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LED芜湖样本: “补贴”杠杆撬动上市公司百亿扩产(组图)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0年09月14日02:25

  在9月2日宣布拟动用5.5亿元超募资金购置16台MOCVD外延炉用以LED扩产后,乾照光电股价连续两日呈“一字”涨停。同样,市场对三安光电德豪润达士兰微等多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的LED扩产项目也报以掌声,股价一路上扬。

  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从事发光二极管研究的复 旦大学教授方志烈说:“从事研究30多年来,直到今年才真正感到发光二极管(LED)的火爆。”如今,距离LED商业生产已过去35年。

  有意思的是,在由几家上市公司引领的本轮LED扩产潮中,芜湖、扬州等地方政府成为背后的推手。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仅芜湖一地今年4至8月就派发给两家上市公司超过6亿元财政补贴。

  扬州当地政府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一台MOCVD虽然补贴1000万元,但投产后可直接形成2000万元的年产值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形成2亿元产值,100台机器就可以围绕外延片形成200亿元的产业集团。

  ⊙见习记者 何斐 记者 吴芳兰 ○编辑 邱江

  芜湖样本

  记者赴芜湖采访了解到,三安光电和德豪润达的两项目同是位于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居东区,一个居北区,目前都在积极争抢工程进度。

  芜湖可谓是本轮LED外延芯片扩产的策源地之一。

  今年1月,三安光电宣布在芜湖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LED产业化基地,购置MOCVD设备200台,其中首期投资60亿元,购置设备100台;2月,德豪润达称将在芜湖投资建设60亿元LED项目。业内普遍认为,在整个产业链中外延芯片占利润近70%左右。

  记者日前赴芜湖采访发现,上述两项目同是位于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但三安光电居东区,德豪润达居北区,都在积极争抢工程进度。9月6日,记者从芜湖市中心出发驱车40多分钟到达三安项目基地,只见约1200亩土地上10多栋单体厂房一字沿路排开,各类施工机械往来穿梭。“工程正全力推进,大约10月底可以完工,部分设备年底前投产。”三安光电有关人士说。

  据这位人士介绍,目前在建的一期项目共18个单体工程,总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包括2个外延车间、3个芯片车间以及配套厂房、办公住宿区等。目前,厂房基础已经完成,为赶进度,在外墙施工的同时,内部已经开始吊装设备、进行洁净化施工。

  而此前记者在德豪润达项目基地看到,厂房工程已经封顶,其中2号外延车间、1号芯片车间已经开始洁净化装修。德豪润达基建部副主任吕稚羝表示,4大车间的建设将在11月份结束,随后将安装设备,调试机器,预计12月28日左右第一个产品点亮,2011年1月试生产、3月量产,2012年全部达产。

  资金方面,三安光电已于今年3月披露增发募资净额不超过29.8亿元,将全部用于芜湖一期项目;4月1日还收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科技三项”财政补贴资金1.25亿元,并于4月8日至8月19日分5批收到74台MOCVD设备财政补贴款共计2.68亿元。

  德豪润达则早在2009年10月就披露了增发预案,拟增发募资15.26亿元用于全资子公司芜湖德豪LED产业化项目,其中具有芜湖国资背景的3家公司认购合计75%增发股份,总耗资9.92亿元。在政府补贴方面,德豪润达于今年8月收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拨付的“科技三项”财政补贴资金2.52亿元。此外,根据芜湖市补贴办法,德豪润达未来还将陆续收到设备补贴。其中,德豪润达拟与美国Veeco公司、德国AIXTRON公司分别签署70套、30套MOCVD及配件设备的采购合同,价格分别不超过人民币12.12亿元和5.60亿元,该100套设备合计不超过17.72亿元,按此计算将有望收到8亿至10亿政府补贴。

  此外,芜湖市政府对于这两大项目十分重视,市长亲任项目服务领导小组组长,十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相继公布手机号码,限时解答问题。曾参与两公司招商的芜湖市经济开发区招商一局科长魏刚说,LED产业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产业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但随着众多项目启动,已呈现产能过剩的趋势,唯有下手快才能抢占先机。

