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银行违规揽储为何屡禁不止

来源:《新财经》 作者:李 研
2010年08月04日17:14

  去年的“放贷潮”导致各大行今年信贷吃紧,而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更是收紧了货币流动性,进而引发银行间存贷比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因此,储蓄存款如今成了各大银行的香饽饽

  银行违规揽储为何屡禁不止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是近年来全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银监会对此也是三令五申,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违规经营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这样的违规行为,究竟是少数银行和分支机构的个案问题,还是商业银行业的普遍现象?在违规现象的背后,还潜藏着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这种情况对金融活动参与者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新财经》记者走访了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大街的多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

  违规揽储,花样别出

  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利率制度,由央行制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明确规定禁止银行擅自提高利率揽存。但是,各银行的执行情况又如何呢?

  为揽储,好礼相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10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1年为例,各家银行推出了五花八门的积分和赠礼活动方案,除2.25%的年利息外,在光大银行,储户可额外获得一张面值218元的光大商联卡;在兴业银行,可额外获得不锈钢折叠衣架一套、苏泊尔电饭煲一台或“好神拖”一把;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在6月15~17日期间推出了“粽情端午,分外有礼”活动,凡在活动期间办理积分业务的客户可获得双倍积分,因此,储户存款10万元,可获得20万存款对应的积分,并换取相应礼品高级保温电热壶一套。

  赠金返利,争打擦边球

  除上述五花八门的赠礼之外,深圳发展银行还推出了“金抵利”赠金活动,96000元人民币定期存款1年,不向储户支付利息,但是直接赠送10克金条一块。

  浦发银行推出的“汇理财稳利系列”理财产品,1年期产品每10万元最高升息400元。

  “6.30”大限:存款高息,赎回遭禁

  “听朋友说5月底,某银行出价4.5万元要他存入3000万元一天。我这里有30万元,跟银行谈可能较难,想约10个人每人30万元,月底时叫银行出钱给我们,有人感兴趣否?”这是5月份在温州一家论坛里出现的集资信息。

  天津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公司与其主要贷款银行之间有口头协议,每逢季末、年末,如果银行有需求,就将企业账上资金借一部分给银行,用来“冲时点数”。这个时候,“利息相当于平时的数十倍”。

  特殊时点,存款有高息,取款可不容易。6月30日上午,天津的投资者李女士准备赎回在某银行购买的“日日盈”理财产品,以便认购新股,不料网银操作失败,屏幕上给出了“本日巨额赎回,后续赎回停止”的提示。李女士旋即就此向该银行客服部门提出质疑。银行方面表示,该款理财产品有每日净赎回不超过上一日总规模15%或20亿元的限制,否则,银行有权暂停后续赎回。

  存款高息,赎回遭禁,大限之期,银行揽储方式也不再“绅士”。

  “饮鸩止渴”,各方“有话说”

  送礼品、返现金、赠金条,银行揽储还真有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味道。

  天津市银监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为了吸引储蓄变相提高利率,是一种违规做法。既然明知违规,银行为何还要一再铤而走险?

  商业银行:“存款年”,我们也“差钱”

  记者首先联系了处于风口浪尖的渤海银行。6月初,记者向渤海银行发出了书面采访提纲。3个工作日后,银行办公室负责新闻宣传的一位女士婉转回应记者:“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个选题)能不能不要做了”,“最好不要提到曾经和我们联系过”。

  而该银行一位接近董事会的员工告诉记者,对于监管处罚,银行方面非常重视,下发了专门的内控整改文件,并通过制度和汇报线的调整,加大自查自纠力度。记者特意走访了位于天津市内和开发区的多家渤海银行营业网点,有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此前确实有过存款赠礼活动,不过现在已经取消了。

  但面对记者的采访,银行方面却显得遮遮掩掩、顾虑重重?究竟还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明知“风声”紧,仍然“铤而走险”,主要是由于贷存比的压力。出于风险防范的需要,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在今年6月底之前,将贷存比降低到75%以下。该人士透露,各家银行为达标而悄悄开展的“揽储大跃进”,远远超过记者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

  “去年是鼓励银行开展贷款业务,今年则定义为‘存款年’。”上述人士称:“我们不但给一线业务人员下达了存款指标,对管理员工也召开了专门的营销动员会,对带来大额存款业务的员工,根据日均存款余额进行返点,比例一般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

  这位人士进一步解释,严格控制贷存比指标上限,意味着银行面临更大的吸储压力。如果不能吸纳充足的存款,要想达标,就只能收紧信贷规模。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赚取存贷利差,货款规模减小,将带来总体收益的减小,通俗地说,银行业可能变穷。这是银行铤而走险的真正原因。

  金融学者:“吃利差”,已然“捉襟见肘”

  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张建则调侃道,幸好贷存比指标考核的是时点数,这样,各个银行东拼西凑,在考核日当天进行资本大挪移,还能勉强实现达标。如果要求按照日均存款余额来计算,银行可能就真的无计可施了。他指出,大肆揽储颇有一些“饮鸩止渴”的味道,因为存款的大量增加,意味着银行经营成本的上升,如果不能有效运用这部分负债,可能导致收益率下降,甚至形成负收益。

  张建博士认为,以指标“合规”为借口的揽储“违规”,本质问题出在单一盈利模式上。目前,我国内资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款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存贷利差收入在银行总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九成左右。单一盈利模式,带来的是贪大、求大和强调规模。一方面,在产能过剩或风险较高的行业依然盲目放贷,增加了不良资产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监管达标的要求,使中小银行面临很大的吸储压力。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今年初的光华新年论坛上也坦承,现在中国银行业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 “利差收入高,管理粗放,成本高”,未来银行业面临盈利模式转换的新考验。

  对此,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胡怀邦给出了解决之路。他强调,我国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突出中间业务的战略地位,加大对中间业务开发的投入,开发适合我国开展的创新中间业务,拓展较强增值空间的核心业务,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和考核力度,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以较少的资本占用促进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老百姓:一辈子的辛苦钱,应该怎么存

  在一家银行营业网点外,记者遇到了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市民张女士。

  “我刚办完退休手续,三十几年的公积金、保险都到账上了,一共有几万。股票不敢买,基金跟着股市跌,存钱利息赶不上通胀,所以我来银行问问,一辈子的辛苦钱,应该怎么存。”

  通货膨胀,这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词汇。可现如今,已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张女士的困惑,也反映出了人们在投资理财方面的普遍困惑,也使记者意识到,揽储那点事儿,不仅让银行“一声叹息”,更与广大普通百姓“息息相关”。老百姓的钱得来不易,对资金的保值、增值是最朴实的要求,银行岂能置身度外?

  金融稳定,关乎民生。监管层的调控,学者的思考,舆论的关注,出发点应该是一致的。对银行业来说,如何尽快转变单一经营模式,加快拓展中间业务,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与经济同发展,与百姓共收益,才是实现长期稳定经营的不二法门。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