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商界面孔

评论:塞林格后 谁为我们守望麦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31日09:20
  塞林格走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塞林格可能并非一个熟悉的名字。不过即使不了解塞林格的人,也一定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下简称《麦田》),这本曾经陪伴无数人度过懵懂岁月的书,它的作者,就是塞林格,美国最重要的当代作家之一、本世纪最著名的隐士之一……

  以《麦田》成名之后,塞林格度过了近60年的隐居生活,同样成就的作者,塞林格是作品最少的一个,远远谈不上丰富,遑论著作等身这样的词汇。但即便是这样,这个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在青春少年时读到一本适合他们的书的人,他在世界文学上的影响力也要远强于比他作品更多的人。

  《麦田》中文译者孙仲旭说,《麦田》是一个奇迹,而塞林格只有一个。如今塞林格走了,还有谁能为后来人们守望他们心中的麦田?

  只有一个塞林格

  塞林格出身于纽约一个犹太家庭,曾亲历二战,大学读了一年就弃学。在发表《麦田》之前,塞林格曾是《纽约客》的专属作者,长期只为《纽约客》供稿,这个工作给他带来了很丰厚的收入,使他不至于像多数作家那样经历成名前的困窘。1950年《麦田》发表之后,塞林格一举成名天下知。而《麦田》也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的青春必读书。

  孙仲旭说:“他已将近40年未发表过新作品,但这并不等于人们已经忘了他。从他上世纪成名后的50年代开始选择在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什尔州考尼什镇山区隐居以来,任何关于他的一点点小消息都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这正说明了人们仍是多么关注他,主要原因,便是他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对于这本书,塞林格本人同样也关注异常,他不像其他的作者,一旦小说走红,就开始大卖改编权,各种影视作品乃至漫画等等纷至沓来。自始至终,《麦田》就只有一本书,也只是一本书,塞林格拒绝了所有意图把它改编成其他形式的人,其中包括斯皮尔伯格。他拒绝一些电视、电影、舞台剧甚至有声读物的改编。也拒绝为《麦田》写续集,尽管有人预测仅续集的预支费用就价值500万美元。在塞林格看来,《麦田》只有一本书,霍尔顿也已成绝响,他说“不会再有霍尔顿·考菲尔德。(要么)再看一遍小说。霍尔顿·考尔菲德在那个瞬间已经凝固。”

  只有一个小说,这或许正是《麦田》之所以是《麦田》,而世界上也只有一个塞林格,这也正是塞林格之所以是塞林格。

  梦想开始的地方

  《麦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无可置疑。因为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在《麦田》中找到青春的痕迹和证明。孙仲旭说:《麦田》就是这样一个奇迹,它让所有人在适当的年龄读到了一本适当的书。它是一个青春的纪念,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霍尔顿,他让青少年的那种质问和怀疑得到应有的承认以及发泄。

  对于孙仲旭来说,《麦田》的意义还不止此,因为它还是孙仲旭梦想开始的地方,孙仲旭说:“《麦田》影响了许多代人,于我也有着特殊的意义。16年前,上大二的我从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的原版,一读之下,竟与书里的主人公霍尔顿有息息相通之感,他的愤怒就是我的愤怒,他的迷惘正是我的迷惘,他的欢乐也是我的欢乐。于是萌发了自己重译一遍的念头。托朋友从国外买回原版后马上开始译,译完改完后,又不知天高地厚地寄给了独家拥有《麦田》简体中文版权的译林出版社。虽然当时并未采用,但正是译《麦田》,让我走上了文学翻译之路,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孙仲旭的经历可能仅仅是个案,但不可否认的是,《麦田》几乎对每一个读过它的青年都曾产生过影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很多作家最开始也曾受《麦田》影响至深,比如苏童、王小波等等,以至于有人将《麦田》评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阅读事件之一。可以说,《麦田》确实是无数人梦想开始的地方,尽管麦田并不适合充当这样一个角色。

  中国没有塞林格

  对于《麦田》的影响力,孙仲旭说:“在这本薄薄的小说里,塞林格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正是此书的两大主题,它揭示了"代沟"的存在,高扬个性自由的旗帜。霍尔顿对成年人主宰的世界的反叛,更能让处于此年龄段的青少年产生深深的共鸣,简而言之,这就是"他们的书",所以受欢迎再正常不过。而且,它也不是一本"只破不立"的书,写作时,30岁的塞林格加入了自己的人生经验,通过霍尔顿的老师之口,他引用了一位心理学家的名言:"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原则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原则谦恭地活下去。"而说明塞林格认识到愤怒与发泄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这一点,就会理解为什么在美国有许多地方小图书馆"禁"这本书的同时,许多大中学校仍把它列入必读书单,说明大家对它的价值心中有数,即在宣泄情绪的同时,它也有相当大的建设性作用。”

  而在中国,显然没有像塞林格这样一个人,这或许是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或许是价值观的原因。孙仲旭说:“这些年来,很多中国的青春小说都自比《麦田》,但是时间证明,没有一本书能比得上《麦田》,自然也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塞林格。”

  没有谁像他一样

  珍惜羽毛

  塞林格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是世界范围内名气最大却作品最少的作家,《麦田》成名之时,塞林格仅仅30岁,在此后近60年里他并没有放弃写作,尽管长期隐居,但他确实一直保持写作的状态,但是这些作品却很少被拿出来发表。孙仲旭说:“他对于写作精益求精,宁可不发表也不愿意敷衍读者,像塞林格这样珍惜羽毛的作者是在太少了。很多人一旦成名,不说之前写的全部再拿出来出版,成名之后,那些质量不够的也全被发表,因为有的是人追捧。”

  实际上,至今塞林格出版的书只有包括《麦田》在内的4本,其他3本分别是短篇小说集《九故事》、中篇小说集《法兰妮与卓依》、《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都是薄薄的小册子,字数十来万。封面设计是经过塞林格同意的极为朴素的设计,既无作者照片或介绍,也无一些书上通常会有的广告性语句。

  塞林格从不宣传自己,隐居之后更是拒绝和任何媒体接触,唯一一次被接受的采访是一家学校校报的学生记者。这样的态度实在是大多数作家所无法做到的。

  如今,塞林格死后,按照规律,他的书必将再次大卖,不过发财的只是出版商,和塞林格没有什么关系,想必塞林格生前也不大会喜欢这种局面吧。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