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10月28日 10月A股市场“二八”风格转换,大盘新股首日受关注程度明显高于中小盘新股。此外,在经历了8月、9月连续两个月的快速上升后,10月IPO平均市盈率略有回落,但仍处于年内高位。不过,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将于11月正式实施,IPO目前存在的“三高”现象将
有望得以改善。
10月上市的新股一改9月下旬的颓势,首日无一破发,具体表现为主板新股受关注程度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10月11日上市的
杭齿前进(601177)首日涨幅达117.85%,创今年沪市新股最大涨幅,也是10月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涨幅。另外,
兴业证券(601377)10月13日上市,首日上涨44%,好于同日上市的四只创业板新股。大盘新股受热捧与市场表现是一致的,截至今日收盘,沪指10月以来涨幅12.69%,超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的本月表现。
10月份,一级市场上共发行了24只新股,沪市主板2只,深市中小板12只,创业板10只。10月份发行的24只新股,预计募资合计为116.3亿元,实际募资合计为290.2亿元,超募比例为1.5倍,较上个月的超募比例40%出现大幅上升。其中,
浙江永强、
佳隆股份、
雅化集团、
先河环保、
荣盛石化、
华策影视等中小板、创业板新股超募比例都超过了两倍。
此外,在经历8月、9月连续两个月快速上升后,10月IPO平均市盈率略有回落,为59.26倍,但仍处于年内高位。
2009年IPO重启以来,由于取消了窗口指导,新股市盈率普遍偏高。据
东北证券统计显示,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前,中小板的首发市盈率平均在28倍,主板平均26倍,而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后,中小板的首发市盈率平均50倍,主板首发市盈率平均39倍,反而高于改革前市盈率。
证监会于10月11日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第二阶段的改革措施将于11月1日开始实施。主要从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和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主要是推动合理定价、科学定价,抑制发行人的高价筹资行为,将会有效降低新股过高定价发行的风险。”东北证券分析师赵旭认为,“对投资者、筹资者和承销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特别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全景网/尹霁)
(责任编辑:刘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