  不仅仅是芜湖,扬州、合肥、长治等地的项目也纷纷上马。

  今年9月,彩虹集团总投资约100亿元的LED项目落户合肥,预计3年分2期建设共200条MOCVD(45片以上机)及配套芯片生产线。去年11月,德豪润达拟出资4500万美元在扬州成立子公司,购买MOCVD设备用于生产LED外延片。而在山西长治,投资9亿元、两岸首家合个LED外延及芯片项目,以及投资2亿元的蓝宝石衬底项目有望于今年10月投入生产。

  双“力”推动

  芯片供不应求,再加上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使得再融资渠道畅通的上市公司占得先机,通过扩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多级跳”。

  MOCVD是目前制造LED芯片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外延片的主流技术。所谓外延,即通过MOCVD方法,在蓝宝石或SiC等衬底表面上生长一层发光材料。该设备成为LED扩产主要标志之一。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补贴无疑解决了长期投资对其当前业绩的不利影响。“地方优惠政策将能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德豪润达直言。

  根据《扬州市LED外延片生产用MOCVD设备购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德豪润达扬州子公司在采购进口MOCVD设备达到5台以上时,有望获得政府给予800万元/台(红黄光)或1000万元/台(蓝绿光)补贴,执行期为2年。这一补贴方式与芜湖、江门等地基本相同。

  而根据杭州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杭州市将对士兰微购买MOCVD设备按照设备采购价格的40%给予资助,财政资助扶持公司购买设备总量暂定为30台以内(按实际购买数量予以资助),从2010年11月份起开始实施。

  LED背光应用“井喷”是上市公司大肆扩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以来,国内LED市场扩张速度远高于部分咨询机构早前的预测。”乾照光电在扩产计划中提到,公司当前产能为240亿粒,但订单需求量约为480亿粒,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况。

  复旦大学教授方志烈表示,外延芯片扩产主要是因为在电视背光上的大规模应用。韩国三星最早开始扩产,随后引发液晶面板产业发达的日韩以及中国台湾等地纷纷扩产,今年中国大陆开始大规模扩产。而设备商之一的德国AIXTRON公司在发布2009年上半年业绩时曾称,受惠于液晶电视导入LED背光的需求大增,设备的新订单金额在经历连续五季度下滑后,2009年二季度总算见到回温的迹象。

  据介绍,与原有的CCFL背光源相比,LED作为液晶显示背光源,其发光体分布更均匀,可使得画面色彩得到更好的还原,能将电视做得更轻薄、更节能,且寿命通常超过10万小时,远远大于CCFL灯管的5000小时。目前笔记本电脑几乎都已经使用LED背光源。而来自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的一份最新全球电视出货调查报告显示,全球LED背光液晶电视出货量将有望从去年的360万台增至3500万台,占全球液晶电视1.8亿台的20%,而预计到2013年LED渗透率将达70%以上。

  芯片供不应求,再加上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使得再融资渠道畅通的上市公司占得先机,通过扩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多级跳”。以三安光电为例,其2008年6月借壳于S*ST天颐,2009年1月脱帽,2009年2月以不低于12.44元/股的价格增发募资8亿用于天津三安LED产业化项目,2009年12月又以土地作价5000万元参股湖北荆州LED产业基地,今年1月再宣布上马120亿芜湖项目,尽管其2009年销售收入只有4.7亿元、净资产仅14.6亿元。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新兴产业均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自然成了“拐弯超速”的着力点。芜湖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汪自强表示,扶持LED是着眼于长远,通过对两家龙头公司的补贴来带动芜湖整个LED产业的发展是值得的,池塘大自然能养鱼。而扬州则是这样计算经济账的:一台机器虽然补贴1000万元,但投产后可直接形成2000万的年产值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形成2亿元产值,100台机器就可以围绕外延片形成200亿元的产业集团。

