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安永离职成风 “四大”业绩首度下滑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珏
2010年07月22日09:52

  “安永辞职的现象特别严重。我所知道的有一个组就走了不少人。大家普遍觉得干着没意思了。这一年安永在国内的业务下降确实挺大的。”袁义是一个在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下简称“安永”)干了三年的老员工,毕业后就到安永工作,经历了安永从巅峰到困局的全过程。对此

,时代周报记者联系采访安永的合伙人王海瑛时,她表示自己准备上飞机了,不方便接受采访。

  不只是安永,从整体总收入来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下简称“四大”)遭遇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年收入的首次下滑,而国内所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究竟是什么使得曾经高贵而神秘的“四大”面临如此的困境?

  安永的困境

  袁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安永在2008年做的IPO业务特别多,很红火。那时安永找了一大批人进来,扩张太快,结果到了2009年时必须把一大批人裁掉。2009年时为了拉一些新客户和维持以前的老客户,就把以前的服务费全部都减了20%-25%,导致了现在有些企业虽已从金融危机中恢复,但我们目前提供服务时只能以打折后的价格报价。因此服务费涨不上去,收入自然要减少。”

  为此,2009年安永在中国的收入下降幅度达到了27%,在“四大”中排名末尾,而在2008年时还以27亿收入位居“四大”中的第二位。2009年,安永开始实行变相休假。袁义说:“2009年6月份就推出了有30个工作日的休假机会,如果全休掉就算25%的工资。虽然名义上说是自愿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每个组的组长,都会要求底下的员工把休假日程安排好,也就相当于变相的降薪,很多人都有抵制情绪。”

  “在2009年时 ‘四大’都有降薪,但在安永一年下来实行了各种降薪制度后,平均每个人下降了23%左右。普华永道中天(下简称“普华永道”)最高,是25%-26%,安永降薪幅度仅次于普华永道。但普华永道在2009年10月就停止了一些降薪政策,恢复起来比安永要快一些。” 袁义进一步解释,以前每年我们要涨薪时有可能达到20%-40%。去年包括各个等级的安永员工涨幅只有2%左右,就在100块到1000块之间。

  在袁义他们所,新人进来第一年是5500元左右,第二年是7300元,第三年是11000元,基本都是按照这种等级涨,因此很多人就愿意来“四大”。但是从去年开始,第二年只涨到了5700-5800元。导致了一大批人都辞职。像袁义这样干了三年的员工应该是拿11000元左右的,但他目前的薪水离这个数字还差得很远。在袁义看来,安永走这么多人和管理混乱有关,大部分资深经理都走了,公司却没有作出任何挽留的态度。很多资深经理手上都有很多固定客户,在重新签合同时就不一定能拿到这些合同了。

  此前有媒体报道,安永已退出建行的外部审计师竞标。“我在安永呆了快三年,肯定要走的,有可能去金融行业或者银行吧或者自己干。”对于在安永的未来,袁义早就不太看好。

  “四大”业绩下滑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百强共实现收入206亿,比2008年增长了3%。其中“四大”总共实现收入近91亿元,占百强总收入的44%。而在2008年,“四大”共收入103亿,占百强总收入的近52%。

  这是“四大”自进入中国以来,其收入和市场份额出现的首次下滑,其中,普华永道以25.78亿的收入名列第一,但收入较上一年度下降了6.41%。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下简称“德勤”)的收入下降了5.14%,而安永的下降幅度达到了27%。

  曾经高贵而神秘的“四大”为何面临如此的困境?袁义解释,“其实下降不仅仅是安永才有的,整个‘四大’都有下降。从我们统计全球的数据来看,安永2009年比2008年全球范围的收益少了7%,不过全球范围少得最多的是普华永道。” 袁义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下降的原因其一是因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后国内IPO暂停后,对审计这方面来说影响是非常大。其二,“四大”的费用很高,由于金融危机企业不愿花大价钱来雇 “四大”帮忙报税。因此税务这块业务也是有所下滑的。

  众所周知,IPO项目是“四大”的主要收入,拿到一个IPO项目可连续两三年获得稳定的审计大单。“一开始‘四大’各有自己的专供业务和目标群,但现在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也有冲突。”一位来自毕马威华振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其实,‘四大’之间一直在相互争客户, 2009年竞争尤其激烈。为了争夺同一个客户,拼命地降低服务费,从而导致价格恶性竞争。”袁义解释。

  国内所的“崛起”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下简称“国内所”)在总收入和市场份额上的显著提高。其中中瑞岳华以8.7亿的总收入蝉联国内所首位,较去年增长了4%。立信、信永中和位居其后。

  此外,总收入在3亿以上的国内所,2008年只有3家,而2009年已经达到12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公司上市时就选择了国内所,因为觉得国内所更了解国情,更容易沟通,服务也做得更好。”“这几年,国内所扩张得很厉害,也收购了一些香港的事务所。国内所经过这么多年成长,确实发展很快,加上国家也有所扶持,同时人工成本相对‘四大’来说要低,因此还是很有优势的。”一位“四大”的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著名的财务专家夏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国内所的性价比比较高,业务上升得比较快。而且在中小板和创业板IPO方面“四大”做得比较少,他们一般都做的是大盘股。这段时间大盘股IPO相对较少,再加上国外所的性价比比较低,因此造成‘四大’业务量的下降。”此外,“四大”的品牌在国内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国内公司来说,价格还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国内所和“四大”的审计前期影响其实区别不大,目前也未形成这种品牌的心理效应。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