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谈股论金

黄湘源:走出IPO的“盗梦空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12月23日02:57

  创业板开市来,不乏IPO造假的丑闻。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以前的原野、琼民源,以前的郑百文、红光、蓝田,以前的银广夏。为什么黑的说成白的,假的说成真的,非但在20年后的今天还能够被投行、保荐人吹得天花乱坠,并且蒙得过发审委的“专家眼光”?

  前段时间热播

的大片 《盗梦空间》,或许能为我们揭示假面IPO能大行其道的秘密——那就是利用植梦手法,制造盗梦空间。按照《盗梦空间》的逻辑,人的潜意识是分层次的,如果在较深层次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或者植入某种观念,将有可能改变潜意识,从而对现实产生影响。原来,假面IPO也就是用这样的手法来制造假象,欺世盗名的。

  我们无法知道最近的IPO造假者是否看过《盗梦空间》,或者接受过意识流之类的盗梦培训。不过,从所涉嫌的造假事实来看,其实并不复杂,无论是涉嫌“腾挪资产,二次上市”,还是涉嫌虚构专利权或隐瞒专利权失效真相,或者涉嫌虚增销售收入,无非是以往造假手法的重复,也即“麻脸上搽粉”“打肿脸充胖子”“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已。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能气壮如牛地用一个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第一”“唯一”“超越”“高新技术”或“高成长”的神话来欺骗别人?其秘密武器不是别的,正是《盗梦空间》的植梦手法。也就是说,这些生生不息的IPO造假人相信,只要一口咬定他们所给出的想象空间都是事实,那么,人们就一定也会跟着相信这都是事实。

  其实,《盗梦空间》的成功方程式非常简单,那就是成功=植入意识+植入意识+植入意识……比如,你有一个什么东西想植入市场的头脑中,就要研究市场的潜意识是什么,有哪些相关的影响力?你的方法就是千方百计地反复用植入意识的方法去影响市场以及相关的第三者、第四者的潜意识,使得你所植入的意识与市场潜意识的律动实现很强的连接。这样,你就可以借助植梦功能成功实现心理学上 “沉锚效应”。因为对于某些人,“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为真理”。

  植梦手法潜入IPO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必须看到,在IPO的《盗梦空间》,盗梦者不仅不乏其人,而且棋高一筹的更是大有人在。比如,利用第三方评级报告涂脂抹粉就是一大发明。这种第三方报告其实大多属于按需设计的收费服务产品,不仅基本上没有什么独立性、公正性可言,而且也不具备透明性,其权威性更是非常值得质疑的。不过,它的作用就在于在人们的意识白纸上留下一种先入为主的形象。等到它斩关夺隘,一路通过IPO发审、路演、询价定价、发行上市以后,人们再发现它的华而不实,已经来不及了。

  撇开人类对现实与意识之间联系在哲学意义上的认识和探索不谈,利用植梦手法盗梦,即使在影片《盗梦空间》里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在IPO的过程中,发行人、保荐人和机构利用植梦手法串通造假,严重误导投资者、妨碍市场公平和秩序的违法行为,本身也是在犯罪。

  植梦手法不仅被运用于虚假信息披露,而且还大量地被运用于曲线IPO、曲线MBO、保荐+直投,委托持股、代持股份,其原因绝非偶然。目前我们的IPO口头上虽然一直在说市场化,实际上不过是一个铁幕重重的过多行政管制下的市场化而已。这种行政管制下的审核把关给市场的担保,不过是一种合乎形式主义逻辑的规范,至于在形式的背后有些什么样的猫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究”了。这就难怪各式各样的蒙面IPO得以借盗梦空间而大行其道。

  信息公开是揭开一切内幕交易秘密的最有效的武器,也是揭开“盗梦空间”秘密的最有效法宝。监管层对涉嫌IPO造假的事件有举必应,有错必纠,固然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但是,更重要的是预后免疫机制的建立。藏污纳垢的IPO“盗梦空间”只有更充分地暴露于信息公开的阳光下,才能使一切鬼魅魍魉无法再继续藏身。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