,所以有经验的早期投资者跟纯粹做财务性投资的是有很大的区别,因为风险投资观念是非传统性的基金,传统性基金就是银行、保险公司。非传统像美国硅谷,大型公司小的时候都是做非传统性的基金,而他的目标是中长期的资本货币,这是未来很重要的观念。
国内的风险投资还要经过一段成长期。目前国内很多本土的风投发展得非常好,像苏州创投、深圳创投,我们跟他们也有很多的合作,但我觉得目前国内提供附加价值的创投太少了。我们在这方面经研究非常丰富,比如说国内的TD-SCDMA 3G发展就提供了附加价值,在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协助他,所以才有今天的成果。
当然国内的企业目前需要国际化,企业在选择风投合作的都要注意风投的经验跟风格,我们的风格是协助他,而不是投进去以后等到他上市,而不能以简单的评估价值来计算,往往国内的投资人一般会占小便宜、吃大亏。
| |
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接受搜狐财经专访 |
而且风投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不是做下来马上一步登天,像TD-SCDMA,我们真正做了11年的时间,也因为这样,中国大陆公司很有成就感。现在中国的3G也出来了,有很多争议,在这个过程中,当初的模式就是海归派加我们风险基金加政府的合作,形成一个比较自主新的新的模式,当然这个模式经过了长期性的工作,最后大家都看到了成果,所以我们觉得很有成就感。
风投需要长期的关注,早期投资跟中国现在后期的投资非常不同,我们在国内投的都是自己专长的领域阶段。
经过金融危机后,风险投资业会有一个泡沫现象,有些公司会改组,有些公司可能会消失掉。现在到处都是风投公司,所以需要有一个规律、有一个次序。
服务业、旅游业是风投关注重点
搜狐财经:现在,风投投资领域还是集中在IT、互联网吗?
刘宇环:现在不是,都转到服务业、旅游业,国内的经济很好,还在成长,所以国内需要这些方面的相关支持,我觉得国内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非常好,像李开复先生的创新工厂,他的创新工厂会协助很多的创业者,这不就是福音吗?成立一个平台扶持他们快速的成长。
搜狐财经:作为您个人,您对哪些领域特别关注?
刘宇环:一个是LED产业,LED我们差不多投了4家。
搜狐财经:那新能源方面呢?
刘宇环:对,还有新材料。当然也有互联网云端的,还有B2B、B2C,将来的成长空间非常大,不只是只有马云一家做的非常好,还有医疗。中国在这方面都会发展的很好。
搜狐财经:您对中国大陆的3G业务怎么看?
刘宇环:现在不是中国移动正在推动吗,可能在明年或者后年,让中国变成领导的位置,我们在这上面也看到很多商机。
3G发展比较慢,因为这有一个过程、有个阶段性,有些技术上面都会做些调整,但中国移动在这方面,比如基站上有一些欠缺,但它会改进,我还是很看好的,因为中国移动是中国指标性的工程。
搜狐财经:这会不会给创投带来一些机会呢?
刘宇环:机会是有的,但我们在等下一个机会。
中国高科技需要转型
搜狐财经: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对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反思,中国也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您看来,高科技是不是一个主要的方向?
刘宇环:科技发展其实就是一个提供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并不是只是高科技,科技发展肯定是具有爆发力的方向。消费经济就是很好的行业,大家都在投餐馆、服装店什么的,中国人均GDP从早期的1978年的200块到2008年3000块,已经让世界都看傻了。现在中国是大国,科技发展一定要上去。所以风险投资是一个发展性的工具,会在创新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将来科技创新对中国发展的作用非常清楚,包括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生物医药等5个产业,我们有4个重点投资的,而我们已经投了,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技术跟所有权问题。
搜狐财经:也就是知识产权?
刘宇环:对,现在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转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以美国、台湾来看,经过三个主要的科技发展阶段,GDP迅速提高。美国上世纪60到80年代,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其中,互联网相当于一个工业革命,而能源又可能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长期巨大的增长机会,台湾也是一样,现在两岸一起做形成一个互补,存在着非常大的机会。
国内的科技行业商业化历史比较短,现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等市场,未来的照明像LED发展空间巨大,网络、电信也一样。
消费者消费才能带动经济
搜狐财经:在夏季达沃斯的时候,您判断,金融危机将在未来的12-18个月结束,现在时间过去差不多两个月了,你现在觉得金融危机我们应该主要关注实体经济的哪些信号?
刘宇环:因为我不是经济学家,所以没有办法判断经济具体指标。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反应比较快,决策也很果断,实际上我们的外汇储备率2万亿,政府的能力还不错,已经启动了。但改善经济的结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中国从经济结构上是贸易拉动型的,要转成消费型还需要一段时间,美国的消费经济有这个经验。像美国是过度消费、过度信贷,就造成这个问题了,所以要避免走上美国的路。长期而言,中国经济还是在往上爬。
但是你说金融危机是不是需要一年左右?现在担心就是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因为我刚刚到欧洲去,现在物价上涨的都很高,不只是中国,这跟能源、油价等等有关系,现在我就是担心美国的通货膨胀。
搜狐财经:大陆的实体经济您觉得现在起来了吗?因为很多人说复苏基本都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带动的。
刘宇环:还是需要消费者消费,农民很保守,大家都有财富了,本来我很穷,一下有钱了放在银行不动,这是中国人生活的习惯,像年轻人买衣服、买化妆品,而老人就不会,所以这个消费行为还要转变,所以还不会那么快,但找这个方向还是稳健的。
搜狐财经:风投会不会做一些中小企业?
刘宇环:当然会做,我最喜欢的就是做中小企业,前段时间我碰到中小企业协会的副会长,我们谈的很好,而且他们有这样的组织来过台湾,我们公司也接待了,非常好。
以后中国要发展一定要走民营化,一定要做好中小企业,举个例子,马云,他这个概念是以前在硅谷做B2B最好的,99年他跟美国碰这个观念,马云觉得这个观念太好了,他就集中的做,他一直在努力,我觉得未来中国中小企业会创出很多很多巨大财富,所以那时候一定不要退。
搜狐财经:谢谢您。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