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聚焦人民币升值之争 > 人民币升值分析评论

人民币汇改,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来源:《新财经》
2010年08月04日17:20

  人民币汇改五年来,不但遭到了国际市场的指责,也遭到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质疑。重启汇改,至关重要的是,应该把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告诉别人,用清晰的参数说明人民币浮动的弹性

  人民币汇改,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文/本刊记者 李 斌

  就在G20多伦

多会议开幕前一周,6月19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改重启,是应对外部压力和推动内部改革的双重选择。自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改曾一度停滞,并退回到汇改之前的单一美元货币制度。一年多来,人民币汇改被国内专家称为“汇改的一大败笔”。

  从今年年初开始,美国国会就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并要求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之列。与此同时,中国也作出了强烈反应,不会屈从于任何压力。尽管人民币汇改重启被视为对国际压力的一种回应,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本身符合中国发展的长远利益。

  时至今日,人民币汇改整整五年,重启后的汇改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改革?汇改后,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影响?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如何解释?针对上述问题,《新财经》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

  人民币升值不是汇改的必然结果

  《新财经》: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从2005年7月开始的,这次为什么叫做“人民币汇改重启”?此时启动人民币汇改的背景是什么?

  谭雅玲:我不同意“人民币汇改重启”的说法,央行发言人的表态,并不代表人民币汇改的重启。事实上,人民币汇改自2005年7月21日宣布到现在,一直在进行当中,只不过是因为西方的金融问题给人民币汇改带来了阻力。央行发言人这次的重申,第一,强调了汇率机制的形成是一个必须做的,并不断完善的过程;第二,强调了人民币走势应该是双边的;第三,强调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央行强调的这三点,都是希望人民币更加市场化,人民币汇率不能总是独立走势。之前,西方的高端制度和霸权制度,使人民币汇改退回到了只盯美元的单边走势,这是汇率改革的失败。从现在开始,人民币还是要延续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

  陈凤英:说“人民币汇改重启”也不错,毕竟从2005年汇改到2008年9月雷曼倒闭这段时间,中国实行的是一篮子货币制度,这是事实。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汇率变动太大。在国际市场处于复杂阶段的时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保护国内经济的稳定,对中国、对世界都是有利的。

  另外,人民币汇改可以推动国内的各项制度改革,汇改也是一种机制。比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也完善了相当多的法律法规,这是一个推动。在加入世贸组织的五年过渡期中,中国的法律理顺了很多,贸易、国际规则也在变化。人民币汇改的重启,也可以推动国内经济的转型。

  《新财经》:人民币汇改是否就意味着人民币一定会持续升值?这与之前中国一直坚持的人民币不升值是否矛盾?

  谭雅玲:人民币升值并不是汇率改革的必然结果,人民币升值与技术有关系,技术背后的控制力和决定权在美国。因为美元在贬值,人民币必然升值,这是逃脱不了的。美国用了一年半时间来铺垫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在6.82这个价格上稳定了一年半,这也让大家一致认为,人民币重新回到了单一美元时期。

  但这个价格是美国决定的,美国特别懂得技术规律和市场因素。所以,现在又用技术和市场为再次推高人民币汇率做准备,而中国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多国内的舆论导向依然在国际舆论和美国因素的绑架之下,没有自己的分析和论证,没有好好研究一下国际舆论背后的利益在哪儿。

  陈凤英:汇改后,无论人民币汇率是涨还是跌,都是在跟国际价格接轨。人民币一直盯着美元浮动,是一种被动的变动。货币的价值要体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一个国家的价值,如果中国的竞争力上升了,中国人可以用更少的钱买更好的国际产品,享受更好的国际服务。我们可以去国外旅游,让孩子去接受国际教育,促进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把我们的孩子给教坏了。汇改可以让中国走向国际高端,包括技术问题、竞争力问题、教育问题,等等,都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左小蕾:人民币汇改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人民币升值联系起来。一段时间,人民币盯着美元走,没有升值。现在人民币汇改重启,让人民币不再盯着美元,好像都不可能。

  汇改还是应该增加汇率的弹性,从近期看,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还是不明显,因为单边升值的情况还是对准美元。其实,我们应该综合地看,看欧元兑美元的变化,看日元兑美元的变化,还要测试一下一篮子有效汇率有什么变化,这才能看出人民币汇率有没有弹性。

  一篮子货币要有权重

  《新财经》:人民币汇改到今天刚好五年,您认为之前的汇改有哪些不充分或者失败的地方?这次重启汇改应该吸取之前的哪些教训?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更充分的改革?

