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科技·媒体·电信

《阿凡达》背后的产业财团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1月07日00:07
  核心提示:从电影公司到传媒集团,再到产业大鳄,每一部拥有巨额投入的电影背后,都有庞大的产业作为支撑。

  《天神下凡》!

  这是好莱坞电影《阿凡达》的另一个中文译名。如同电影的主角——骑着飞鸟神兽从天而降的潘多拉星人,《阿凡达》从1月4日开始迅速攻占中国的各大电影院。

  这部科幻电影像是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一次巨大赌博,赌注是5亿美元的电影投资,筹码是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的声誉和技术。在过去的三周时间里,《阿凡达》在全球席卷了10.2亿美元票房,福克斯公司的这次豪赌已胜券在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谈到《阿凡达》的电影特效时,肖永亮用了“匪夷所思”4个字来形容,这位华人电影特效大师曾以《邦尼》(Bunny)一片荣获第7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阿凡达》志在树立电影工业的新标准,可能引爆整个商业电影市场的更新换代。”肖永亮对本报记者表示。

  技术推动着电影工业变革,进而改造电影的商业链条,阿凡达可能引领了全新的电影版图。

  卡车司机推着电影工业走

  穿着普通的黑色西服和蓝色衬衫,留着一头乱蓬蓬的白发,在《阿凡达》上映之前,身高188厘米、55岁的卡梅隆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中国。

  这位被称为电影界的“技术偏执狂”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卡车司机。在十年之间,已经完成了两部超过10亿美元票房量级的电影。其主导的《泰坦尼克号》18亿美元的票房至今保持着全球历史最高票房纪录。

  “一个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冒险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混合体”,这是好莱坞对其的形容。

  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卡梅隆曾从大专退学,真的做了一名卡车司机。“我就这样变成了一个蓝领工人,”他告诉《纽约客》杂志,“但我经常以艺术家的方式思考问题,所以我会去练习绘画、素描和写作,思考视觉效果和电影制作方面的问题。”

  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特技设计出身的导演之一。他从“B级片宗师”罗杰·卡曼(RogerCorman)那里得到了人生第一份电影方面的工作——为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战》(BattleBeyond theStars)制作特技模型。

  此后,他便开始了对电影技术的疯狂追逐。从1984年导演《终结者》开始,到《异形2》再到《泰坦尼克号》,他的每一部电影都率领好莱坞的特效技术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十年里,卡梅隆开始自己研发3D摄像机和虚拟摄像技术,并将其运用在十年磨一剑的作品——《阿凡达》当中。

  苦等了十年之后,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再次将宝押在詹姆斯?卡梅隆身上。

  “他向来对科学技术着迷不已,”福克斯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吉亚诺普罗斯这样形容卡梅隆,“不管对方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是松下或者索尼,他都绕过首席执行官,直接和那些穿着实验室大褂的家伙交流,他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核心提示:从电影公司到传媒集团,再到产业大鳄,每一部拥有巨额投入的电影背后,都有庞大的产业作为支撑。

  崇尚完美主义的卡梅隆被同事形容为技术偏执狂,但他的偏执加速了电影技术的进化,进而带动了电影工业的扩张。

  与卡梅隆创建的数字领域(DigitalDomain)公司齐名的,还有《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创建的工业光魔(ILM)公司,《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创建的维塔数字(WetaDigital)公司,这些公司依靠电影特效技术,打造出无数个好莱坞的票房神话,改写了电影工业的生产标准。

  在创设《阿凡达》的赌局之前,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已然胸有成竹,“技术狂导演+特效公司+巨额投入”的模式是逢赌必赢的保证。而这次的《阿凡达》,不仅收获了大量美元,还显示出改写电影历史的雄心。

  梦幻3D:平均票房十倍普通银幕

  雄心已从赌注3D开始。

  这部科幻巨制原计划于2009年5月22日上映,但最终上映日期推迟了半年,圈内有传言说,詹姆斯·卡梅隆是在等待全球建成更多的3D银幕。

  接二连三的数据已经判定了这场赌注的赢家。到目前为止,《阿凡达》北美票房的75%都是由3D影院创造的。

  “IMAX 3D版的《阿凡达》,接下来三天的票都卖光了。”1月4日下午,上海和平影都售票大厅售票员告诉记者。

  所谓3D是指三维图形,相对于2D平面图形而言;所谓IMAX(ImageMaximum),是一种巨型屏幕电影放映系统,相对于普通影院而言,IMAX拥有更高的画面解析度和更好的音响效果。

