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可持续发展

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待解

来源:中国投资
2010年08月19日15:45

  建筑垃圾资源化难题待解

  由于守法成本远大于违法成本,建筑垃圾的随意处置成为目前一种普遍现象。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 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文/本刊记者 赵沛楠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

,不仅为都市带来了高楼大厦,更带来了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11.5亿吨,这个我国年建筑垃圾产生量的数字格外触目惊心,而这个数字还在随着更大规模的建设步伐逐年递增。随着年初中央政策研究室一纸报告上书国务院,历陈建筑垃圾随意处置的危害及资源化利用前景的广袤,这个困扰城市多年的顽疾终于有望在多部委联合治理下得到解决。

  存量大 问题多

  在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10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材实验室主任陈家珑教授看来,建筑垃圾中可全是宝贝,他告诉记者,在经过有效开发后,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可达95%以上。根据上海市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估算,这些建筑垃圾(2020年新产生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价值1万亿元。

  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技与设计管理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毛志兵看来,建筑垃圾即为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而近年,震区建筑垃圾也成为处理上的一大方向,“我国是多地震国家,2008年汶川大地震,数百个城镇顷刻间变成平地,产生近2亿吨建筑垃圾,今年的玉树地震又产生了400多万吨建筑垃圾。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连堆放填埋的地方都没有,更何况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陈家珑不无忧虑地说,

  由于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骨料资源重新利用,如再生骨料、再生砖是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现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意义。为此,陈家珑特意告诉记者,他更喜欢将普通人口中的“建筑垃圾”称为“建筑废物”。

  在采访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栋民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

  他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两项合计约3亿吨。我国现有建筑400亿平方米,按照建筑物使用周期100年计算,年均建筑拆除4亿平方米,年均产生建筑垃圾5亿吨,加上建筑施工、建筑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合计6亿吨/年左右。而实质上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变更快,建筑使用周期基本都达不到100年,因此,陈家珑近期领衔进行的一项调研中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废物年产量在11亿吨左右,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目前我国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造成土壤污染,而且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少量可燃物在焚烧中可产生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包裹着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在陈家珑的办公室里,他给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一位环保人士用多年的时间跑遍了北京市的各大垃圾填埋处理场,每到一处就在地图上进行标记,结束后发现,标记的点密密麻麻而又完整地将北京市圈入其中,极为形象地展示了垃圾围村、围城,严重影响城乡形象的现状。

  然而,经过处理后的垃圾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价值。经权威部门计算,与实心黏土砖相比,同样是生产1.5亿块标砖,使用建筑垃圾制砖,可减少取土24万立方米,节约耕地约180亩。同时可消纳建筑垃圾40多万吨,节约堆放垃圾占地160亩,两项合计节约土地340亩。此外,在制砖过程中,还可消纳粉煤灰4万吨,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烧砖排放的二氧化硫360吨。

  陈家珑告诉记者,我国当前约有20多家企业在进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主要生产建筑垃圾再生砖,但产量不高,质量尚不稳定,应用工程有限,目前全国再生利用率仅为5%左右。比起韩国年产建筑垃圾6000多万吨就有373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数量相差太大。

  因此,在陈家珑看来,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尴尬现实就是:一方面,因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占地又污染;而另一方面,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面临着“吃不饱”的生存窘境。

  技术领先 政策落后

  有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而欧盟国家每年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已经达到97%以上。

  记者将这个问题带给了陈教授: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如此之低,是咱们的技术跟不上吗?陈家珑说,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目前的问题不在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上。“当前有些处理利用技术,我国可以说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有的处理技术完全可以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启动了。” 况且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有多种途径:主要是将建筑垃圾加工成再生骨料,然后再生产建筑制品,如再生墙体材料,或直接用于道路基层和底基层等,还可以生产再生混凝土,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发展途径。

  据陈家珑介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基础回填、再生混凝土及制品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尤其是建筑垃圾再生砖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产品在大量工程中的应用已有4年之久,效果良好。建筑垃圾处理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也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实际需要。

  而在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也开展了很多探索。由同济大学、上海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建筑建材业技术创新联盟(上海EF生态环境材料产学研联合体),已经开发出封闭模块组合式建筑垃圾处理再生骨料回收系统,探索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纯化技术、大型化技术、环保化技术3大技术瓶颈,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为100万吨。

  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建工学院科研力量的支撑下建起了北京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还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仿古砖;北京天实伟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做道路基层材料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而问题主要出在政策上,陈家珑直言不讳:“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政策的引导与落实上。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根本开展不起来,有再好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

  在陈家珑看来,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其中更是牵扯了建设、发改委、环保、工业与信息化、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这些环节间实际是孤立的,建筑废物的处理单凭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在初期很难实现。

  他以北京市旧城建房为例告诉记者,旧房的拆迁许可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审批,但其只管拆迁的安置与补偿,也就是说只管人不管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的消纳许可、监督运输许可由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审批。新建工程开工许可又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审批,批准条件并无建筑垃圾处置。于是造成开发商只要解决好人的安置,就可以开工建设。至于建筑垃圾则承包给某些单位和个人,这些单位和个人是按要求消纳还是随便乱倒,则无人管理或无法管理。最终导致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成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由于守法(按要求处置)成本远大于违法(随意乱堆)成本,建筑垃圾的随意处置成为目前一种普遍现象。

  出路在于立法先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已有两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但由于缺乏建筑垃圾原材,已处于难以正常生产状态。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建民向记者证实:该公司建筑垃圾生产线消纳建筑垃圾的能力在100-150万吨/年,实际每年只有几万吨建筑垃圾来源。他说:“我虽然看到了建筑垃圾就是宝,目前也有能力将其变废为宝,然而,因为自己去找建筑垃圾成本太高,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宝贝被扔掉”。

  陈家珑认为,参考国外解决思路,就必须有政府作为,都是立法先行。对固体废弃物或建筑垃圾有专门的立法,且法律法规健全完善,涉及产生、收集、再生、应用的活动全程,靠高额的税收或强制的处罚措施来推动和吸引企业参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真正落实谁产生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保证让建筑垃圾能送到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节能解决其原料来源,即入口问题。

  然后,制定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资质、相关标准和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并保证建筑垃圾处理再生的质量,将中间阶段交给市场充分竞争,提高利用水平,降低利用成本,以解决过程问题。

  最后,在政府优先采购目录中涉及相关产品,由政府鼓励和带头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才能真正解决出口问题。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