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刘飞
12月16日,
杭氧股份(002430.SZ)再次就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发布公告,其实早在9月29日,该公司就发布了相同内容的公告,而这一天距离杭氧股份IPO上市仅仅只有三个月时间。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不完全统计,类似杭氧股份这样的“变脸”公司不在少数
。深交所披露,2010年有将近18家上市公司在IPO后未满一年的情况下,宣布更改募集资金投向,或更改项目,或更改实施地点。
IPO中最能显示企业融资需求的就是募投项目,投资者也正是相信企业需要资金去做大做强这些项目,才出钱支持企业上市。然而融资过后,公司突然告诉投资者,这些项目或已经投产,而且情况良好,不需要募集资金;或因为投资项目主体已经搬迁到另外一个城市;或是觉得此项目不如彼项目好,于是更换项目。
上海某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这个情况出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还比较说得过去,因为创业板公司处于创业期,公司战略可能会变动较大。但出现在中小板企业就有些奇怪了,这些企业一般来说质地和公司战略都较为稳定。”
变更公告真相大白
在变更中,各公司讲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大致上分为以下几种:一、该项目已经完工投产,不需要资金;二、该项目的公司已经变了,因此改变实施地点;三、市场出现变化,有更好的项目可以投资。
这些公司中最为蹊跷的是杭氧股份,短短三个月就变更了投资项目。
该公司公告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河南杭氧气体有限公司新建20000m3/h空分工程"(下称"河南气体项目")于2008年4月开始实施,并于2009年5月完工投产。”
“该项目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河南杭氧气体有限公司(下称"河南气体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融资10000万元,杭氧股份原计划利用募集资金对河南气体公司增资,并由河南气体公司利用上述募集资金归还银行借款,但因河南气体公司经营情况良好,目前已归还50%的银行借款,该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可以归还全部银行借款,不会对其财务状况构成不利影响,因此,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公司气体业务的发展速度,杭氧股份拟将原计划用于河南气体项目的募集资金13600万元转用于其他气体投资项目。”
记者查阅杭氧股份的招股说明书,该招股书中只在土地使用风险中提示过河南气体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未披露建成投产的时间。
但随后的募投项目介绍中,该项目一系列表述就变为:“依据《供气合同》的相关约定,公司拟利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由河南气体公司负责新建1套制氧量为20000m3/h的空气分离设备”、“宏观经济形势不会对河南气体项目及吉林气体项目的可行性构成重大影响”、“未来两年内,本公司发展气体业务的具体措施包括……立足现有气体公司,合理布点,抓紧新建河南气体项目和吉林气体项目,并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区域性集中供气。”
如此一来矛盾已经非常明显,在杭氧股份IPO的2010年6月,河南气体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一年,何来所谓的“抓紧新建”?而从现在来看,对该项目的投资实际上是用来偿还贷款的,并非直接投资,招股书中没有详细披露用途。
另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只要招股书中有披露就不算重大遗漏,是否误导了投资者则另当别论。”
变相超募
至于另外两种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原因,上海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项目变更是创业板的通病,创业初期调整比较频繁。中小板也频繁变更则比较奇怪。”
记者发现多数的变更募集资金事项企业都热衷于变更实施地点,而在实施地点中争议较多的集中在地价问题上,如
卓翼科技(002369.SZ)的项目实施地点从深圳南山区搬到了松岗,
梅泰诺(300038.SZ)的项目地点则从北京市西二环改到了北四环附近。这些区域的地价差异直接反映为项目的成本问题,在其他投资不变的情况下,这无异于变相“超募”了一部分资金。
“超募现象在IPO里面可谓屡见不鲜了,这种变相的超募实际上只是九牛一毛。”上述投行人士说,“这也是创业板一直不推出再融资办法的原因之一,各种超募的钱就够它们用上一段时间了。”
上海投行人士则向记者透露:“其实有些募集项目的规模在评估的时候就虚高了,往往是各地要求投资的强度,各企业在报项目的时候就掺杂了水分。”
多家上市公司IPO后旋即更改募投项目,再加上最近的
胜景山河数据被质疑造假事件,保荐人在上市过程中是否尽职调查饱受争议。该上海投行人士表示:“长久以来,募投项目一直不是保荐机构在IPO中关注的重点,因此这一块经常变动,但以后关注点会逐渐向募投项目倾斜。”
另一位投行人士也说,“保荐人对于募投项目一般会委派律师看一看,就怕牵涉到一些法律问题,有时候自己也会亲自考察。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保荐人对"烂项目"还是十分疏忽的,有些项目只是拉过来凑数目的。”
(责任编辑:王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