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二十年建规立矩护航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申屠青南
2010年12月20日03:57

   “无矩不成方,无规不成圆;校正方圆,是谓规矩。”

   伴随着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证券监管也走过了近20年征程。监管部门通过建规立矩,为资本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法治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通过法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通过法治建立资本市

场监管公信,成就了资本市场的大天地。

   20年的实践证明,法治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主导力量,是实现资本市场规范化运行的必然选择,市场越是发达,市场机制越是有效,越是需要依靠法治。

   制度化 打击股市违规

   “我们是开荒、修路、铺轨道。”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回忆起证监会的初创岁月,用了这样的比喻形容。他说,开了荒,修了路,铺上轨道以后,后面的人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快车了,“所以比较辛苦,也可能走弯路”。

   19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第一代证券监管者开始了拓荒之旅,立章建制。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公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先后出炉——中国股市有了基本的规矩,开始在专门机构管理下走上逐步发展之路。

   1992年,中国股市仅有42家公司挂牌交易,总市值1028亿元,到1995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了381家和3474亿元。

   1995年2月爆发“327”国债期货事件后,由于当时法规并不健全,投机气氛浓重,在两年多时间里,由证监会主席批示查处的违法违规案件就有90多起,平均每个月都有两三起,包括1995年8月查处长虹转配股红股违规上市,1996年3月叫停苏州商品交易所红小豆期货交易,1996年12月处罚君安期货、山东国投、广东证券透支行为及违规认购新股的28家机构等。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琼民源案件,该公司通过造假,每股收益从1995年不足一厘钱,暴增到1996年的0.867元,一年时间,股价涨幅高达11倍。

   1997年5月,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黑色风暴虽被挡在中国股市之外,但危墙不远。因为尽管当时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开放,但1997年的资本市场,全国统一的监管体制尚未建立,存在不少非法场外交易,证券公司大量挪用保证金,期货市场突发事件频发,金融风险随时可能爆发。证监会开始了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清理整顿。

   五项清理整顿每一项都是动大手术,难度最大的就是清理场外市场。当时撤销了全国18个省市的41个非法股票交易场所;撤销26家证券交易中心及STAQ系统;整顿全国90家证券公司,清查1000余亿元违规资金,处罚君安证券;原14家期货交易所撤并为3家,交易品种由原来的35个减至12个;清理原有50余只老基金,1998年开始新证券投资基金试点。

   在近3年时间里,至今最为人提起的是“519行情”和包括改革股票发行体制等六大建议。这六大利好向外透露后,持续低迷的股市强劲反弹,从1999年5月19日开始大涨,短短一个多月,大盘上涨70%,经过调整后,这波行情最后演化成一轮长达两年的牛市,直到2001年6月结束。

   1999年7月证券法开始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调整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资本市场的地位。

   “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及随后的修订,标志着资本市场走向更高程度的规范发展,也对资本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8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组织编写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高度评价了证券法对资本市场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市场化 治疗股市顽疾

   证监会自成立伊始,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到了新千年,证券监管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如变发行“审批制”为“核准制”、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市令”、对操纵股价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等,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在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2002年12月底,尚福林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3年11月,经过长期的调研,他选择从发审委的改革入手,将发审委委员由之前的80人一下减少至25人,并且取消了身份保密的规定。2004年2月,保荐人制度得以实施。

   2004年,证监会痛下决心彻查券商委托理财,杜绝挪用保证金。在彻查委托理财消息见诸媒体当天,大盘暴跌53点。有券商抱怨:“证监会这是关起门来打自己的孩子”。但是,市场下跌不能成为阻挡铲除毒瘤的借口。在2005年下半年,券商综合治理方案强力出台,向问题券商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

   经过三年的“刮骨疗伤”,证监会共处置了30多家高风险券商,指导重组了近20家风险券商,券商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得以从容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没有一家证券公司在危机中倒闭。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基石稳,股市稳。证监会和派出机构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制、强化信息披露、规范公司治理、上市公司“清欠”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等“组合拳”,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近年来,市场化并购重组风生水起,极大推动了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但内幕交易案件也随之频频发生。证监会对打击内幕交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在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2008年以来,证监会已向公安部移送涉嫌内幕交易犯罪案件29件,包括黄光裕案、中山公用案、高仰才案等一批内幕交易大案要案,对市场潜在内幕交易者形成了极大威慑。

   今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公安部等五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就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全面部署,充分显示出管理层对严打内幕交易的高度重视,打击内幕交易进入新阶段。预计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各地区将抓紧构建“齐抓共管、打防结合、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严打内幕交易,切实铲除这一股市“毒瘤”。

   近期,证监会提出了“加强监管、放松管制”的理念,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主动权,但严格监管各种市场主体的行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意味着监管部门将根据市场形势因时而变,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全流通 迸发股市活力

   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法治不一定是市场初期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市场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基本健全的情况下,资本市场酝酿着一场质变。

   2005年,尚福林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气,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这是一场关乎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大变革。

   股改启动前的两年多时间里,证监会一直在为改革做着精心的制度准备。2004年春节刚过,“国九条”的横空出世,为股改打下了重要伏笔。另外,2004年证监会推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分类表决制度,这是股改最重要的一颗信号弹。证监会放手让业界充分讨论,充分集中民间智慧,让各种观点充分交锋,在这一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改革的理论准备。

   精心策划,果断行动。在股改推出之初,市场上遍是反对意见,认为不搞全流通,中国资本市场是等死,搞全流通,是找死,股指一度跌破了千点。尚福林一改以往的低调,驳斥这种言论,在困境中回应海归派的反对意见,认为简单地套用西方市场的规则并不适用于中国,同时也认真地做解释工作,为股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做支持。

   股权分置的顺利完成,制约市场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得到突破,彻底迸发了资本市场的活力。股市走出了一轮史无前例的大牛市,沪指从2005年的历史低点998点走到了2007年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一大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真正成为了经济的“晴雨表”。

   值得一提的是,2009、2010年证监会两次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取消窗口指导,赋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定价自主权,资本市场的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显示,今年1-11月,沪市两市IPO共311宗,融资总额达到4500.67亿元,相比2009年的2022亿元已经翻番,这一成绩不仅“傲视全球”,也超越了A股2007年4473亿元的IPO历史融资纪录。

   近两年,监管体系日渐成熟,资本市场发展思路愈加明确。创业板平稳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相继成功面世,场外市场扩容在即,公司债券市场正在积极发展,国际板也在筹备过程中,一个多层次、更加开放的资本市场逐渐由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展望下一个二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即将迎来新的飞跃。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