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营销管理 > 营销 > 中国中铁二局成立60周年庆典 > 背景资料

建筑公司:冲破风雨再扬帆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06月12日10:37

  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中铁二局建筑公司,见证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在赢得无数荣誉后,建筑公司为寻找新时期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特别是最近十年,在阵痛中摸索前行的艰难,让每一个建筑人刻骨铭心。回顾这段历史,收获最多的,正是所经历的那

个曲折而艰辛的探索历程。

  雄关漫道写风流

  建筑公司创建于1950年6月15日,六十年里转战南北,在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留下了英勇奋战的光辉足迹。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建筑公司,几乎参与修建了新中国每一条铁路干线,共修建车站250余个近40000平方米。先后曾派遣人员参与越南、柬埔寨、老挝、伊拉克、尼泊尔等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后,建筑公司以惊人的魄力勇闯经济特区,在深圳、珠海、厦门、东莞等城市留下了勇于开拓的足迹,成为内陆建筑企业勇闯沿海经济特区的先行者。参加了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建施工和20余条铁路主干线车站房建工程建设,共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50万平方米,承建了一大批在国内均颇具影响的“高、大、难、新”标志性建筑,为我国城市建设和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破困局

  跨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浪潮对这个老牌建筑企业造成巨大冲击。职工数量庞大,机构臃肿,负担沉重,企业发展步履维艰,领导班子开始思索路在何方?

  2004年,是建筑公司近十年改革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领导班子对建筑公司当时的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外壳虽在,但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却犹如一潭死水。只有揭开伤口,重新缝合,才能让企业重获新生。

  为扭转被动局面,建筑公司从分公司职能转换作为改革试点入手,拉开了体制改革的大幕。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公布《公司本部、社分中心、已定编定员分公司机构改革与调整方案》等一系列改革办法,正式启动机构改革工作。这次改革,使本部、社分中心科室减少了13个,减幅为50%;本部、社分中心、定编定员分公司的460人中,共有76人竞聘上岗,其余落聘人员或进入新组建的项目部、收尾组,或分流进入人力资源中心;建立了“末位淘汰制”,每年对公司本部综合排名靠后的8%的员工实行淘汰。为缩短管理链条,简化管理程序,取消多个分(子)公司;为适应客户需求,成立客户服务部;为突出成本控制及法律风险控制,明确并强化“成本管理部”、“法律合同部”的成本控制和法律风险防范职能。通过改革,建筑公司真正建立起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动力机制和制衡机制,激发了广大员工创造业绩的强烈愿望和内在潜能。

  同时,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拿到工程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放平心态参与竞争。提出“抓经营、拓市场,务企业生存之本”的发展思路,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航标。一场场艰苦的谈判,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建筑公司开始了拓展生存空间的艰辛求索。2004年,一举中标合同总价为4.5亿元人民币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达城市广场项目。这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项目,成为建筑公司彻底扭转经营工作被动局面的开端。之后的数年,建筑公司取得总承包资格的工程越来越多,并通过精益求精的施工态度和一流的施工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信任。

  管理提效益

  要想发展,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再也不能满足当下的实际需要。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牛鼻子”,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紧紧把握效益这个“主旋律”,才能弹奏出和谐美妙的强企乐章。从改革之日起,领导班子就苦苦寻觅“练内功、抓管理、求效益、保稳定”的良方。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制定了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改进,才能有进步和突破。通过认真学习一流企业管理技术,拟订一系列“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办法与措施,形成一套现代管理制度,并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补充、完善,使之成为管理中的圭臬。

  面对无处不在的市场风险,建筑公司一方面认真研究市场关系,不断加强学习,健全制度,转换机制,另一方面以信息化为手段,加强财务资金、物资采购和劳务用工的集中管理,切实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同时严格规范“标价分离、包干基数、风险抵押、过程控制、超额分成、兑现及时”的项目目标责任承包模式,明确公司与项目的责权利关系。执行预算分析制度,及对资金高度重视,严格管理,企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在成本管理中,建筑公司从细微处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节约成本的细节,不断提升着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控制,逐渐杜绝项目亏损,提升管理效益。同时,在项目收尾管理工作中,抓住以往薄弱环节,及时搞好收尾项目清算,企业双清工作成绩显著。

  在信息社会,信息的沟通、共享机制的建立和良好运转,对企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举足轻重。建筑公司通过及时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形成了系统有序的基础数据库,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同时,通过加强信息交流,推动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人才添活力

  人才是企业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根据公司2006—2010年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战略,建筑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下功夫,一方面分流部分合同到期且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另一方对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明确了每年引进60多名应届大学生的目标。

  建筑公司牢固树立起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并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以“人品好、有能力、群众信得过”为标准,在加强两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认真处理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盘活人才、储备人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和潜力。通过整合资源,精简队伍,加强培训,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建立公司技术管理核心人才库等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现有的人才优势,提升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打造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团队,增强了发展后劲。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战斗力强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逐步建立成型。

  文化育和谐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建筑公司把“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光荣,在生活中感到幸福”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并围绕这一核心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

  内聚人心,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抓落实,做到企业发展依靠职工群众,发展企业为了职工群众。外塑形象,不断增强企业自强自律意识,以优良的业务素养、工作作风、产品品质、精神风貌赢得合作机遇、取得市场信誉。

  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筑公司抓住了营造“合力”这一核心因素。“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是建筑公司企业为实现合力提出的口号。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公司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带头,努力营造和谐企业氛围。力求让每个员工找准位置,明确责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团体作战观念,努力打造出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提供坚强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公司还努力对其方向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尽力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其转变为企业的内在气质,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的内在活力和精神能量。

  踏上新征途

  从2004年开始,改革成果初步显现。施工产值从2003年的4.9亿元突破到2009年的10.1亿元,员工收入也逐年递增。一串串飙升的数具表明,从不放弃的建筑人正一步一个台阶地朝着一流施工企业的梦想迈进。

  北京丽江新城、武汉赛洛城、东达城市广场、内蒙古大学城、花水湾温泉大酒店、中铁名人大厦、青藏铁路、榆神高速公路、成灌高速铁路、新北川中学……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点亮了建筑公司的世纪征途。2009年9月25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到建筑公司施工的新北川中学工地上看望在建员工,他三次称赞:“中铁二局是能打硬仗的队伍!”并提出了干工程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是对建筑公司的激励,更是要求。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昔日的国企劲旅正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时间跨入2010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建筑公司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在不设候选人的情况下,建筑公司直选产生了第三届“两委”领导班子。党代会集中全员智慧制定了《建筑公司2010-2014年发展规划》,展望了未来5年的宏伟愿景。明确了五年新签合同总额65亿元以上,完成企业营业额60亿元,投资回报率不低于17 %,在岗员工收入达到同行业较高水平,力争年均收入增长10%的新目标,并制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目标实施途径。

  从2004起,为探索正确的发展方式建筑公司整整花了六年。六年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力补潜亏,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冲破风雨,建筑公司将再次扬帆启航,踏上新征程,实现新腾飞。

(责任编辑:丁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