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高盛再陷“欺诈门” > 高盛欺诈门分析评论

贪婪总是好的吗?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沈联涛
2010年05月17日10:50

  1987年,好莱坞拍了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名叫《华尔街》。著名影星迈克尔•道格拉斯饰演男主角戈登,一个非常有钱、强势而又冷酷无情的证券经纪人,他在剧中有一句名言是“贪婪是好的”。

  今年夏天,道格拉斯主演的《华尔街2》将与观众见面。读者不必期待《华尔街》的续集。随着美国针对华尔街银行家行为的一系列听证会召开,读者已能感觉到,戈登的形象不再只是电影中的人物,而是真人秀。

  美国参议院小组委员会调查发现:

  第一,2004年至2007年间,一些投资银行家通过将高风险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出售给投资者,获取丰厚的佣金。天真的投资者出于对这些银行家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误以为购买的是上等、安全的资产。

  第二,投资银行家事实上放大了风险。他们把一些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再证券化”,创造了债务抵押证券(CDOs)出售给投资者,他们则通过使用信用违约掉期或指数交易来对冲风险。许多交易员知道他们销售的产品质量极差。

  第三,正是因此,投资银行看空这个市场——在买入相关产品的同时,卖空了更多的产品。这样一来,当CDOs市场突然崩溃的时候,投资银行借助自己的净空头头寸,仍然获利不菲。

  第四,对投资银行来说,为客户服务和自营交易存在显而易见的利益冲突。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许多投资银行并没有告知他们的客户,它们自己也在同一个市场从事巨额自营交易。

  其中,有些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就为一些特殊客户提供了做空机会,投资银行却又鼓励另一些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多同类产品。我想,亚洲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应该仔细审查一下:上述产品究竟有哪些曾经或正在本地销售。

  由于并不知道投资银行家们正在出售的其实是有毒的金融产品,许多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一些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基金公司、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也加入了受害者名单。最终,广大的纳税人和储蓄者不得不为这些损失埋单。

  在一些激进的评论人士看来,这些听证会最终造成了双赢的结局。投资银行家表明了至少自己的行为不是非法的;而参议员们以此为契机,则使金融改革法案更快地得以推进。

  我们应该仔细区分合法行为和适当行为的界限。以雷曼兄弟为例,在倒闭前,该公司通过臭名昭著的“回购105”交易不断粉饰自己的流动性状况。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报告的流动性头寸达到400亿美元,相当部分是粉饰的结果。

  人们对银行家的信任等同于对守卫国门的战士的信任。上世纪80年代,有一本著名的描述公司入侵者的书——《门口的野蛮人》,后来还被拍成电影。这些华尔街的入侵者,在投资银行家的帮助下,充当了破坏长城的匈奴人的角色。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一次听证会中指出,当大型金融机构承担了过度的风险时,一个自然的倾向是把风险转移,剥离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达到金融稳定的目的。问题在于,正是这种思路诱发这次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的重大教训,就是试图把为企业融资和对冲风险提供服务的高风险业务转移到传统银行体系之外,转移到不受监管的平行金融系统。这不仅不会让整个经济更加安全,还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更大的风险。

  如果金融体系的守护者仍然相信“不管代价如何,贪婪总是好的”,那么最完美的金融体系实际上也可能无法起作用。如果整个金融体系缺失了信任和诚实,任何监管体系都难以防范这些新蛮人的侵害。

  作者为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