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消费

乱食胎盘可能惹祸端 药监部门:不批准直接药用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0年09月27日09:31
  编辑说话

  前不久,河南警方破获一起非法倒卖人体胎盘案。警方查获时“气味熏得人气都喘不过来”,药贩正打算把这些胎盘贩卖到安徽亳州药材市场。据悉,非法收购人体胎盘事件并非河南特有,全国很多省市医院都有,而且形成一条产业链。药贩所贩卖的地点也并非只有药材市场,还有一些高档宾馆酒店、个体市民和一些药厂。而且这种情况至少已持续了10年之久。药师提醒,虽然胎盘可以入药,但乱食鲜胎盘则弊大于利,甚至给健康惹来祸端。

  胎盘成了抢手货

  近些年,国内不少省市流行“胎盘热”,在一些人眼中,胎盘简直成了神补的“大力丸”、“包治百病”的妙丹灵药,健康产妇的胎盘通常不是在妇产科被“内部消化”,就是被做了“人情”转送给了熟人、朋友。还有小医院将产妇胎盘煲汤出售;有的医院公开向社会出售胎盘;还有人非法“加工”胎盘并出售。更有甚者是一些酒店搞起了“胎盘宴”。报载,几年前哈尔滨一家饭店就将人体胎盘引上了餐桌,而且座无虚席,大受食客欢迎。胆大的食客将胎盘清炖,这样既能吃“肉”又能喝汤;胆小的食客则吃胎盘馅饺子。据知情人透露,医院妇产科出售人体胎盘已是公开的秘密,因为购买人数太多,所以一般人要想买到不仅需要熟人介绍,还必须预约等候。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大部分人认为食用胎盘可以强身健体, 胎盘是很好的滋补品。

  乱食胎盘易染上传染病

  32岁的徐先生是某广告公司副总。平时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频繁,跟妻子的性生活次数越来越少。偶然一次,他发现自己竟然雄风不在。他妻子听“专家”说胎盘是壮阳极品,于是托人从医院弄来很多胎盘让其食用。但3个月后,徐先生反常感身体疲惫,到医院检查,竟然查出乙肝。医生判断,这与徐先生食用大量不洁胎盘有关。

  研究发现,胎盘在随胎儿离开母体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细菌的污染;如果产妇是乙肝患者的话,其胎盘也常常带有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在沸水中并不能被杀死,食用者易患此病;母体如感染另一些病毒如风疹、艾滋病毒等也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所以,胎盘中可能存在多种致病病毒。而民间流行的胎盘吃法也很不科学。因为胎盘中含有大量血流,不经严格消毒极易传播一些血源性传染病。即使胎盘组织在食用前经过“彻底”的消毒,但胎盘在从医院到厨房的过程中还是会污染运输工具、厨具、餐具等,仍然有传播血源性传染病的可能。况且一般的烹调措施也就是高温,如持续时间较短,不能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

  小儿吃胎盘促发性早熟

  小丽是一个漂亮的5岁女孩,但身体一值较弱。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听信偏方,让其食用胎盘。没想到最后引发孩子性早熟。专家认为,胎盘里富含雌激素,小儿长期补食胎盘容易适得其反。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胎盘具有活跃的合成激素和酶的功能,其中激素主要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以及雌激素和孕激素。长期食用胎盘,这些激素就会在体内蓄积,从而导致女孩出现性早熟。女孩性早熟表现为年龄较小就来月经。男孩或成年男性则出现女性化。男性女性化则主要表现为性功能下降、阳痿、皮肤白嫩、喉结消失、胡须等体毛减少,甚至会出现乳房发育和肌肉萎缩等。

  胎盘不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

  一般大众认为,胎盘可以强身健体,是很好的滋补品。专家指出,胎盘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胚胎与母体组织的结合体。虽然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胎盘,但胎盘本身并不能提供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胎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的胎盘与人肉的成分差不多,并无特别之处。其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之类,经过烹调烧煮早已失去生理活性。免疫球蛋白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也不能直接被吸收和利用,它会被消化液逐渐分解,最后转变为氨基酸,完全失去其原有的抗病免疫功效。专家认为,从食用胎盘中所获得的营养,完全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胎盘本身不具有特殊营养价值。 因此认为,从营养学角度出发大量食用胎盘完全没有必要。

  现代医学对胎盘的再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人食用胎盘是毫无意义的。虽然传统中医认为胎盘能治疗虚损劳伤,但仍不可擅自妄食。应去医院检查、诊断,然后对症治疗。如需服用胎盘,必须慎重选择。病妇胎盘、霉烂胎盘、不洁胎盘都不能食用。最好选择药店出售的制药企业生产的合格的胎盘片或胎盘胶囊。胎盘性温,温则助阳,故而阴虚患者不宜单独食用,否则,会灼伤阴液,加重病情。实热患者也不宜食用,那样会“火上加油”,且病邪会残留体内,不可不慎。药学专家指出,胎盘中含有某些药用成分,可以治疗不孕症、流产、早产等多种疾病,但必须将胎盘集中起来再经现代医药技术的提炼加工制成药品才能发挥其作用,如胎盘组织注射液等。如想直接服食胎盘,也只能食用正规药店出售的经过加工炮制好的成品胎盘,即紫河车。

  药监部门不批准鲜胎盘直接药用

  国家药监部门近年通过专家研讨得出一致结论:由于胎盘来源、病毒检测、病毒灭活、工艺与有效成分的关系等问题难以解决,提醒市民医院妇产科里的鲜胎盘不能直接作为中药批准。由此结论推断,以鲜胎盘制作食品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卫生安全隐患,轻者可能带来副作用,重者甚至会导致传染病的人际传播。

  文/副主任药师 常怡勇 (来源:北青报)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