  《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3D和IMAX的坚定支持者,他曾预言“2009年是3D电影的元年”,“未来五六年内IMAX影院将逐步取代传统影院”。

  卡梅隆的预言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中国3D电影银幕的数量在短短一年内成倍增长。同样一部电影,3D版的票价要比2D普通版高出30%以上。

  以去年的3D电影《地心历险记》为例,它的国内总票房达到了6900万人民币。这6900万,仅仅是80多块3D银幕创造的,平均每块银幕能获得86万的票房;相比而言,票房达到3.2亿的《赤壁(上)》,在全国4000多块普通银幕上映,平均每块银幕的票房只有8万元,3D银幕的平均票房是普通银幕的10倍。

  虽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数字计算,但3D银幕的辉煌“钱景”已越来越明显。

  2009年初,中国大陆一共只有80多块3D银幕;到了8月,这个数字变成330多;而据《阿凡达》的出品方福克斯公司介绍,截至该片上映前,中国内地的3D银幕数量已经增长到730块以上,比一年前增加了8倍多。

  电影院线迫不及待上马3D银幕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带来观影体验的提升,更多是因为每块3D银幕的高额平均票房。

  《阿凡达》的问世让IMAX巨幕影院也看到了更多的市场前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的IMAX银幕数量(含在建)只有十几块,北京有3块,而上海能够放映商业电影的IMAX巨幕只有1块。核心提示:从电影公司到传媒集团,再到产业大鳄,每一部拥有巨额投入的电影背后,都有庞大的产业作为支撑。

  气势宏大、有五层楼高的IMAX巨幕虽然投资高达几千万元,但《阿凡达》的一票难求让中国更多的城市决定上马IMAX影院。来自加拿大IMAX公司的消息称,未来3年内,该公司将加速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影院拓展计划,将在多个城市兴建超过20家IMAX影厅。

  大片背后的产业财团

  大片就是生产力。

  《阿凡达》的技术成功,只是电影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缺少了整个链条的系统支撑,技术也无法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的商业电影与好莱坞存在巨大差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距,主要还是体系上的差别。”肖永亮说。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的肖,曾经和詹姆斯·卡梅隆产生过交集。票房奇迹《泰坦尼克号》动用了众多特效公司,Bluesky是其中主要的“承包商”。1996年,肖永亮正好是Bluesky的总工程师。

  肖永亮说卡梅隆是一位“不可思议的艺术家”,短短十年,《阿凡达》的特效技术已超越了肖的知识体系。肖于1987年赴美国留学,在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以后对计算机图形图像产生了兴趣。“误打误撞就进入了娱乐圈。”

  “电影技术的进步必须靠产业链的财力和实力。”肖永亮在美国电影特效领域工作了十年,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技术的飞速进步与IT科技革命和电影市场同步发展。

  肖对记者举例说,米高梅、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背后是SONY,美国广播公司(ABC)的背后是迪士尼,迪士尼背后又有GE。从电影公司到传媒集团再到产业大鳄,每一部巨额投入的电影背后,都有庞大的产业支撑。

  “大的电影公司的管理者也是金融家,他们对于电影技术创新的风险有自己的商业判断。”愿意承担投资风险,又有背后的产业支持,“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创新因此持续不断。”

  美国的电影特效公司大多由导演创立,只要知名导演振臂一呼,各路资金就应者云集。到目前为止,包括卡梅隆的数字领域公司在内,多数知名特效公司已被大的电影公司收购,而各大电影公司每年的视觉大片又成为这些特效公司持续不断的货源。

  肖永亮想启动中国公司的时候,除了缺钱,还发现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比如特效软件插件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1999年肖永亮曾经回中国想创办一家电影特效公司,“当时的中国也有些风险投资基金,但真正有经验、敢在这个领域投钱的却找不到。”

  目前在国内很少有人做,因为难度大、花销高,并且并没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转了一圈以后,肖永亮决定“还是先从培养人才做起”。

  好在3D电影的蓬勃发展,将观众从蓝光影碟机和投影仪面前重新拉回了电影院,从这点上来说,盗版将难有立足之地。核心提示:从电影公司到传媒集团,再到产业大鳄,每一部拥有巨额投入的电影背后,都有庞大的产业作为支撑。

  而《阿凡达》的出现,让肖永亮觉得,国内的电影技术与好莱坞的差距又被拉大了。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