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振华重工为什么会亏损?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2011年01月14日12:07

  编者按:这是本刊记者发给振华重工总裁康学增的采访函。收到采访函后,振华重工方面曾与本刊记者联系,询问采访事宜。但可能因为年底较忙,直至本期杂志付印前,振华重工尚未确定具体采访时间。本刊考虑,此采访函所提出的问题,非常值得中国企业界关注、思考,所以决

定将这封采访函刊发出来,希望企业界的朋友读后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等本刊有机会采访振华重工时,能进行更深入的讨论。(E-mail:jdgy2000@263.net)

  尊敬的康学增总裁:

  您好!

  我是《中国机电工业》杂志记者仝亚娜,冒昧打扰您!

  多少年来,振华重工都是中国商界的骄傲:它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抢占了全球港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如今,这家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困境:增长停滞,业绩下滑。

  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人跟我一样感到不解:振华重工为什么会亏损?这样一家品牌知名度如此之响、市场份额如此之高的企业,为什么在遇到经济危机时却显得那么脆弱?

  于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我查阅了振华重工历年的财务报表,并结合其他信息分析,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自2005年起,振华重工的销售收入跨入“百亿级”,与此同时,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以每年十几、几十亿的速度递增;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当金融危机来袭,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时,企业无法灵活应对:2008和2009年,振华重工的折旧分别创下了9.15亿和10.70亿元的新高。

  2009年底,您开始执掌振华重工,并带领其进行“二次创业”。从公司公告的历次财务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振华重工正在采取的措施:控制基建投入,大力削减成本(“三费率”下降近50%),加强风电设备等新市场的开拓……

  然而,亏损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其中,“折旧”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2010年上半年,振华重工亏损2亿元,而同期的折旧却达到了6亿元!

  尊敬的康学增总裁,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化进程不长、对商业的理解尚不成熟的环境中,许多企业家心头都萦绕着这样的冲动:打败竞争对手、成为行业老大。然而,振华重工的境遇让我们反思:当你将绝大部分竞争对手都击败之后,行业波动的风险是否就都归你了?

  因此,报道振华重工,研究其 “为何亏损”这个话题,绝非为了满足人们探究内幕的好奇心,那样太狭隘,也不是一家严肃的商业媒体应该做的;我们关注的核心是: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许多中国企业都忙着抢夺订单、扩大市场份额,但是,这样一条道路到底能走多久?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思考一下?

  《中国机电工业》杂志主编孙滢和我一直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时常进行探讨,我们也曾做过《垄断企业为何没有得到垄断利润?》等文章。

  尊敬的康学增总裁,您之所以被选中执掌振华重工,想必与您之前带领中交集团第一航务工程局所取得的出色业绩密不可分;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您一定对振华重工的境遇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我们也相信,这些思考不管对振华重工的“二次创业”,还是中国商界同仁,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交流与分享。因此,我们拟定了如下话题,希望有机会与您交流、探讨:

  1 您如何看待振华重工的亏损?是金融危机的偶然性,还是有其它必然因素?

  2 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是否越大越好?如果不是,那么多大的市场份额才是合适的?

  3如果扩大产能的同时会伴随着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时,是要慎重考虑,还是当机立断满足订单需求?也就是说,即便在重工行业,适度的“轻资产”是否有其优势?

  4又或者,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也未必是坏事,它使得企业在市场恢复时有足够的产能应对需求,获取订单,迅速再次崛起?

  5 在过去的一年里,振华重工大幅削减各项费用,其中包括技术开发费用、销售费用等,这固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否会影响公司未来的开拓能力?

  6 振华重工“二次创业”的目标是什么?这一过程与之前有何不同?关注焦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我们看到,2010年底公司订单已经开始回升,市场是否已有复苏迹象?

  尊敬的康学增总裁,以上只是草拟提纲,讨论话题还可在交流中变更。热切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我们进行一次有价值的交流!

  盼复!

  此致

  敬礼!

  《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仝亚娜

  2010年12月16日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