  瓶颈之困

  除原材料涨价外,MOCVD到货时间也正在拉长。据统计,预计2010年美国Veeco公司和德国AIXTRON公司的MOCVD将有35%以上卖到中国大陆。

  在外延芯片扩产之际,因上游核心技术和专利均不在国内,多个瓶颈正在凸显。

  原材料已经悄然大幅涨价并供应紧张。来自中国光电子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LED产业各环节产值占比中,作为原材料的衬底仅占0.4%,上游外延占3.2%、芯片占8.8%,中游封装占87.6%。

  LED的产业链是这样的:先从单晶(目前主要为蓝宝石、碳化硅、硅)作为成长用的基板,然后在衬底上再利用各种的外延生长法形成外延片,外延片送给中游制作电极,进行平台蚀刻后切割外延片,最后再将外延片崩裂成单颗芯片,中游再把芯片交给下游封装及应用产品。

  “由于原材料由日本美国等国的公司高度垄断,且进入门槛较高,国内企业难以进入,抢占市场份额的难度很大。”日信证券分析师李志中说。据介绍,目前用作LED的衬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蓝宝石、SiC、Si以及金属衬底,其中蓝宝石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类似于石英表表面。日本Nicha公司垄断了大部分蓝宝石衬底供应,美国Cree公司则是唯一能够提供商用SiC衬底的公司。

  今年以来,蓝宝石、有机金属、特殊气体等原材料已经大幅涨价,其中蓝宝石衬底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涨价超过50%,并且第三季度还可能再涨价。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芯片涨价只是对此的一个适度反映,其中背光用芯片和小功率芯片的涨价幅度较高,而一些规格芯片的利润较低,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利润。

  中国台湾灿圆光电总裁F.R. Chien在今年7月曾抱怨,为满足下游企业LED芯片需求已增加了MOCVD设备,但是蓝宝石衬底等原材料供应不足,部分设备不得不闲置。

  对于大陆公司而言,除原材料涨价外,MOCVD到货时间也正在拉长。日信证券分析师李志中表示,三安光电2010年计划新增56台,实际新增预计不到30台;士兰微计划新增8台,实际新增预计仅3台;德豪润达10台的计划可能要推迟到明后年。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窦林平6月底透露,中国购买MOCVD的订单已经排到三年之后。

  而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预计2010年美国Veeco公司和德国AIXTRON公司的MOCVD将有35%以上卖到中国大陆。分析人士指出,设备到货期推迟将直接影响国内芯片达产时间,将难以占得先机。

  “挖角”盛行

  扩产致使本来短缺的人才更加缺乏,高薪挖人自然成为各家公司的首选方式。目前,行业内薪水已悄然上涨。

  此外,在目前的产业背景之下,外延芯片工程师及核心人员“被挖”是大概率事件。

  现任德豪润达总工程师的田洪涛曾是厦门大学博士,攻读博士期间曾参与三安光电项目,随后成为士兰微子公司士兰明芯的创始人之一,工号排在第8号。田洪涛说,目前士兰明芯除总经理、财务总管留任外,其余创始人都已被各大公司“挖”走。而田本人也于今年6月与士兰明芯设备部、研发部负责人一起被“挖”至德豪润达,后者承诺给予股票期权。

  德豪润达原为小家电企业,因2009年3月引进战略投资者广东健隆达,并斥资1亿购买广东健隆达、恩平健隆与LED业务相关资产,正式进军LED产业。“半路杀出”的德豪润达同时上马芜湖、扬州两地项目,无疑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据介绍,LED外延芯片制造属于半导体前端制造工艺,中间过程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微电子等交叉学科,该环节需要高级工艺工程师对整个制造过程有十分精确的工艺把握和经验判断。高校虽然设有对应专业,但因为MOCVD设备和原材料价格不菲,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时都没有见过这一设备,教学主要靠书本。

