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胡奥会的商业成果

来源:《商务周刊》 作者:常青
2011年03月17日16:25

  中国展现出产业升级的雄心,它在大洋彼岸的对手对此似乎有着一种难得的开放心态

  2011年伊始,中美关系在一场最高规格的国事访问中走向转折。此前,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经济学人》所说的那样,“处在十年来的最低点”。矛盾的逐渐激化和趋向缓和,本质上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的崛起”。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8—21日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定位为“30年前邓小平历史性访美以来最重要的中美高层访问”;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坦言:“现在是一个决定中美合作关系未来能有多好的关键转折点”;央视评论员白岩松的观点更为直接——这次访问意味着“一个更接近平等交往的新时代的开始”,这也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外人士的共识。

  过去的一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还在以近10%的GDP增速持续增长。中国不仅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额也超过了世界银行。这些对美国要更慎重对待这一最大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给出了足够理由。

  相较而言,美国有着更为迫切扭转局势的需求。胡锦涛主席出访前一周,奥巴马内阁三驾马车国务卿希拉里、财务部长盖特纳、商务部长骆家辉接连向中国政府“隔空喊话”。盖特纳甚至直言,中国要想改善在美投资环境,进口更多的美国高科技产品,最好先满足美国对中国的诉求:允许人民币升值,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取消政府采购中的对美差别待遇。奥巴马也无比直白:“我们什么都想卖给你们,我们想卖飞机,卖汽车,卖软件。”

  在关乎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财大气粗”的中国还是在行动上回应了美国的诉求,拿出了450亿美元的采购“大礼包”。这可以说是中国“采购外交”的延续和放大。自1990年代初就开始的这一特色外交(最初只有几亿元),体现了中国主动平衡贸易关系的努力,在如今金融危机导致贸易摩擦增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希望它再次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从机器到软件,从航空到农业,这些采购合同将能为美国创造23.5万个就业岗位。”奥巴马表示,“这中间有很多是制造业的工作,对于美国的工人来说是好消息。”对于苦于国内经济疲软和失业率(9.8%)居高不下的奥巴马而言,中国挥舞的支票本无疑是雪中送炭。

  站在中国的角度,正如“做慈善”也要讲策略和追求效益一样,其外交采购和投资正越来越契合于自身的产业诉求。高达190亿美元的200架波音飞机订单以其前所未有的采购额成为一大亮点,但真正有看点的还要数GE和中航工业、南车两家央企的合资计划,前者会把美国航空技术引入中国,后者则将中国的高铁技术出口美国,竞标美国的首个高铁项目。

  据悉,GE将会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共享其最先进的航空电子技术——一套在波音新型客机787中扮演“大脑”的高性能核心电子系统,二者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会率先为中国的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一体化航空电子系统。这款预计于2014年首飞、2016年首架交付的国产大客机被定位为波音737和空中客车320系列未来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规模在接下来20年预计将超过4000亿美元,这是GE无论如何不想错过的盛宴。虽然不乏有人视GE“技术换市场”为“以自己的明天换眼前的业绩”,但多数西方航空界的管理层倾向于认为:中国在民用和军用飞机技术上都落后太多,短期内无法造成什么困扰;但从长远看,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的确会给波音和空客更多压力,从而促使他们持续创新,以保持技术领先。

  中国正试图进入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并日益表现出产业升级的紧迫感,真正的博弈不过刚刚开始。令人惊奇的是,它在大洋彼岸的对手对这种竞争似乎有着一种难得的开放心态。

  “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打破一种过时的成见,即中国只能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夺走制造业就业机会,美国只会进口廉价商品和承受劳动力就业压力。”1月19日,在与胡锦涛主席和中国企业领袖会谈时,奥巴马这样讲到,“中美关系远远大于这些,它的潜力要大得多。”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