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国进民退”的故事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吴晓波
2010年02月26日10:08

  抗战胜利后的国营化是中国后来制度化国家机会主义的基础,它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之一。

  吴晓波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一个名词在经济界似乎名声不太好,叫做“国进民退”。它指的是,在某些关键性产业领域中,国有资本比民营资本获得了更大的利益空间。有关部门,比如国家统计局、国资委等官员曾专门出面否认有此等现象的存在,这至少表明,大家都觉得这不是个好现象。

  下面说一个类似的陈年往事,以证明它的的确确是一个很不好的、甚至很应该骂粗话的糟糕现象。

  话说1945年抗战结束,百废待兴,国民政府开始接收敌占区的工业资产。在一开始,局势似乎在朝市场化的方向推进。经济部拟定了一份《第一个复兴期间经济事业总原则》的方案,特别强调把国营企事业的范围限定在军工、造币、主要铁路和大规模的能源动力经营以及邮政电讯等若干重要公用事业方面。鼓励私营企业在政府经济建设总计划的指导下发展,并由政府在财政、运转设施等方面给予援助,且在实际经营中,享有与国营企业平等竞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此外还特别强调,在政府供职的人员禁止经营和管理任何在其监管职能范围内的企业。《总原则》在最高国防委员会上表决通过,并公告天下。

  以今读之,这份《总原则》的精神与30多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很有神似之处,甚至在一些表述上都几乎一致。这是1934年之后,中央政府提出的最具市场化精神的纲领性文件。可是,后来发生的情况则是,看上去很美的《总原则》自出笼之后,就变成一纸废文,徒给后人留了一道长长的叹息。之所以会这样,一是顽固的国家主义理念仍是主流,若非决策者的绝大决心,很难被一纸《总原则》否决,二是官僚资本集团已经与国营垄断体系形成了一个制度性的共犯结构,他们成为市场化改革的最大反动力。经济部里的那些书生当然无法与行政院和财政部的宋子文等官商抗衡。

  在宋子文的主导下,一连串以“中国”为名号的国营垄断企业纷纷挂牌诞生:中国盐业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造纸公司、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他们以划拨的方式无偿得到了数以千计的、资产质量最好的资产。

  这些中字号企业中,最典型的是宋子文直接控制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自晚清以来,纺织业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民生产业,而且长期为民营资本所掌控,在这个领域出现了张謇、荣氏兄弟等众多企业家,它可以说是民营资本集团的最后一块阵地。此次,宋子文利用接收的天赐良机,来了一个大抄底,他接收了日资在华的所有纺织工厂,还将上海、天津等地的众多大型华资纺织厂纳入囊中,官僚和国营集团分文未出,一举拿下全国总纱锭的37.6%和全国织布机的60.1%,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纺织工业。

  就这样,在1945年之后,国民政府把接收的敌产归为国有,使资本国家化,进一步充实了国家资本的力量。从产量计,国家资本从此控制了全国煤的33%,钢铁的90%,石油和有色金属的100%,电力的67%,水泥的45%,纱锭的37%,织布机的60%,此外,铁路和银行早已被完全掌握,一个强大而垄断国家的资本主义格局全面形成。统计显示,到1948年上半年,国家产业资本已经占全国产业资本总额的80%以上。

  当代经济学家杨小凯在他的经济史笔记里评论说:“不幸的是,抗战胜利后,这些日本私人资本大多被转化为中国的官僚资本,不但在接收过程中因贪污和不同单位争夺资产而受损,而且以后成为官商不分、制度化国家机会主义的工具……这个国营化也是中国后来制度化国家机会主义的基础,它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之一。”

  所以你知道,“国进民退”为什么那么让人讨厌了吧。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