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2月逆差不意外 中国贸易顺差下降成定局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2011年03月21日01:21

  时隔11个月,中国再次迎来贸易逆差。

  海关总署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2月,中国出口967.4亿美元,同比增长仅2.4%,进口1040.4亿美元,当月出现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尽管1月进出口超预期高增长后,市场普遍预期2月出口增速会下降,但是,逆差仍然出

人意料。本刊此前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普遍预期2月仍为贸易顺差,均值为43.8亿美元;只有一位经济学家预期出现逆差,数额也仅为11亿美元。

  2月逆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并不能改变全年顺差的走势,不过,却具有重要的信号意义。

  如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所指,2月出现贸易逆差,反映了中国外贸政策和外贸结构正在出现实质性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国内需求,政府的政策重点也更加倾向于进口,而非出口。

  不只是春节因素

  几乎所有的分析,都将春节因素作为此次逆差出现的主要原因。海关总署在新闻稿中即称,由于春节长假的影响,导致2月出口增长步伐明显放缓。

  “2月的进出口数据出现明显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季节性因素作祟。”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由于春节效应,贸易商往往将相应的生产和运输周期提前至1月,这导致了2月的进出口数据往往出现一定的“失真”。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也表示,贸易逆差只是受到春节因素干扰的暂时现象。在春节假期之后的几周内,出口受到的影响远大于进口,因为出口企业更倾向于延长实际假期。

  集装箱运输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从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数据看,2月上、中旬各主要航线货量较节前明显下降,虽然各船公司不断缩减运力,但船公司平均仓位利用率仅能维持八成左右,澳新航线、日本航线利用率甚至不足五成。

  分析人士普遍建议,将1月和2月的贸易数据合在一起分析。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2474.7亿美元,进口248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36%,增速相对稳定,但累计贸易差额仍为逆差,数值有所减少,为8.9亿美元。

  “进口显著走强和出口的逐渐走弱,造成了少见的贸易逆差。”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从最近半年的数据看,出口增速处于波动下行的趋势中,现在基本回到历史均值水平。进口增速处在过去半年波动的上限,有显著走强的趋势。

  在瑞银证券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看来,进口的强劲增长反映了内需强劲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两方面的因素。

  她测算,在1月-2月进口36%的同比增速中,铁矿石和石油价格的上涨合计拉动了6.8个百分点,并使得这两个月的外贸顺差削减了160亿美元。剔除价格因素,1月-2月实际进口量同比增速升至21%左右,高于实际出口量10%的增速。

  在一段时间内,内需仍将支持进口的高增长。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称,厂商在通胀预期下囤货,加之中国政府自去年12月以来,加大包括大型设备、原材料、飞机、高端设备和大豆、玉米等产品的采购,进口仍将高速增长,预计逆差可能持续到4月。

  而出口方面,情况则复杂一些。从出口国别看,2月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出口增速同比均出现较大下滑,春节因素可以解释。但是,从出口商品看,则出现了分化:并非所有的商品出口都出现了下滑。

  海关数据显示,2月焦炭及半焦炭、集装箱、煤、钢材、成品油、电动机及发电机、集成电路的出口仍为同比正增长;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灯具、塑料制品、家具及其零件、鞋类、玩具、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下滑幅度均超过10%。即使将1月、2月数据综合来看,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速较此前骤降一半左右。

  “春节因素难以解释这种大幅的下降,”高善文认为,可能的原因是节后的民工荒导致企业开工不足。

  最近十年的月度出口波动中,类似的劳动力密集产品出口增速骤降的现象只出现在2007年3月和2008年2月。“这两年都有较为明显的民工荒现象,而且2007年的春节是在2月中下旬,春节过后就到了3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07年出口骤降出现在3月份。”高善文称。

  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也认为,出口问题在供给端。1月、2月出口超乎寻常地大升大降,意味着春节后中国出口部门的用工难题在愈演愈烈;而且生产部门在春节前已有一定的预期,并采取了提前生产出货的防备措施。

  “2月的情况本质上更靠近于一种季节性因素——新用工环境下产生的新季节性因素:不同以往,却可能在未来年份延续。”周炳林称。

  顺差降势已定

  尽管逆差意外出现,但是,全年贸易顺差的趋势并未改变。

  3月7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称,今年进口的增幅会较快,会快于出口,初步判断,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可能会进一步下降,“顺差的情况可能会改善,但也不能排除个把月有贸易逆差的情况。”

  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按惯例,陈德铭当时应该已经看到了2月的贸易数据。

  “全年逆差的难度比较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甚至在“十二五”期间,能否出现全年逆差,都尚需观察。

  近期外部领先指数表现良好,2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61.4,创下 2004年5月以来的新高,欧元区PMI指数也攀升至59的高位,大大高于往年平均值,同时韩国和中国台湾近期的出口和出口订单数据均表现强劲。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数月中国将再度回归贸易顺差。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即认为,随着春节扰动的消弭、外需对出口的传导到位、政策对内需的紧缩效应,贸易结余将回归顺差,2011年全年也将保持顺差。

  而且,从历年数据看,下半年的贸易顺差通常高于上半年。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称,平均来看,2002年以来,每年三分之二的贸易顺差集中在下半年出现。

  中国上次贸易逆差出现在2010年3月,但随后贸易顺差一路上扬,2010年7月即达到287亿美元的高位,到年底也基本维持在每月200亿美元的水平。“这样的情况也会在今年重演。”刘利刚称。

  包括安信证券、瑞穗证券在内的多家机构预计,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较去年下降20%-30%。最低的预测来自商务部前副部长魏建国,他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全年顺差将降至500亿-1000亿美元之间,按此计算,降幅会在一半左右。

  油价走势和突发事件,是影响中国顺差规模的不确定因素。美银美林中国经济学家陆挺估计,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国顺差就会减少19亿美元。

  由于日本是中国加工贸易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日本地震也会影响到中国外贸。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未来3个-6个月,中国顺差都可能在几十亿美元的水平,甚至可能继续出现逆差。

  不过,这些都不足以阻止中国外贸政策的改变。近期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多次表示,今年外贸总的政策指导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十二五”规划的表述,也暗示中国已经放弃了“奖出限进”的老思路,外贸政策正在出现实质性的改变,将更加侧重于进口。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包括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廖晓淇、魏建国在内的多位代表、委员均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扩大进口最应该做的是降低进口关税。

  目前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为9.8%。陈德铭表示,扩大进口的措施最重要的是从贸易的便利化考虑,至于税率的问题,也在做一些研究,“就我个人来讲,倾向于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考虑和推进的。”

  他透露,在2010年对所有最不发达国家进口到中国的产品降低47%的关税的基础上,将用三年时间单方面对其出口到中国的95%的产品采取零关税。

  除了降低税率,此前流传的扩大进口的措施还包含了加大进口贴息力度、资源回运补助等内容。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到,本月商务部将专门召开进口工作会议,相关内容或将同时披露。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