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 > 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独家报道

周和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

来源:搜狐财经
2009年12月07日12:34

  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于12月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外交、经济与文化”。 以下是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先生发表主题演讲,演讲主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搜狐财经现场发回报道:

  周和平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尊敬的施荣忻主席、龙永图秘书,各位嘉宾,香港的青年朋友上午好,很高兴受到博鳌亚洲论坛和香港菁英会的邀请,有机会参加在香港举办的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并向大家介绍中国开展非物资遗产保护的有关情况,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论坛以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外交经济与文化为主题,体现了论坛主办者的战略眼光,香港菁英会汇聚了香港各界的青年精英,爱国爱港,关注社会热点,研究传播国情其精神值得称道,正式演讲之前,披露我的生活细节,今天早晨选领带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施主席送给我的领带,一方面说明我对菁英会的欣赏,另一方面我在青年论坛上也感觉到很年轻了。

  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题目跟论坛的主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文化和战胜危机需要信心,文化可以给人以信心和智慧,是战胜危机不可缺少的。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以文化人安天下,几千年来中国民族遇到困难和危机,文化给人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舞人们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既艰难困苦,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文化同样成为中华民族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华文明源源不断,重要的原因是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国文脉,特有中国的文化文明特征,对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延续保持着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时代相承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表现形式,包括各民族载体的语言形式,例如音乐、舞蹈、戏曲,习俗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的植根于民间,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和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无论是价值观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隐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的全球化带来频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全球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很多国家的民族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舞蹈和手工艺逐渐消亡,保存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我国有56个民族,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人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许多文化记忆逐渐淡化,优秀的文化艺术逐渐被遗忘,文化形式在人们的模式中逐渐的消亡,掌握绝活的逐渐消失,以戏曲为例,我国历史上有戏曲有394个,1949年统计的时候还有360个,1982年统计的时候下降到317个,2004年统计时发现只有260个,短短的60年损失了134种戏剧,占到总量的35%,传统的舞蹈20年前舞蹈普查的时候19个省城市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舞蹈有2211个遗产,现在保存的1389个,已经消失的高达853项,消失的遗产占总量的37%,其中例如河北、山西等省份传统的舞蹈已经失传,抢救和保护处于生存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紧迫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民间文化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组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对部分民族民间的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使许多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瑰宝得到抢救,挖掘、整理,大家都熟悉的二泉音乐就是在此时抢救下来的,当时录音的时候还录到了二泉音乐三首歌曲,一个月后找阿炳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阿炳创造的二泉音乐在中华大地传播,在世界各地传播,成为我们的音乐经典。

  1979年文化部会同中国民联等单位进行了调查,2003年牵头实行了中国民族文化保护试点工作,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当时是世界上参与公约比较早的六个国家之一,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通知,明确了保护的方针和政策,这几年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在中国大地兴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内地的使用刚刚开始,2006年网络上有一个热门词语的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之一,近几年来主要的工作给香港的青年朋友进行介绍,一个是开展普查,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家底,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高度重视,有上千万参加了这项工作,通过普查广泛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了保护知识扩大了社会影响,普查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目前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省地图和分卷,便于我们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状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名录体系体现了政府彰显作用,2006、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两批国家级共10大类,1028类,分别是民间文学,孟姜女、梁祝、白蛇传,藏族的格桑、蒙古族等等,古琴、蒙古长调等等,花鼓等、孔雀舞等等、昆曲、东北二人传、传统的体育和杂技等等,少林功夫、斗篷、美术、木板年画。

  传统的记忆:选址的记忆。传统的纺织职染记忆、中医药和针灸等等,民族包括马祖的祭奠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在其中,汉族的春节、端午节等等。各省建立了省级名录,达到了4315项,一些县也建立了本县的名录。

  还有一条重要的工作,认定传承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人传承的,人是活的载体,是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掌握和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保护,也是世代相传的代表性任务。传承人的保护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大家熟悉的很多项目,例如新疆的达瓦孜的踩钢丝的阿迪力就是第六代传承人,这是家传,这种形式是很多的。