  谭雅玲:我之前说过,人民币汇改是一次败笔,因为从2009~2010年期间,人民币汇率又退回到之前我们放弃的单一美元上。金融危机这一年多来,中国一直在推人民币国际结算,自认为很成功,其实不然。第一,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推人民币国际结算,很多国家肯定愿意接受;第二,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定价指标还是美元,所以,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万一人民币贬值怎么办?政府的政策框架有组合吗?一旦人民币贬值,就意味着中国在自我否定自己的制度,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退回到单一美元定价其实是一个路径。

  汇改五年中,很多改革只是口号和宣言,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多制度的变革都不是自己主张的,而是外围环境压给我们的。汇改失败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权重,只有框架,一篮子货币的模式在哪?美元的权重占多少?欧元和日元的权重占多少?还有与中国周边贸易紧密相关的韩元、泰铢,等等,这些货币权重是多少?应该把这些都告诉市场,这样,大家在做交易的时候就有一个清晰的参数。

  陈凤英:之前的人民币单边汇率机制是不好的,人民币一升值,热钱会进入中国,各种投机也会增加,对中国、对世界都不是好事。另外,人民币的市场化应该是市场的巧妙运作与政府政策的结合。比如,美元从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期间是升值的,其实就是美国政府的运作,美国想让国际货币进入美国市场,来填补美国的巨额债务。所以,汇率逐步市场化的同时,也摆脱不了政府的烙印。

  中国的汇改应该是我们自己主动的、渐进的、可控的,这是汇改的原则。目前,国际市场还不稳定,后危机时代会有很多现象出现,西方主权债务问题可能会引起汇率大幅度的变动。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扩大浮动肯定是不行的。或者说,我们现在要放弃哪个货币也不太可能。全球都处于调整过程中,中国也在调整内外失衡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货币结构肯定也要发生变化。毕竟,2005年之前的世界是以西方为主,而现在是东西方共识,人民币不能总让美元来左右,这是未来的趋势,一篮子货币一定要逐步拓宽,要有一个市场参照,不能总是单边的。事实上,货币政策也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之一,增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是我们汇改的方向。

  左小蕾:如果真想引导大家对人民币汇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该有一个一篮子汇率总体的有效汇率,不仅仅是单边汇率。这样才能有说服力,也可以对美国人施加压力。美国人成天要求中国汇率机制改革,要求人民币有更大的灵活性,其实就是想要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实际上,现在人民币兑美元是在升值,但美国人还是不满意,还不停地要说法。

  在某个阶段,人民币一直盯着美元,汇率肯定是没有弹性的,就像美元兑欧元贬值,人民币会贬值;美元兑欧元升值,人民币兑美元也升值,这就看不出人民币汇率有弹性。我觉得,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有一个一篮子汇率作为参照,在双边汇率变化这么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每天的变化也会很大,这样,人民币汇率一定会发生弹性。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之前也在说,中国的有效汇率升了多少,名义汇率升了多少,有效汇率就是指一篮子汇率。但整个舆论没有引导大家去关注有效汇率,中国人不知道怎么来描述汇改的成果和实质性的推进程度?美国人永远都会说人民币升值升得不够。所以,一定要用有效汇率作为参照,告诉别人,人民币进行了实质性的汇率机制改革。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是收入分配问题

  《新财经》:从2005年汇改开始,人民币兑美元在持续升值。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购买力的下降。从理论上讲,货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什么会发生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呢?

  陈凤英:汇率与CPI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国,不可贸易的产品(国产商品)占国内消费总体的比重较高。另外,在汇改的这五年中,居民收入纵向比较是增长的,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是下降的,所以,国内居民的购买力也在下降。从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上看,财富分配都倾向于政府部门了,而不是老百姓。从2007年到现在,财政收入中政府税收增长了6.7倍,居民收入只增长了1.1倍。增长比例之所以不协调,是因为我们的分配出了问题,不是汇率出的问题。

  购买力体现的是一个分配问题,汇率体现的是不同政策的两个方面。经常出国的人不会感到购买力在下降,相反,近几年去国外买东西比以前要便宜多了,我们在国外的购买力是上升的。1999年,我在美国感觉买什么东西都贵,后来孩子出国的时候,换美元就感觉很便宜,觉得赚了,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也下降了。

  而不出国的人就会感觉国内的购买力在下降,现在比以前还要苦。因为很多必须品都在涨价,比如房子,从2005年到现在涨了不知多少倍,2005年有100万元在北京能买到200平方米的房子,后来只能买到100平方米的,到现在可能只能买到50平方米,国内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像房子这些东西又都是不可贸易的产品,这是中国的政策问题,中国的内部问题,并不是国际问题,也不是汇率问题。

