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部分上市房企业绩黯淡 高地价“挤出效应”浮现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3月04日00:08
  核心提示:在楼市盛况的另一面,是不断上升的土地等开发成本,加上土地监管不断严厉,上市公司的土储也因此难以跟上,影响业绩。不可否认,楼市盛况伴生高地价对一些公司的挤出效应正在显现,上市房企受困盛市并非偶然。

  2009年楼市盛市,但不少老牌上市房企交出的 成绩单却业绩大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上海新梅(600732.SH)成为两市首只发布2009年业绩的上市房企,意外的是,“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0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0%—100%”;另一家率先发布年报的上海老牌国资房企上实发展(600748.SH)同样出现“2009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32.70%”。

  “去年房企的业绩,主流肯定是大幅增长的。但具体公司而言,由于公司资金、土地状况、战略选择以及发展模式的差异,盛市之中的黯然者,也必然存在。”中房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指出。

  上海新梅控股股东上海兴盛集团一位高层则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楼市盛况的另一面,是不断上升的土地等开发成本,加上土地监管不断严厉,上市公司的土储也因此难以跟上,影响业绩。

  盛市中的黯然者

  万科(000002.SZ)刚刚公布的2009年年报如约报喜:实现营业收入488.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3亿元,较2008年分别增长19.2%和32.1%。

  但值得注意的是,万科2008年中期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23.6%,前三季度则为18.76%,就增长速度而言,2009年32.1%提升并不明显。“与楼市销量的增长幅度相比,作为地产龙头去年业绩似乎落后于市场。”一位万科股票的长期投资者坦言。

  上海新梅报告披露,200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924858.15元。对于业绩预减,上海新梅董事会认为,2009年度,上海新梅公司可售房源同比大量减少,营业收入同比相应减少,同时公司所开发项目的部分成本在2009年度完成决算,成本增加。

  相比上海新梅,上实发展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则出乎更多人的意料。在不少投资者看来,完成资产注入和重组后的上实发展,应该逐渐进入业绩快速稳定增长期,而不是在盛市下出现业绩大跌。

  上实发展最新公布的年报显示,2009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减少32.70%,实现营业收入22.73亿元,同比仅增长13.02%,每股收益0.23元,同比下降32.35%。

  上实发展方面把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归结为“2008年转让子公司股权实现收益较多”,不过记者注意到,2009年,上实发展转让子公司同样获得不小收益。

  高地价“挤出效应”

  记者注意到,上海新梅已连续多年没有明显的新增土储动作,一直在“吃老本”,对于这种状况,市场对兴盛集团有意将该上市公司卖壳的消息一直不断,不过公司方面均否认。

  “目前来说,老板并不考虑卖壳,对兴盛来说,做好这个上市公司依然是最主要的。”这位兴盛集团高层表示,资金实力是相对而言的,去年楼市虽然销售顺畅,但地价快速上涨,令一些公司的购地能力大幅下降,上海新梅已多年没有在上海有新增土储。核心提示:在楼市盛况的另一面,是不断上升的土地等开发成本,加上土地监管不断严厉,上市公司的土储也因此难以跟上,影响业绩。不可否认,楼市盛况伴生高地价对一些公司的挤出效应正在显现,上市房企受困盛市并非偶然。

  类似的资金瓶颈也出现在上实发展身上。银河证券报告指出,上实发展目前的财务压力仍然很大,期末负债率高达79.2%,净负债率高达114%。

  上实发展在去年9月宣布,拟定向发行不超过3亿股股票,募集资金42亿元,但到目前为止该方案尚未获得证监会批准。

  对于上实发展业绩下滑的原因,长江证券分析师指出,去年的销售项目毛利减少可能是上实发展利润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该公司去年其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成都、重庆、大理等地的低毛利率项目,对整体利润影响明显。

  模式决定论

  环境、财务状况等客观因素外,控股者的意志也让“上市公司业绩在盛市大涨”难以成为必然。

  陈晟指出,对公司发展模式的选择,成为影响业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某种程度上,一个上市房企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决定了证监会对该公司融资等申请的态度。”陈晟坦言。

  去年开始,证监会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土资源部等房地产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针对房企囤地等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往依靠类似捂地、囤地等模式赢得利润的开发商,必然面临巨大挑战。“保利、万科等企业选择的快进快出模式,目前来看,是被各方面认可并能获得各方面支持的模式。”陈晟指出。

  相反,上海新梅、上实发展以及与之类似房企,依然没有作出对传统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的举动,甚至依然局限于“时间换空间、换增值”的传统模式,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在去年盛市之中业绩逆市下滑,就是最直接的警示。

  2009年,沪深两市涉及房地产的定向增发预案多达75份,其中36份直接与地产公司借壳上市有关。统计显示,去年完成房地产资产注入的17家ST股中,仍有10家前三季均亏损,甚至不如注入重组之前。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