  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文化部制定了传承人的认定和办法,2006年公布了三批148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保护人,地方也开展了相关的工作,各省认定的传承人达到了5885人,各省资助长期活动等等活动,支持开展长期的活动。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积淀丰厚特定的保护,促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特定区域,文化部设定了四个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厦门、漳州为主,还有徽州文化保护区、青海的铜仁生活保护区,搞泥塑等活动。

  四川地震后,为了保护羌族文化,特别是地震的灾区和羌族生活区域设立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目前湖南的湘西,梅州和山西的晋州都在设立文化保护区。最近几年加快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登记处设施,这些设施承担着收藏、展示、研究传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场所,各地兴起了兴建场所的热潮。

  合理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传统记忆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能耗低、无污染、见效快、劳动就业密集等等特点,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文化产业,我举一个例子,太行山区的黎城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是布老虎为图案的各种生活和工艺用品,该项目拉动了该县十万人就业,很多地方,甘肃庆阳的香包形成了产业,拉动了三十多万农民的就业,非常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的保护,跟文物是不同的,叫原生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做生产性保护,才可以调动大家的参与,得到传承和发展。

  涌现生产性保护的典型,大家熟悉的广东凉茶采取传统工艺和配方进行生产,进入国家级名录以来,产值从原来的三亿元几年内达到了三百多亿元,五邑的盐场大家比较熟悉制作工艺进入国家名录后销量增加了几十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典型,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融入当代,引起民众的关心关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良好的社会达环境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老字号企业,例如同仁堂、荣宝斋焕发了勃勃生机,将传统文脉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生产型的保护提高民族品牌的影响力。

  温家宝总理有一次到湖南长沙的湘绣厂视察,湘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项目,湘绣厂向有关方面申报专利200多项,意大利很多的品牌找民族企业贴牌,在此背景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型企业也走向了国际。

  积极组织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早的国家,高票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我国积极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又有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包括粤港澳三地申报的粤剧,还有三项积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之前成功申报的古琴艺术、昆曲艺术、蒙族组的长调和新疆的木卡姆艺术,我国加起来达到了29项,世界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最多的国家,而且从数量上遥遥领先。

  积极开展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中不断的推进和完善,指导了保护工作的展开,最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过去都是边缘性的学科,最近几年很多大学和科研单位设置了专门的学科,一批著书专门的推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务院还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以来各地文化部门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论坛讲座等宣传展示活动,利用报刊杂志等媒体集中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工作,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了几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展,展览办到哪里,火到哪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最近,文化部正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宝岛的活动,前不久搞了国风,在台北和台中市演出,台湾正在选举和关注点的情况下,新闻界和媒体反映非常热烈,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传统技艺在台湾的展示,反馈的信息非常的热烈,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地将民歌民乐纳入中小学的音乐课,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积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和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青少年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载体。

  温家宝总理精辟的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净化,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非物质性是文脉,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成,深刻的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种族文化的原创力所在,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民间的传说、音乐舞蹈,大概就不会有茉莉花、梁祝这些文化作品,也不会产生相印象刘三姐、云南映象等艺术精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使命,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香港历来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致力于保护研究,跟内地形成良好的互动。2008年文化部组织上海京剧院和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古琴艺术专家团、福建艺术团到香港学校举办演出和讲座等活动受到香港青年的热烈欢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香港和广东省申报的粤剧和凉茶入选,今年正在申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申报四项,分别是长洲的太平清泉,大澳的龙州,大坑的无火龙等,流传于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香港人民祖祖辈辈的文化记忆,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以建设好,保护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香港特区申报的这些项目,文化部格外的关注,我们要精心的组织,争取更多的项目入选国家名录。

  我热切的希望香港的青年朋友们踊跃的加入到保护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中,为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象远古流通的河,滋养这一代一代的中华民族,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为建设和守护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共同努力,最后祝香港的青年更加朝气蓬勃,爱国爱港,祝香港的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22。

责任编辑:单秀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