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大小摩合资券商同时获批 外资行A股IPO争夺战升级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1月07日23:43
  外资投行在中国再落两子,A股承销市场厮杀将更趋激烈。

  证监会1月7日公布,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摩根大通与第一创业证券同时获准在中国境内组建合资券商。至此,包括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在内,境内的合资券商已达11家。

  摩根大通在同日宣布,与第一创业证券组 建的合资子公司名为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其中摩根大通持有合资公司33%股份,其余67%的份额由第一创业证券持有。

  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的合资公司股权架构亦类似,外资占33%的股权上限。

  合资公司为大摩(摩根士丹利)和小摩(摩根大通)谋求中国资本市场盛宴打开一扇门,但从过去几年合资券商的表现来看,要从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0年58家券商共承销保荐了349家企业IPO,承销与保荐收入合计达到163.4亿元,创历史新高,但不包括中金在内的7家合资券商承销与保荐收入合计12.1亿元,仅占7.4%的比例。

  历经曲折

  不管是对于大摩还是对于小摩,获得这张合资券商的牌照都殊为不易。

  早在2007年底,摩根士丹利和华鑫证券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限于中国政府仅允许外资公司在国内成立一家合资投行,入股中金公司多年的大摩未能与华鑫证券成立合资投行。直至去年底大摩将中金34.3%股权售予包括私募公司TPG Capital和KKR在内的四家机构后,其与华鑫证券组建合资券商事宜文件才在2010年11月递交中国证监会。2010年12月31日获得证监会批准,此前华鑫证券公告将出资6.8亿元与摩根士丹利成立合资投行子公司。

  尽管大摩与华鑫成立合资券商新近才获批,但对华鑫的布局则开始于2008年。2008年6月16日,摩根士丹利正式入主巨田基金,巨田基金也正式更名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华鑫证券持有该基金公司36%股权,大摩持有34%股权。此外,据媒体报道,大摩目前还在与华鑫期货在市场研究、技术系统、人员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业务对接。

  至于摩根士丹利最终弃中金而选华鑫,在合资券商中获取更大话语权无疑是重要原因。“外资行一般会选择实力相对弱一点的中资券商作为合作伙伴,这样在合资券商中的话语权会更大一点。”国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邵子钦表示。

  一投行人士表示,虽然摩根士丹利此前在中金公司中的股份与建银投资(分别占43.35%和34.3%)差距不大,但中方股东牢牢掌握着话语权,令其处境颇为尴尬,也令其最后忍痛出售中金股权。不过,初始投资仅有3700万美元的大摩仍从这笔投资中获得约7亿美元的税前收益。

  与大摩“忍痛割爱”不同的是,摩根大通在合资券商之路上则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早在2005年,就曾传出摩根大通意欲入股当时处境困难的辽宁证券的消息,但证监会2006年拒绝了摩根大通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联合收购辽宁证券49%股权的申请,收购计划落空。

  2007年初,又传出摩根大通与渤海证券进行入股谈判的消息,但最终亦未能成行。在寻找合资伙伴屡屡受挫的同时,摩根大通的竞争对手高盛、瑞银等外资行却纷纷在国内成立合资证券公司。一直到去年3月初传出摩根大通已与第一创业证券签署合作备忘录,去6月9日双方最终敲定合作协议,新近获得监管层批准,摩根大通的寻觅之路才算尘埃落定。

  “合资伙伴谈过很多,最后选择第一创业的重要原因是双方在理念和管理以及业务发展上很契合,具体而言是双方对于业务发展的方向、对风险的管控和职业操守的重视很相似。虽然第一创业规模不大,但风格和摩根大通很多层面上是一致的。”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方方最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提前布局

  去年中国A股IPO市场规模接近4900亿元,位居全球第一,多家机构预计今年IPO规模还将增长。面对这一巨大的蛋糕,获得监管层放行的两家合资券商无疑都将快马加鞭。

  按现有流程,在收到证监会的批复后,券商会有六个月的筹备期;在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证监会会有一个验收过程;验收通过后,该券商可着手申请工商执照,并且正式开业。而摩根大通内部人士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与第一创业的合资券商预计将在上半年开业。

  此外,已于去年11月获得监管层批准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与国联证券合资券商或将更快成行。经过6个月筹备期后,合资券商“华英证券有限公司”有望在江苏无锡落地,注册资本为8亿元,由RBS持股33.3%,国联证券持股66.7%。据悉,RBS将在合资券商中拥有两名非独立董事、一名独立董事、一名常务副总经理以及一名首席合规官的提名权。

  合资券商审批曾出现两年的“断档”。从2005年年底开始,合资券商的审批被暂停。2008年1月1日起,修改后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新制定的《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正式实施,合资券商审批才重新启动。此后相继有瑞信方正和中德证券获批。

  在大摩和小摩此次获批后,中国境内已有瑞银证券、高盛高华、中德证券、财富里昂、瑞信方正、海际大和、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以及大摩与华鑫的合资证券公司,如将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两家身份相对特殊的公司计算在内,境内合资券商则已达到11家。

  与此同时,外资行仍未停止在中国投行领域开疆拓土的步伐。澳大利亚投行麦格理已和恒泰证券签订了合作协议,麦格理持有新合资证券公司的33%股权;花旗集团与中原证券也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两家都将待监管部门批复后正式设立合资公司。此外,汇丰、恒生、东亚等外资行均对外表示正在寻觅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券商。

  “在经纪业务尚未全面放开的情况下,合资券商至少有机会分享A股IPO的蛋糕,而且未来的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开放,外资行自然要提前布局。”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难负盛望

  外资投行对中国市场的殷切虽然合乎情理,但合资券商的现实却并不符合当初的期望。

  “从过去几年的表现看,合资券商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因为外资行主要优势就在投行业务和创新业务上,而监管部门对这个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券商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合资券商原来擅长的大项目越来越少,中小项目方面本土券商或许更有优势,所以外资行的两个优势在合资券商中暂时都还难以发挥出来。”邵子钦表示。

  尽管去年A股IPO规模为史上最高,但从去年的投行业务排名情况来看(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除外),仅有中德证券脱颖而出,以7个IPO项目领跑合资券商队伍。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与2009年相比,中德证券业绩收入从4300万上升到2.63亿元,承销家数也从2家上升至7家。但此前几年排名较为靠前的瑞银证券只承销了2家IPO项目,承销保荐收入1.7亿元,而高盛高华则颗粒无收。财富里昂和瑞信方正分别入袋1.54亿和0.91亿。

  邵子钦指出,2010年以来投行业的一个总体趋势是大项目数量在减少而中小型项目在增加。“2010年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大项目方面除了几个银行的IPO外就很少了,但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中小型项目越来越多,可以说中国经济也到了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的一个阶段,所以是项目的改变决定了投行收益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而非相反。”

  在过去一年异军突起的中德证券或许证明了这一点。去年中德证券拿下山西证券福星晓程大康牧业启明星辰格林美汉王科技同德化工7家IPO项目,主要都为中小型项目。另外,财富里昂承销保荐的嘉麟杰广田股份亚厦股份亦均为中小板IPO项目。

  合资券商与中资券商的厮杀谁将胜出仍需靠时间来检验。目前本土与外资券商的研究服务方面的差距已在缩小。“而外资行擅长的机构业务部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但一方面要看外资怎么做,另一方面要看中资学得有多快,至少未来一两年内还看不出来。”邵子钦说。

  作者:刘兰香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