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最大的核危机是“核谣言”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韩哲
2011年04月06日07:19

  前些日子,那些打着“日本进口海鲜原料”幌子的寿司店在日本核泄漏危机后纷纷改变口径,郑重其事地宣称自己其实是“假洋鬼子”,用的原材料要么是国内的,要么是挪威的,可以“放心食用”。心理影响是不对称的,因人而异,有的人对此安之若素,有的人则很不淡定。

 

 就在这两天,基于“丢卒保帅”的目的,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并正在将1.15万吨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据东电方面解释,即便持续食用鱼类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小,但其放射性物质含量是法定标准的500倍。相信,这下子不淡定的人更多了。

  我相信科学,也相信环保部的说法。尽管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在空气中检测到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但正如环保部的通俗解释:公众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之内所接受的附加辐射剂量,仅相当于乘坐飞机飞行两千公里所受辐射剂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无需采取防护措施。海洋亦有此稀释作用,程度不一,但绝不至于以后太平洋都game over。

  不过,对于核危机扩散到经济方面的影响我们要有前瞻性的判断,以便更好地驾驭经济在非常时期的发展。毫无疑问,这对于日本渔业是个重大的打击。据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25个国家和地区限制进口日本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此后,这方面的限制恐怕还要更加严厉。

  有时候,谣言的影响要比核事故本身的影响大得多。我们需要未雨绸缪,以防我国的水产品也因为这个事件而受到心理影响。一衣带水,是我们经常形容中日两国近邻关系的词汇,因此,我们对于发生在日本近海海域的核污染更加敏感和关注。由此,可能导致一个结果,新鲜的海产品销量出现下滑,变得不那么好卖了,而海产品干货则可能大受青睐,销量出现一个上升。这二者供求关系出现的变化,需要政府及时检测到并做好安抚工作。如果这种变化因为一个意外事件,比如谣言,有可能变成另外一个“抢盐”,甚至引发更大范围的恐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方面,我们继续以科学的精神告诉公众事态进展到了什么地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张情况。不能说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其实一切都没什么就可以放轻松,尽管有评论指出这点辐射还不如二手烟来得猛,但是有时候消费者的信心没那么坚强。毕竟,对于核的恐惧是个全人类的心理现象,在经济生活中极易出现抢购风潮,比如近期在美国、韩国等国也出现的抢购。

  很遗憾,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以来,核危机是逐步升级的。日本核泄漏对于我国而言主要是心理影响,之前的“抢盐”风潮就是这种心理影响的极端反映。彼时,有评论说道,幸好抢的是盐。那意思是,盐是我国最不怕抢的东西。因此,非常时期的商品供求变化,政府需要做好预案。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