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政策解读 > 行业政策

“十二五”将解 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进出”难题

来源:中国投资
2010年10月12日10:29

  目前我国原料和销售两个体系的不健全、不规范的现状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发展。这些有望成为未来5年该行业重点解决的问题

  文/本刊记者 赵沛楠

  回收与回收拆解,两字之差却让一直从事发动机再制造的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发动机部总经理余

建江心里乐开了花。2010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与2001年行使至今,令地方政府以及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愁白头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相比,《回收拆解管理条例》明确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立法目的之一放在条例第一条显著位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余建江表示,此次废除现行《管理条例》中“关于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的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的规定,将在极大程度上解决机动车再制造工作的制度障碍,为那些像他们一样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开放一个更加广阔的原料市场。

  再制造原料难题将获解,只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一个缩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年内《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的颁布,已经对“十二五”期间这些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对策。

  资源再生产业成5年重点

  随着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下降与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需求和外贸出口迅速增长等因素都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撑。目前,我国每年消耗的矿产资源总量已达60亿吨,对国内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过度已经导致我国在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领域对外依存度超过50%,使我国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制于国际市场。

  不仅如此,此前采访中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曾告诉记者,利用再生资源与原生资源相比,由于省去了矿山开采、烧结、冶炼等能耗大、污染重的生产环节,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显著。因此,要改变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状况,就要充分重视对于废旧物资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康艳兵看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主要包含两类:一是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和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二是再生资源利用,主要包括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一类综合利用工作在我国已开展多年,技术不断进步,利用量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第二类,伴随消费升级,我国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规模已增至将近1.8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再生产业规模目前已达5000亿美元,超过汽车行业,成为美国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的支柱产业。人们已经明白,再好的铁矿资源产出率也比不过废钢;1吨废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矿”;过去需要花大钱焚烧、填埋的废塑料,如今卖到每吨1000美元。

  按照刘强的统计,2008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过8000亿元。产值提升的背后,我国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利用途径不断拓宽。

  可以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在我国产业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行业中也因此涌现出颇多投资机会。余建江告诉记者,在汽车再制造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表面工程、纳米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再制造的品质,使再制造产品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使废旧汽车发动机不再直接回炉而是转向再制造和再利用。另外在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也取得进展,将餐厨废弃物用于提取生物柴油和工业油脂,生产蛋白饲料、有机肥和沼气工程已经开始应用。

  原料、销售体系均待建

  在发达国家已经占据先机的形势下,我国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迎头赶上的步伐走得颇为艰难。

  中咨公司报告中以再制造产业为例,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再制造工程才开始得到国家政府、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也开始得到部分企业界的认同和支持。跨入新世纪后,在制定国家2020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专题——《制造业发展的科技问题研究》时,国家将“机械装备的自修复与再制造”列为关键技术之一。自2005年起,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被国家列入循环经济试点,目前,已确定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再制造产业在我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据记者了解,总体上国内真正从事再制造的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以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尚未形成再制造产业规模,涉及领域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并在工程机械、机床等行业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实践。目前全球再制造企业达7.3万家,而我国仅有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沈阳大陆集团等几家再制造企业。其中,复强动力是国内第一家真正的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公司,也是国内最早从事再制造的公司。面对这么大的一座“金山”,缘何我国再制造产业只有几家企业在做?据专家介绍,其原因就在于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社会、法律、环境到技术均存在制约因素。

  “再制造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从人们的思想认识到技术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余建江说道,“在美国,汽车再制造的零部件保证达到新件质量,享受和新件一样的售后服务,价格只有新件的50%,所以美国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已经占到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份额的近50%,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在我国,虽然我们也可以为再制造零部件提供同样优厚的条件,甚至比国外做得还要好一些,但是还有很多消费者不愿接受,因为他们认为再制造的零部件是用过的旧件。在发动机发生故障时,他们宁可选择大修,也不选择安装经济实惠的再制造发动机。”在余建江看来,再制造业今后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比如如何处理再制造商和维修商的利益关系、如何解决旧件回收的问题等等。

  中咨公司研究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原料和销售两个体系的不健全、不规范的现状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再制造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致使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没有考虑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有些政策和法规与再制造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如本文开篇提到目前我国实行废旧发动机禁止进口的限制政策,《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报废汽车5大总成必须回炉冶炼,这些政策从根本上堵死了汽车发动机等再制造旧件的来源,切断了再制造行业的原材料供应。

  而再制造生产和流通体系的不健全,则使得再制造的旧件来源和产品销售渠道不够通畅。相关政策的长期缺失使得目前为止,我国再制造行业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产品标识缺失;再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尚未制定,缺失相关技术标准,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证依据无章可循,包括检测、技术性能指标的认定等,规范的市场和服务体系没有形成,使得再制造产品在市场上认可度偏低,销售渠道十分狭窄。

  再制造行业发展不充分的原因也涉及技术层面尚未取得的突破,为了提高旧件利用率,充分展现物资循环利用的功效,唯一出路是坚持再制造技术创新,研发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我国在表面工程技术方面已成功应用于再制造,但在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技术、产品剩余寿命评估技术、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仍需加强和突破。

  由此可见,规模化利用程度不高;再生利用技术水平低,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源再生利用的税收政策亟待完善;进口范围过窄等问题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发展。中咨公司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再生资源积存量大,约占世界再生资源总量的85%。由于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加上劳动力成本高,大量存量的再生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大量进口原生矿山的我国来说,进口再生资源无疑是一件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好事,但出于对“洋垃圾”的顾忌,目前我国允许进口的品种很少。

  示范工程将“以点带面”

  康艳兵告诉记者,近期国家发改委接连实施的城市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的“城市矿产”示范工程、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的“再制造”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农业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工程、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以及进口资源再生利用监管区建设等一系列资源循环利用工程,表明国家重拳出击,建设多个不同类型示范试点工程,力求“以点带面”,帮助行业在“十二五”期间产生较大起色。

  在中咨公司看来,“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尽快建立和规范回收体系,强化政府作用,因此,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将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网点、交易市场作为行业投资重点已经成为下一个5年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新趋势。

  当政府引导各地建立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的服务功能齐全的回收网络,形成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工业生产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后,原料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重视和加速技术创新也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够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加大投入,组织攻关,制定措施,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要比单纯依靠市场、企业研发力量有效得多。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对再生资源利用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给予高额补贴,并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资源再生利用技术。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