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中欧和中亚国家处于改革停滞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2月22日07:16

  本报北京2月21日讯(记者崔克亮) “自满不仅会威胁到复苏,也会危及长期增长。若不着手全新的改革,则该地区可能不会恢复危机前的活力。”在财新传媒今日上午举行的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完成的《转型报告2010:复苏与改革》中文版发布会上,该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对如中东欧和中亚国家这样的转型经济体发出了上述警示。

  转型的进展与评估

  该报告称,对于转型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决策者而言,2010年又是艰辛的一年。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放缓。尽管如此,改革逆转的例子却鲜有发生,凸显出该地区大多数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间实施的各项改革措施的韧性。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一系列转型指标中,少数得到上调,几乎没有下调,这也说明了过去的一年对于转型国家而言,是一个改革停滞期(也许说改革缓行期更合适)而非改革逆转期。只有波兰和塔吉克斯坦这两个国家的相关指标得到一次以上的评级调升。

  2010年的《转型报告》首次改进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转型指标,扩大了它们的覆盖范围,也加大了对于市场促进制度质量的重视。除了推出大量新的行业指标(特别是企业和能源行业),也引入了一组新的金融业指标。新旧两版转型指标都在报告中。虽然这两组指标存在高度关联性,但在金融业,传统评分和新评分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指标重点强调金融深化,而对监管及监督机构的质量只给予较少的权重。

  与传统指标相同,新指标对于中欧及波罗的海国家的评分最高,其后是土耳其,而中亚国家的评分依然是最低的。但是,即使是在欧盟成员国之中,某些领域也还是有进行重大改革的必要的,特别是在可持续能源、交通和金融业的某些领域。

  从危机到复苏

  报告称,去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关注区域的大多数国家均已开始经济复苏之路,但步伐各异。尽管经济增长仍远低于其2005年—2008年的平均值,一些中欧国家以及东欧和中亚大多数大宗商品丰富的国家都在稳步复苏。在亚美尼亚、摩尔多瓦、波兰和土耳其等少数国家,资本流入或汇款的重新流入拉动了2010年的经济增长。相对而言,许多东南欧国家的复苏进程则较为缓慢。

  报告认为,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转型国家利用世界经济复苏的时机扩大出口能力;财政政策;消除危机前的各种不平衡状况,这仍在制约许多国家的信贷增长。大宗商品出口国,出口集中在机械这样的中间产品的国家,以及在此次危机期间实施汇率大幅贬值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全球贸易回暖带来的好处。此外,俄罗斯和德国的经济复苏正促使汇款回流至该地区一些小型国家。相比之下,资本流入的总体回升速度则慢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但土耳其和波兰的情况明显例外。

  展望未来,该报告预计这种不同速率复苏的趋势将会延续。总体而言,由于财政调整导致国内需求增长微弱,未来一年出口将继续推动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环境因素造成下行风险上升,但也有危机前的遗留问题,特别是大量外币债务的存在,以及为应对财政和民粹主义压力出台而其效果却适得其反的税收与监管决策。

  

(责任编辑:孟先亮)
 
  [Ctrl+Enter]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