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低碳转型的“自愿性”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7月20日00:03
  低碳转型对中国来说其实是一种内生需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做出的自然、自愿的选择。

  中国目前已晋身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造成:

  一是资源禀赋结构。中国的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70%,如果把能源比作“工业粮食”,那么煤炭可以归入“粗粮”范畴,燃烧煤炭产生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要比燃烧同等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产出高近30%和70%。这种能源消耗结构客观上决定了中国的高排放现状。

  二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当前国际产业链分工中,中国作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在整个制造业体系中承担“最苦”、“最脏”的工作——位于“微笑曲线”产业链底部的生产加工环节,而这一环节正是制造业中消耗资源最多、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最大的一个环节。由此,中国不但成为了一个制造大国,也成为了一个排放大国。

  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产业国际分工大家庭中,欧美发达国家好比家庭中五六十岁的老人,经过长期发展,他们掌握的技术已很先进、能耗也低,不用再干重活,排放自然也少;而中国则不同,中国如同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大家庭中承担壮劳力的角色,干重活多,吃的也多,且还多是粗粮,排放自然也就高。

  反过来说:有谁愿意一辈子干粗活、吃粗粮呢?所以当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之后,经济转型是必然的,走低碳转型之路一定是中国所做出的自觉选择。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中国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国的万元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

  过去几年中,中国加速节能减排促进低碳转型方面的进程已明显加快: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2006年到2009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6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000多万吨、炼钢产能6000多万吨、水泥产能2.1亿吨,形成节能能力约1.1亿吨标准煤;在节能增效方面,2009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14.38%,相当于少排放近9亿吨的二氧化碳;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2009年风能装机总量达到2.58万兆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16.28%,居世界第二位;累计光伏发电305兆瓦,比上年增长了110%等。

  中国所取得的这些成效殊为不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还有上千万的贫困人口,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仍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在这种现实状况下获得如此大的节能减排成就,充分显示出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负责态度。

  正如温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所强调的: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还可以发现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所坚持的态度其实由来已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后来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现在的发展低碳经济,其实中国政府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核心宗旨都是倡导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和保护环境,建立人与环境间的和谐统一。

  中国今天所走的这条低碳之路,是当今政府治国理念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在自觉自愿情况下所做的一次智慧选择。

  (熊焰: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