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营销管理 > 管理

孔子不主张以法治国

来源:《新财经》
2010年05月05日14:51

  文/爱新觉罗·启翊

  孔子终其一生在布道,希望能够影响管理者,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伦理关系,实现其以德以礼治国的宏伟目标。孔子的管理哲学在企业管理上,也大有用武之地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任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并历任多国政治顾问,他对治理国家可谓经验丰富。面对多位国君针对自己国家的不同问题,他的回答往往切中要害。

  上述语句的含义是:(在治理国家时,政府)仅仅靠政令来禁止,用刑法来惩治,百姓会因害怕而避免受罚,但却没有廉耻之心;相反,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

  这里,孔子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两个办法,或者说,两种手段。一个是外在的,靠国家这个强权机器制定一套规章制度,要求人民必须遵守,如果违反,就进行惩罚;另一个则是内在的,靠每个人内心的道德修养自我约束,即礼义廉耻,若违背了,自己内心会惩罚自己,让自己心绪不宁,最后改恶从善。

  孔子旗帜鲜明,认为内在的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大到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治理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均是如此。

  法律是机器,道德是说明书

  政令也罢,刑罚也罢,可统称为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要求公民必须遵守的。如果一个人犯了法,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以儆效尤。但是,现行法律存在着一个最大的漏洞,那就是犯法需要证据。如果没有证据,即使有人犯了法,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逍遥法外。而逃脱了惩罚的“罪犯”。甚至还会以挑战法律为乐、为荣——我就是要钻法律的空子,不如此,不能体现我的高明。

  所以,在西方法律之神是一位很矛盾的神,他手里拿着天平,眼睛却蒙着布。在中国,也有一句古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法律制定得再严密,也总能找出漏洞。因为社会在发展,而法律往往是滞后的。有许多实际问题是法律没有办法界定的。比如,安乐死问题,按照法律,不能剥夺一个人的生命。但当这个人无力结束自己生命,而要求其他人帮助他结束生命,这究竟是违法还是合法?再比如,堕胎是否违法?等等。

  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

  1500年之前的欧洲,被史学家定义为“黑暗的中世纪”,但1500年之后,欧洲发展迅猛,并在随后的五百年内,打败了傲视千年的东方帝国。这不得不归功于西方两大文化圈在1500年间发起的两大著名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正是这两大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碎了套在人们头脑中的隐形枷锁。于是,在短短一百年里,出现了牛顿、洛克、伏尔泰这样的思想家,出现了瓦特、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出现了资本主义乃至资本主义精神。这两大运动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法律,另一条腿则是道德。

  法律,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那么,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用道德来使用。道德是使用法律工具的心法。

  如果把法律比喻成一台机器,那么,道德就是使用这台机器的说明书。

  道德的优势是:让每个人自我管理,做了善事,内心有成就感;做了恶事,内心自我惩罚。但道德的缺陷是非强制性的,需要人自身内省。这一点,恰好可以由法律来弥补。两者一阴一阳,一张一弛,正是中庸之道的一种和谐组合。

  “齐之以礼”让员工更敬业

  《战国策》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齐宣王召见本国名士颜斤蜀,说:“斤蜀,走到寡人面前来!颜斤蜀却站在那里不动,说:“大王,走到我面前来。”齐宣王很不高兴,左右大臣更是哗然:“大王是一国君主,而你颜斤蜀却只是个老百姓,怎么可以这样无礼犯上呢?颜斤蜀回答:“我走向前去是贪慕权势,大王走到我面前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做一个贪图权势的人,不如让大王做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这个故事给企业的管理者一个提醒,你究竟是希望以权势来管理人才,还是以自己的道德魅力来管理人才!

  改革三十年,中国向西方学习了若干管理工具,但管理心法没有学来。只顾着拿工具,却忘了拿最最重要的使用说明书。

  而西方向东方学习,从使用说明书到工具,全部都拿了过去,经过研究后升级换代,彻底变成了人家自己的东西。

  所以,中国企业兴起了打卡器、摄像头,严格到甚至是苛刻的管理制度,还有能够把员工“累死”的管理流程。但我们扪心自问,达到我们预期的管理效果了吗?

  中国的许多企业,在学习世界优秀企业时,往往只看到其运用在外部、能够看得到的规章制度(以刑以法)并竞相学习,却很少能够感悟真正让其成就伟业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以德以礼)。所以,中国企业往往在裁员和惩罚方面做得很到位,但真正人性化的体现却看不到。通用电气(GE)成功后,国内企业纷纷学习,但却发现有的企业学得越快死得也越快。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孔子一直倡导“名实相符”的管理原则。

  IBM的创始人沃森当年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要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沃森对待‘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的做法,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者们对待‘资本主义民主’这个概念的做法如出一辙——他创造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证实它能运行。”这是吉姆·柯林斯(《基业常青》的作者)对IBM成功秘诀的总结。

  IBM很自豪,并自信地宣称,一切均可改变,IBM之道绝不会变。

  作为企业,既然成立了,就有了企业公民这个“实”;与“实”相对应的,是这个企业应该承担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如减少失业率,保持社会稳定,创造更多的价值衍生机会等),这就是“名”。保证“名实相符”的是企业的文化,外在表现出来的则是企业的业绩。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理顺组织内部价值观的差异,明确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可以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提升团队士气,这就是“齐之以礼”的“礼”。“礼”的重要作用,就是使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提升整体形象和品牌信仰,通过对内的整合达到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继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道”可以不变,而“礼”可以应时而变,与时俱进。

  如何“齐之以礼”?首先要“道之以德”。必须有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以身作则,并有能力创造一种能够支撑公司永续发展的文化。当年沃森退下来的时候,他留给儿子小沃森的是什么?他留下来的不仅是一家公司,一个总裁位置,更多的是IBM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是“德”和“礼”。

  作为提升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存在于任何企业,只是有强有弱,有优有劣,有隐有显。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在领导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能让弱势的文化变强大,让零散的文化变系统,让优秀的文化变卓越。这时候,组织成员自然能够做到“有耻且格”。

  孔子终其一生在布道,希望能够影响管理者,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伦理关系,实现其以德以礼治国的宏伟目标。中国的管理哲学,一贯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以德以礼,长期效果虽佳,但短期见效甚慢,刚性不足;以刑以法,虽短期见效甚快,但其流害甚大,柔性不足。如果能够把“以德以礼”作为本质,把“以刑以法”作为运用,互为因果,方能建立一个真正和谐的组织。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