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治通胀当出重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11月20日07:48

  比起商务部通报的11月上旬的菜价同比上涨60%以上,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CPI同比增长达到4.4%反倒不那么引人注目。由于食品在CPI的权重约占三分之一,因此后续的物价增长率即使不创新高也将在高位运行,居民的实际财富将因此贬值,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形成非常大的压力,紧缩和加息的预期非常强烈。央行也在控制通胀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轮通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2009年初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几起自然灾害都不是主因,否则CPI应该早就达到现在的高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输入型因素,一方面是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传导,另一方面热钱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流动性的泛滥,间接导致了一些投机资金炒作哄抬物价。最近几个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量持续攀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超过2万亿元,10月份新增外汇占款预计超过5000亿元。外汇占款的增加使得央行不得不加大基础货币投放量,对流动性的泛滥推波助澜,在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没有较好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热钱在商品领域兴风作浪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我国CPI的统计中仅考虑了房租价格因素而没有纳入购房价格因素,民众对CPI的感受远不如对房价的感受深刻。虽然政府在控制房价方面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但房价仍处在高位,没有明显回落,对许多普通民众来说购房仍是奢望。如果将CPI和房价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中国居民在最近几年承受了相当程度的财富贬值。如果单独观察房价的炒作,热钱的作用更明显。因此,当前我国治理通胀的重点是打击流动性泛滥,控制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货币供应量,不仅是对价格的干预。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准备金、公开市场和信贷控制以及窗口指导等方面。由于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是热钱涌入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调升利率则使人民币对热钱的吸引力加大。最好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仍将是数量型工具,但从经验来看,市场化的数量型调节手段当下显得苍白无力,央行有必要动用更严厉的行政性手段。外汇管理局最新下发汇发[2010]59号文已体现了这方面的考虑,发改委可能也将陆续出台一些价格调控的措施。由于我国资本项下的外汇管制仍存在,热钱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如虚假贸易等方式进出,外管局新规客观上提高了热钱进入的难度,但对已进入的资金仍无法调节和控制。

  美元指数止跌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并不意味着后续的通胀压力会降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决定了美国的量化宽松不是短期行为,国际市场的流动性泛滥时刻虎视眈眈。央行需出重拳加强对流动性的控制,遏制包括外资热钱在内的流动性资金在各领域的炒作。从近期政府相关的会议所传达的精神来看,政府遏制物价上涨的决心很大。我认为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是必然,行政性手段必须成为相当一段时期里主要调节流动性和物价的工具。

(责任编辑:竹萧寒依)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