  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是因为富人大多买的是可贸易产品(进口商品),随着人民币升值,这些可贸易产品越来越便宜。现在,全球43%的奢侈品是中国人消费的,富人的财产性收入像滚雪球一样在增长。但普通人还是靠固定工资,随着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当然越来越穷。

  谭雅玲:我们简单地认定人民币有价值,但这个价值体现在哪?从传统理论的角度,货币升值应该抑制通胀,但是,人民币升值却没有抑制通胀。现在的市场是超规律、超理论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第一,与国际舆论有关系;第二,与自己的市场配置有关系。在国内的市场配置中,比较弱的是农业,产业结构扭曲的也是农业,农业问题是造成通胀的关键因素。老百姓感觉到的主要是食品价格在上涨,这个与生产链有关系,很多农民都不生产了,农产品就少了。

  我觉得,很多问题是内部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外部因素。对于人民币的所有问题,美国人对中国人用的战略是“捧杀”,美国人揣摩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潮流、发展的心态和发展的冲动,在有针对性地在推舆论、造势、推预期。

  左小蕾:人民币换成美元的时候是升值的,但对内人民币不用兑换,所以,感觉不到升值。本来汇率升值是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决定的,但现在都是根据外贸顺差来决定的。由于中国的外贸顺差多了,说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所以人民币要升值。

  人民币对内贬值,是因为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价格水平的上涨,这是供需曲线决定的。总需求曲线往上走,均衡价格水平就往上走。

  人民币升值了以后,购买力是在国外。在国内,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价格变化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两者不能说完全没有联系,但这个联系很复杂,简单说对内贬值、对外升值,道理不是那么简单。

  《新财经》:那能不能做到人民币对外、对内都升值?

  谭雅玲:人民币对外有一个货币价格比较,对内没有比较,拿什么做参数呢?如果从内部的角度期望人民币升值,只能期待我们的市场配置和改革效果更适合中国,更能有效地推进,而不是简单地走过去的道路。2009年,我们为了GDP“保8”,背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是扭曲了产业链,而不是平衡了产业链。现在,通货膨胀问题又出来了,人民币对内还是贬值的。

  汇改加速产业转型

  《新财经》: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看,人民币汇改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凤英:在全球经济中,中国已经是主导型国家了。人民币一定是主要货币,这个目标是汇率重启之后必须要明确的。我们要把目标制定得长远一些,很多配套措施要跟得上。汇改还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以部门利益为重。这就意味着,很多出口企业必须转型,用几年时间培养出另一个产业。

  很多因素已经逼迫中国产业必须转型,第一,国际市场已经无法容纳那么多中国产品,中国的13亿人也不能再为全世界打工了,这是本末倒置。即使我们还愿意坚持为全世界打工,未来也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供我们消耗,最后的结果,就是被人家赶回家。第二,环境和资源更要求产业转型,我们再不能用破坏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微薄的利润。第三,廉价劳动力已经不存在了。

  转型是痛苦的,但转型也是必须的。短期内,某个部门、某个行业、某个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市场也会有分歧和争论,但我们的长期目标必须清晰。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该给这些转型企业一些财政补贴,或贴息或低息贷款,对工人进行再培训,提供公共产品作为保障,使企业和工人都能顺利转到另一个产业中去拓展。

  《新财经》:请您预测一下,人民币汇改重启后,人民币是否还是持续升值?如果持续升值的话,会升到什么程度?

  陈凤英:只能说人民币汇率会在调整中,不能说人民币一定升值。但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中国的竞争力就会加强,人民币也会升值。如果中国经济再次出现问题,超出我们的最低承受力(GDP增长低于8%),人民币就会贬值。这两种可能都会有。

  但是,我们要用国际的眼光来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更加市场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我不能预测人民币长期一定升值,只会预测人民币会更符合经济增长的竞争力,这样的汇率才是合理的汇率。

  谭雅玲:我觉得,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有限,短期会在一定范围内盘整,或回落。人民币的全年走势应该是小幅贬值。

  人民币汇改历程

    1953年~1973年,人民币与美元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1:2.46的水平上。由于当时境内外贸很少,人民币汇率意义不大。

    1973年,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转变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人民币汇率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法进行调整。1980年的汇率调整为1:1.50。

    1980~1994年,境内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汇率固定在1:2.80的水平。

    1985~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这阶段,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

    1991年4月~1993年底,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1994年,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挂钩,汇率只能在1:8.27至1:8.28元之间浮动。

    2005年7月21日19时,央行宣布美元兑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央行同时还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8年,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升值了19%,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

    2010年6月19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