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国进民退,中国“国有化”高调疾行 > 国进民退媒体报道

“国进民退”能走多远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鄢建彪
2010年01月07日06:23

  发端于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让沉寂数年的“国进民退”争论再成焦点,需澄清的不只是“国进民退”真假,还应找出导致“国进民退的真实缘由,以及当“国进民退”呈汹涌之势时,民企生存制度走向何方。

  马建堂的误解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列举了几组最新的统计数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国有企业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下降了8.1%,占比23%,而私营企业却增加了3.3%,占比为12.3%。企业数量上,国企为14.3万个,减少了3.6万个;私企为359.6万个,增加了161.4万个。

  基于上述数据,马建堂认为,“国进民退”多是外界虚构。但统计数据却和一年多来的企业并购现象相悖—山东钢铁强行重组日照钢铁、中粮参股蒙牛,近期的山西煤矿整合。

  细加观察,争论其实从一开始就掉入因果错位的陷阱,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年份为2004年到2008年,但国家统计局据此得出的数据,论证的却是2009年所有制企业的发展趋势。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或许可得到答案。至少在国家宏观政策上,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促进国企转制的方向没变,目前的“国进民退”现象,多为地方政府及各部门一手促成,政策在具体执行上的落差再次显现。

  张维迎的不可持续论

  张维迎认为,“国进民退”乃暂时性现象,不可持续。他判断,“国进民退”和金融危机紧密关联,在众多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政府一心助力国企,但作风险也随其伴生。当市场急转,国企在行业中的垄断将变化成一种累赘,从而导致大量坏账产生。

  此外,从目前政府承诺的社会福利来看,将来的财政收入事实上难以支撑。由此,要完成承诺,只能是转让国有资产,将其注入财政收入当中。

  而且,从效率来看,一些国企目前的整合思路以及经营管理,依旧滞后、僵化,当国企的效率无法保证时,另一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将取而代之。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经济改革是不可能转向的。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