  另一方面,整个LED链条上的公司都在扩产。有统计显示,目前大陆企业中,LED芯片厂商家数为62家,封装厂有超过上千家,相关下游应用企业则接近2000家。除外延芯片扩产外,下游几乎每一家封装厂都在扩产,芯片制造商和LED TV厂商也纷纷往封装行业进军,预计下半年这一情况将持续。

  扩产致使本来短缺的人才更加缺乏,高薪挖人自然成为公司的首选方式。目前,行业内薪水已悄然上涨。据了解,一般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LED芯片工程师月薪都在1万以上,资深工程师年薪达几十万,但仍挡不住人员流失。甚至连普通工人频繁跳槽,据调查,部分企业的普通工人平均工龄在1.5年以下,有些甚至只有半年。

  乾照光电在扩产计划中曾提示风险称,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人才、替代技术和知识产权/专利等三方面。其中,LED外延芯片项目最大的技术风险在于技术人才缺乏,主要表现为难以寻找产业化技术骨干、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流失、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培养成本等。

  不仅如此,更有一些公司的多名核心人员一起离职“另起炉灶”,如今年8月刚刚登陆创业板的乾照光电,其核心团队成员就都来自三安光电大股东三安电子。乾照光电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董事长邓电明原为三安电子总经理,总经理王向武曾任三安电子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董事叶孙义曾任三安电子财务部经理,上述3人分别持有乾照光电发行前22.6%、16.6%、7.5%的股权。不仅如此,另有5人原来也在三安电子任职。

  此外,多家公司计划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吸引人才。其中,士兰微大股东士兰控股已分两次将1193.22万股公司限售流通股股份协议转让给公司经营团队和科技人员,并适时推出新一轮的股权激励计划。

  过剩之虞?

  与多晶硅各地竞相上马但却很快面临过剩不同的是,LED芯片用于背光等的产能有过剩之虞,但另一大市场——通用照明却值得期待。

  “从目前的产业化进度判断未来的实际产出,到2012年随着外延芯片产能扩充的不断放量,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外延芯片成本和价格将不断下降,但价格降幅要甚于成本,该环节毛利率将逐步走低。”日信证券分析师李志中分析认为。

  兴业证券8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甚至称,2011年芯片产能过剩是大概率事件。而田洪涛也认为,未来肯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3至5年之后,LED产业可能只留下3到5家龙头企业。

  据兴业证券测算,2011年全球LED产业新增有效产能相当于555台MOCVD,较2010年增长超过90%,远大于2011年大尺寸液晶面板背光所带来的新增需求。如果LED通用照明渗透率未能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其他应用没有出现新的增长,全球LED行业很可能在2011年出现产能过剩。

  虽然业内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但方志烈教授仍然鼓励企业:如意在转型或准备扩产那就趁早上马。他的理由是,半导体等电子产品遵循摩尔定律,即性能越高,价格越便宜,市场也越大。LED也是电子产品,必然遵循这一定律。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快速上大项目,才能使得产品性能越来越高,同样只有大量批量生产,才能让价格越来越便宜。相反,上马时间慢以及小项目难逃失败和被收购命运。

  与多晶硅各地竞相上马但却很快面临过剩不同的是,LED芯片用于背光等的产能有过剩之虞,但另一大市场——通用照明却值得期待。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产能过剩可以促使芯片价格大幅下降,有利于加快通用照明市场的启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LED从应用发展趋势看,未来3年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大尺寸液晶面板背光,未来5至10年则将受天量的照明市场所驱动。目前全球灯源每年需求350亿只,但LED灯渗透率不到1%,每提高1%的参透率将创造出LED灯源需求量3亿到4亿只,如果以30%的普及率估算,2015年全球LED照明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届时非但不会有过剩之虞,相反还有可能迎来另一轮大发展。

  目前国内LED照明市场并未真正启动。2009年3月,科技部决定加大“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工作推进力度并扩大试点范围,但目前大部分因看好这一政策而上马LED路灯、隧道灯等户外灯具生产线的公司均出现了亏损。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