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独立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经观
2010年11月06日10:46

  面对可能的通胀前景,中国是应该像通常所做的那样进一步提高利率、收紧流动性,抑或投鼠忌器,还是面对美联储的二次定量宽松政策,按兵不动以观其效呢?如果一定要做出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中国应根据通胀前景和流动性松紧,择机提

高利率,提高资金成本,这也要求财政扩张的脚步逐步收回来。毫无疑问,这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央行和决策层要做的是,给予市场更加明确的预期,而不是让货币政策选择始终像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暗箱”。

  美联储正在开闸“放水”,以刺激仍然疲弱的美国经济,这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震荡。美国人的美元,依旧是全世界的问题。中国经济不可能跟美元“脱钩”,不受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复苏进程的影响。因而,很多人以为,中国也应该保持对经济的刺激力度,至少不应该和美联储反向操作,在这个时候采取去刺激化的退出政策。

  很多人相信这样做简直等于引火烧身。我们倒是认为这样的看法太过情绪化,在开方下药之前,需要把脉问诊,对中国经济肌体有更切实的理解。

  中国被看作是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经济体,尽管目前经济增速有放缓的趋势,但二次探底几率很小。大部分投行预期,中国经济明年的增速仍将保持在9%以上,所以经济增速放缓并不可怕。即使是9%的增速,也接近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上线。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是中国资源环境条件无法承受的,2003年以来的经济热度足以说明这一点。

  倒是因经济刺激而释放的天量流动性,现在开始显示其 “魔鬼”的一面。从大宗商品到农产品以至于生活必需品涨声不断,民众通胀预期也在持续强化。中国正在为过去一年多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买单,这一点确定无疑。

  既如此,采取适度紧缩政策,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当是自然的政策选项。这不仅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的膨胀,对于热钱侵袭也有降温作用——毕竟热钱为利而来,不会长期潜伏于增值缓慢的资产中。中国经济未来5年将以转型为主线,如果资产泡沫始终驱之不散,资本去实体化就可能持续,产业升级的努力很可能化为泡影。

  也有人以为对通胀的担心有些过度了。比如有关专家称,今年通胀控制在3%左右是有把握的,不过这听起来更像一种数字游戏。中国所面对的通胀前景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乐观。尤其是,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也到了关键期,这种价格上涨的叠加效应不可忽视,即使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之手强压价格,也不会改变价格的整体走势。甚至今年被强压下来的价格,一旦反弹就可能形成整体物价的报复性上涨。

  鉴于此,中国无需跟美联储亦步亦趋。中国需要按照国内经济环境采取恰当的政策应对。中国有条件这样做。央行10月20日启动近三年来的第一次加息,这表明央行意识到了自主货币政策的必要性。上周,美联储开闸“放水”,采取二次定量宽松政策,市场流动性会进一步泛滥。过去几个月中,中国外管局采取了杀一儆百的方式,通报惩戒相关违规操作公司,以阻击押注人民币升值的热钱。这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中国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强化资本管制,就不可能绑定汇率政策。因而,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也应当是未来政策选项中的必要组合。这是代价,也是成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