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发改委严控药价 厂商质疑难断灰色利益链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27日09:07
  因“芦笋片”事件沉默许久的国家发改委,终于祭出了治理药价的利器。

  5月25日,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国家将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降低药价,包括对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对政府指导价药品加强成本审核;建立基本药物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方法。

  “这个声音的威慑力很强。”北京京丰药业总经理陈成龙表示,“如果真的实行开的话,大部分享有自主定价权的制药企业将受到冲击。”

  然而对于发改委这一表态,记者多方了解下来,质疑的声音却大过肯定。

  调价空间有限

  发改委的上一轮大规模药品调价,还是在2007年5月份。最后一批260种药品调价完成之后,发改委宣布:从2006年开始进行的7批、1500余种药品价格调整基本完成。今后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重新核定药品价格。

  发改委原定每两年进行一次价格调整,至今调整窗口期早已过去,但新一轮调价却毫无风声。

  “这可能是新一轮调价的前奏。”一位医药分析师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发改委就想打自主定价品种的主意,但迟迟没能启动。”

  所谓自主定价的药品,主要是指进入医保范围却没有在限价之列的药品,在国家《药品政府定价办法》中,对西药品种叫单独定价,中药叫优质优价。陈成龙介绍:“企业自主定价之后,一般要经过发改委的核价。但一些新药和用量较少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企业报价,发改委核准认可。”

  自主定价药品或有技术优势,或独家生产,因此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这其中大部分是外资企业的原研药和刚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品。发改委第17次药品降价时,0.5g的头孢曲松钠最高零售价是5.9元,但作为原研药品的罗氏芬则要55.2元,两者相差9.36倍。

  然而经过多轮调价之后,除了少部分原研药之外,大部分药品都已列入发改委限价范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享受单独定价的只不过一百多种产品。”

  去年年底,广东省物价局公布的药品差别定价目录或许能说明问题。纳入政府限价管理的2889种药品之中,只有36个品种享受单独定价待遇,且主要是专利药、国家保密处方药以及新型疗效药等。

  上述人士称:“广东是全国的差别定价试点地区,但省里对单独定价额卡得太低,我知道的就有38家企业放弃参与,最终只有27家企业实际通过。”

  不参与政府限价,意味着基本失去医保支付市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宁可让出市场也不让价,或许也是无奈之举。

  陈成龙表示:“很多药品售价并不高,仅十几块钱,在多轮降价中已经基本无利可图。但作为独家或小规模使用的品种,又不能完全停产。对这些药品的保护力度显然不够。”

  发改委提出,对自主定价的药品,物价主管部门将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研究制定牟取暴利的界定标准。一位外资药企人士认为:“这样的界定标准最后只能是一刀切,限定一个盈利范围。这样粗放的解决方式不利于药价的调整。”

  利益链条难断

  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之前的2007年,国家药监局曾组织过一轮10家企业、18个品种的限价试点。参与试点的山东方健制药办公室主任申玉显曾告诉记者,物价部门驻厂一周,彻底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最后才对产品价格作出规范。“可以说,同样工艺下如果售价比我们更低,那肯定是掺假了。”

  然而,发改委面临的难题是无法对每家企业做这样的调查,即便是仅有的几十家涉及自主定价的企业。

  首先会遇到的就是外资企业定价难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我曾做过30个药品外资与国产价差比较,外资药品比国产的平均高出2.54倍。外资药的价格就很难调查清楚。”

  但外企也有自己的苦衷。上述外企人士表示:“尽管大部分外企药品价格远高于国内,但外企在引入药品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是国内无法想象的。我们做过统计,一个药品进入中国,起码要10年才能开始盈利。”

  从生产成本出发的调控难度极大,那使用环节呢?陈成龙就认为:“药价虚高和招标环节或多或少都有联系,但这是最难斩断的利益链条。”

  以曝光的芦笋片为例,出厂价15.5元,进入湖南省招标时价格已是136元。中间的差价除少部分归流通企业之外,大部分是给医院医生的灰色部分。

  而这一次发改委明确表示,物价部门将严格核实药品出厂交易价格,严格审核成本费用明细,防止企业虚列成本,虚报价格。 “国内企业的药品出厂价是很不透明的,如果发改委下决心动这一块,那么先死的肯定是大部分医院和医生。”上述外企人士认为。

  “高价驱逐低价”的药价怪圈在国内存在已久,参与招标的机构往往会把各类公关成本加入报价中,这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发改委将招标价、市场价作为国家指导价进行推广,无疑是将这种公关成本合法化。

  但真正拆穿这一利益链之后,面临的将是公立医院的补偿问题。上述外企人士称:“如果医疗市场放开,医院医生可以通过别的手段保持现有利益。但在医疗服务市场不可能放开的情况下,企业肯定是会逐利的,这样的问题没法根本避免。”

  因此,很多药企老总在接受采访时都认为:“这次发改委的高调更多是表现一种姿态,不会有更多的举措。”

  陈成龙认为:“如果发改委真的想进一步降价,我觉得分类别、分价格阶梯地圈定降价范围,或许也要比现在这样泛泛的做法要好很多。”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